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端工作找房概念將改變 交通不方便也變得可接受

長田英知 2022年03月27日 10:00:00
住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伴隨而來是擁擠的居住環境。示意圖。(pixabay)

住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伴隨而來是擁擠的居住環境。示意圖。(pixabay)

倘若工作以網路線上為主,就某種程度而言,人們尋找房屋的觀念,將從犧牲空間面積以換取位在東京市區車站附近房屋的思考模式, 轉變為優先考慮就算遠離車站,卻能擁有足夠的房間數量、寬敞的室內 空間以及良好的生活環境。有這種想法的人今後將會越來越多。

 

儘管車站旁的公寓住宅,擁有極佳的便利性與交通效率,但另一面也意味著,這樣的環境居住了大量人口,屬於大眾活動頻繁的區域,很容易形成 3 密的空間。

 

過去,人們認為人口密集在成本效率上有很多優點,現在反倒成為 風險,同時也變成缺點。

                        

另外,不需要通勤的這項優點,同樣也讓我們改變了移動的觀念。

 

比方說,在東京市區工作的上班族,以電車作為移動工具,是過去 最普遍且最有效率的通勤方式。而疫情期間,人們大多以居家辦公為主, 搭乘電車的頻率隨之降低,生活在車站周圍的價值也就減少了許多。

        

隨著交通工具的需求轉變,人們選擇房屋住宅的趨勢,或許會優先 考慮獨棟式的中古房屋,像圭介的例子,他並沒有選擇新建成房屋。舉 例來說,1970 至 1980 年代,東京首都圈裡私人鐵路公司在鐵路沿線進 行住宅地開發,並規劃為市郊,興建了集合式獨棟住宅或公寓。當時這 些在郊區的新市鎮,隨著時光流逝,目前已變成只剩高齡人口居住的老 市鎮。然而,這些老舊住宅具有寬敞的居住空間,開始受到大眾矚目。                     

因此,我們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會有許多年輕家庭購買郊區的中古房 屋,在重新裝修後入住,這樣的趨勢也將持續增加。

這樣的變化,顯示我們在購買房屋時的優先考量基準,從「新建+ 距離車站近」的價值觀,產生了大幅的轉變。

                        

事實上,關於人們對不動產的價值觀出現轉變這一點,在不久之 前,提供旅客入住一般住宅的民泊行業,早已嗅出了變化的端倪。比方 說,人們在考慮旅行的住宿地點時,會分成 2 種大不同的選擇基準。

                        

一種是旅客會選擇住在極為方便的住宿地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住在車站前的商務旅館。

        

另一種住宿地點,也就是住宿者的旅行目的地。例如,許多著名的 溫泉旅館,其實都位在交通非常不方便的地區。但是,有很多人認為, 這些地點具有停留的價值,因此會特地前往這些地區。

 

儘管這類溫泉旅館的交通不太方便,但絕不代表住宿費用一定會便 宜。相反地,不少旅館業者會將這種遠離塵囂、風光明媚的地點當作一 項「賣點」,訂出昂貴的住宿方案。不過,就算住宿費用驚人,還是有 很多人樂意掏出金錢,只為得到等值的體驗。從這個角度思考就能明 白,即使同樣是不動產,人們在購買房屋時,也會和選擇旅宿一樣,因 為不同的價值標準,做出不同的判斷選擇。

 

許多人在考慮住宿地點時,會選擇一般住宅出租給旅行者的民泊旅 宿,而且就像上述的溫泉旅館一樣,這些人都具有相同的價值觀。不少 用戶透過 Airbnb 民泊網站預約、挑選住宿物件與地點時,即便是交通 不便的地區,依然會選擇入住。因為,這些民泊旅宿皆有令人讚賞的室 內設計,不然就是擁有遠眺的絕佳美景。此外,有些用戶則是在看過其 他用戶的評價後,才會決定是否入住。一旦把住宅空間租出去的民泊旅 宿越來越普及化,相較於車站附近或新建的房屋,人們重視居住體驗的這項價值標準,就會深入一般住宅。因此,從中古住宅市場的觀點來看, 屋齡老舊、距離車站偏遠,即使房屋位在交通不便的地區,仍然會以高 收益的旅宿設施,重新獲得評價;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得以實現吧。

 

順帶一提,Airbnb 在最初創業時,宣傳標語是「Travel like a human」(來趟充滿人情味的旅行)。它並非像過去團體旅行一樣, 講究高效率卻平淡無奇的旅行模式─ 前往事前決定好的觀光景點,吃 著事前決定好的當地美食,以及購買眾人必買的土產紀念品。Airbnb 訴求的價值在於,即使是初次造訪的地方,也能夠像當地的居民一樣, 擁有同樣的在地體驗。這項訴求成功擄獲旅行者的心,也正因為如此, Airbnb 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服務範圍擴大到世界各地。

 

於是,這種追求高效率與方便性之外的附加價值,也就是重視居住 體驗價值的這項觀點,相當符合 COVID-19 疫情發生後,人們需要長時 間待在家裡的生活。

 

在後疫情時代,生活與社會活動的重心,從公司轉移到自己的家庭 裡。於是,從那一刻起,最重要的絕非距離車站很近或屋齡很新的住宅, 旁人眼中認定資產價值或生活效率都很棒的「客觀價值」;而是當我們 待在家裡以及周圍的社群之中,自己是否能夠感到生活充實?是否能夠 「真正活得像一個人」的這種「主觀價值」。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真正活得像一個人」呢?如果要 用一句話來描述,我認為就是找回「普通的生活」。

產品設計師深澤直人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深澤先生對於「普 通」的重要性,曾在《設計的輪廓》(デザインの輪郭,TOTO 出版) 中,做了以下的論述:                    

美國的生活中,(中略)有各種為了生存的必需品,可說是一應俱全。有悠閒的時光、太陽與清爽的空氣、豐富原始的大自然、大海、高山、田園,還有適度開發的都市、融合各種文化、充滿智慧與創造性的 工作。有很多在日本無論拿出再多錢都買不到的東西,但卻存在於普通的生活之中。

 

到目前為止,在日本社會的趨勢中,早已有人多次提倡回歸「普通」 的生活。因此,曾經蔚為風潮的「LOHAS」(過著健康及永續發展的 生活型態)與「Minimalist」(極簡主義者),也是期望「普通」生 活的一種延伸概念吧。

 

我認為,COVID-19 疫情造成的衝擊,為大家帶來了重新審視的機 會,讓我們藉自己的都市與住家再次思考,何謂「普通」的生活感覺? 只不過,在疫情衝擊後的「普通」,跟疫情發生前的「普通」,仍有一 些差異。因此,我認為應將它稱之為「全新的日常」。

 

COVID-19 疫情發生前的「日常」,是人與人真實交流的前提之下, 才得以成立。然而,COVID-19 疫情發生後的「全新的日常」,則轉變 為摻雜著真實與虛擬兩者融合而成的社會,它具有包容的彈性,使人們 能夠擁有多元化的生活以及工作型態。

 

屆時,我們生活的住家裡,必然含括多元化與複雜性。具體而言, 就是住家不再只有居住場所的功能,它同時還具有工作場所、休閒娛樂 場所的功能。因此,人們會要求住家的空間格局,具備多種功能以及用 途。而且,這些空間格局必須容易變更,以配合人生各個階段變化,增 加或減少房間的數量。此外,除了家人,未來屋主也有可能將這些空間, 以民泊旅宿的型態,分享給各式各樣的人居住。因此,為確保個人隱私, 顧及安全層面,完成相關保全設備的安裝,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像這樣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作為後疫情時代的「New Normal」(新日常),一般預測將會成為未來中長期的新趨勢。         

 

※本文擷取自《未來都市新趨勢

 

作者簡介

 

長田英知(NAGATA HIDETOMO)

 

  Airbnb Japan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出生於1974年。東京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曾任職日本生命保險公司。1999年當選埼玉縣本庄市市議會議員,成為當年日本全國最年輕的市議員。後來於IBM商業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PwC Advisory LLC擔任顧問一職,負責為政府、民間企業在智慧城市與物聯網等相關領域擬定策略。2016年進入Airbnb Japan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起擔任執行董事。此外,2018年起擔任日本優良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的評審委員、2019年起於京都藝術大學擔任跨設計學科客座教授。著作有《Professional Meeting》、《現在就想知道的共享經濟》(いまこそ知りたいシェアリングエコノミー)、《只要「100天」,凡事皆可進展順遂》(たいていのことは「100日」あれば、うまくいく)。

 

譯者簡介

 

雷鎮興

 

  中日口筆譯工作者。從小就是哈日族,喜愛關注與研究日本的各類文化。踏入譯界後,深感語言、文字帶來的不可思議力量,期盼渺小的自己也能參與其中,盡一分綿薄之力。

 

  譯稿賜教:kaminari1218@gmail.com

關鍵字: 書摘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