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延長義務役的時間,並沒有辦法完全解決台灣目前面臨的國防問題。(圖片取自國防部臉書)
俄烏戰爭爆發至今,全世界都看見烏克蘭人民頑強抵抗入侵者的決心,也讓「台灣是否該延長義務役役期」的問題,再次引發國內外關注。日前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正在研議當中」,美國智庫學者葛來儀更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明確表示台灣從徵兵制轉向募兵制「似乎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筆者同意,關於恢復徵兵制的討論,無非是希望台灣人民能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而要自我防衛,現存四個月的義務役,實在難以使役男具備軍事技能、構成基本戰力,因此要透過延長義務役的役期,來充實役男的專業軍事技能。
然而,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單純延長義務役的時間,是沒有辦法完全解決台灣目前面臨的國防問題。筆者認為至少有兩個層次的課題,需要同時思考與改進:
第一是軍事專業與軍隊文化的層次。除了役期過短無法充分的學習並熟練戰技外,軍中最常被人提出來的問題不外乎是「軍中複雜的生態關係」、「意義低落的重複勞動」、「陳舊的管理與訓練」。
軍隊中現行的運行模式並無隨著時代的演進而有所改變,軍隊的不透明,也使軍隊中盤根錯節的權力關係難以破除,且訓練中大部分的時間依然浪費在基本生活教育或是進行重複性的勞動工作如:掃地、割草等,使得真正需要時間的戰技操練、戰術課程以及相關演習常常流於形式,以用來應付上級。
第二則是捍衛家園人人有責的決心。就算解決了上述所講的問題,其實也無法完全的提升台灣的國防力量,因為當中還缺乏了身為一名保家衛國的軍人所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保護台灣這塊我們深愛的土地不被敵國威脅與侵犯的「決心」!
根據遠見雜誌2021年12月的民調顯示,如果兩岸開戰有高達51.3%的台灣人是不願意自己或是家人上戰場的,僅僅就只有40.3%的台灣人願意,而如果是20到29歲的這個年齡區間不願意上戰場的比例竟高達了70.2%,會有這樣的結果或許是對於目前國軍內部的不透明的生態關係,或是認為兩軍兵力過於懸殊且對我國國防的不信任而造成的絕望感有直接關係。
因此,除了思考延長役期以及國軍內部改革,也應該讓義務役的訓練能精實、有效且讓管理方式能順應時代趨勢,同時更應該讓年輕世代對於國家安全處境有充分認知並重拾起「保衛台灣這塊土地的決心」。若只落入役期長短的計算,並無助於增強台灣的國防力量。
※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系四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