12髓以下兒童是否可打疫苗,引起公衛學者不同意見和討論。(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疫情趨緩台灣邊境逐漸開放,但在群體免疫過程中,目前剩下12歲以下兒童還未打疫苗,而兒童被感染機率卻提高,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為,據美國最新監測發現,5到15歲兒童打2劑BNT疫苗,可降低31%至59%感染率,但另一方面,接種後引發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的比例近5成比率。
從國際疫苗接種情況來看,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16日)認為,上周單周全球確診個案數增加8%,最主要來自南韓和越南確診人數增幅驚人。
陳秀熙指出,這是一個警訊,在族群免疫下若確診數字飆升,應思考群體免疫出了什麼問題,以台灣群體免疫來說,如今只剩下12歲以下兒童尚未接種疫苗,兒童被感染的機率提高。然而,這還須搭配非藥物侵入性措施(NPI),如全面戴口罩政策,才能降低兒童感染機率。
陳秀熙也說,歐美國家幾乎都有接種疫苗,美國建議5歲以上兒童即可施打COVID-19疫苗,澳洲也是建議6歲以上孩童接種莫德納疫苗,日本則是從3月份開始,建議5至11歲孩童接種輝瑞疫苗,至於台灣12歲以下兒童是否接種疫苗,則還在討論中。
陳秀熙表示,兒童是否接種疫苗,持正反都有不同意見。支持派則認為,疫苗在降低感染及重症上有效益,美國一篇以亞利桑納州、佛羅里達、德州、猶他州以主動監測的方式定期對參與者不論是否有症狀都施行 RT-PCR 檢測,分別比較完整接種輝瑞疫苗及未接種兒童後,發現兩劑疫苗施打,可以降低5-11歲兒童Omicron感染達31%,對12-15歲青少年的效益更高達59%,但接種效益會隨時間下降,5個月後就無法預防重症。
雖然兒童感染COVID-19後的抗體濃度較成人低,染疫後多為輕症,主要是有第1層的自然免疫反應保護,但是一旦第1層無法提供防護,兒童第2層的免疫反應比成人低,就會形成風險,因此有人建議兒童接種疫苗來提升抗體。
另外,有反對方則認為,疫苗雖能降低感染風險,但據研究顯示,施打輝瑞疫苗引發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的比例以5至11歲最高,將近5成。因此,也有部分人認為,確診頭痛、咳嗽、流鼻涕等輕微症狀,還比疫苗帶來的風險還低。
最後陳秀熙也提醒,撇除施打疫苗外,還須搭配NPI,如校園嚴格實施口罩令等政策搭配,才可真正降低兒童校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