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普丁讓海外俄羅斯人很難堪

李濠仲 2022年03月25日 07:00:00
「祖國的不義」,加深了許多紐約俄羅斯人對烏克蘭人的歉意。(圖片由NYDeTour臉書專頁授權使用)

「祖國的不義」,加深了許多紐約俄羅斯人對烏克蘭人的歉意。(圖片由NYDeTour臉書專頁授權使用)

可以理解,俄羅斯亟欲併吞烏克蘭,誘因之一就是為了掌控烏克蘭南方的不凍港敖德薩,由此連結黑海出口,以圖戰略和經濟雙利益(和當年併吞克里米亞半島一樣)。而遠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南部的布萊頓海灘(Brighton Beach),其周邊素有「小敖德薩」之稱,正因為當地講斯拉夫語的人口比例高居全美各區之冠(有12萬餘人)。

 

70年代起的蘇聯移民造就了小敖德薩,不過表面上那麼多「說斯拉夫語的人」,他們的家族卻不全來自俄羅斯,而是混居著烏克蘭人、烏茲別克人、塔吉克人和俄裔猶太人,只因為長年以來彼此有著共同的語言和移民身分,並且代代以相似的文化風情在這裡生活,遂讓原本區隔你我的分界線變得愈來愈模糊。就連當地最大黑幫組織也是俄裔、烏裔合力練成。

 

也就是說,小敖德薩裡的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在布魯克林區早已是生命共同體,更因為語言相近,再讓他們比和其他族裔間的關係更加親近。直到俄羅斯二月底入侵烏克蘭,小敖德薩頓時愁雲慘霧,因為無論烏克蘭人還是俄羅斯人,到今天仍多有親友還在自己家鄉。當「俄軍將在敖德薩進行兩棲登陸」消息傳出,小敖德薩守在電視機前的烏克蘭人看到報導幾乎都泣不成聲。從那一刻起,這裡的烏克蘭人就不再接受自己繼續被含混籠統地稱作「俄羅斯人」,而是明明白白以「烏克蘭人」自居。很快地,小敖德薩就出現許多以烏克蘭語撰寫的反戰海報,並且一一在自家窗台、門口,把那恐怕塵封已久的黃藍色烏克蘭國旗又掛了起來,布萊頓海灘便成了當地烏克蘭人身份認同和宣告團結的中心,且到處都有人開始講烏克蘭語。

 

俄軍的砲彈落在基輔,結果也一併炸裂了小敖德薩,當地烏克蘭人就算沒有身陷戰場,看到家鄉莫名被坦克、戰機摧殘至此,一樣痛苦至極,甚至再讓他們憶起當年父執輩逃離蘇聯迫害的夢靨。戰事一天比一天緊張,布魯克林的大學、社區開始有人號召募集醫療、嬰兒用品送往支援烏克蘭,他們對小敖德薩的烏克蘭人一樣抱以無限同情。只是,這時小敖德薩的俄羅斯人就顯得相當尷尬了。

 


紐約布魯克林區南部的布萊頓海灘講斯拉夫語的人口比例高居全美各區之冠。(維基百科)

 

這些俄羅斯人數十年和烏克蘭人和平相處,不只生意往來,甚至還能成為至交好友,但當布魯克林大街小巷每個人都如此憤怒地談論戰爭時,「俄羅斯」幾乎要成了負面用詞,儘管批判並非針對俄羅斯人,又就算小敖德薩的俄羅斯人也公開反對普丁,一旦他們的祖國用武力欺凌旁邊的小國,整個俄羅斯人就注定會概括承受那些對侵略者的反感,即便遠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俄羅斯人,也會因為無能為力感到罪惡。

 

於是,當地一家由俄羅斯人經營,原本取名「俄羅斯口味」(Taste of Russia)的雜貨店,在俄軍入侵烏克蘭當下,乾脆直接取下這塊招牌。「祖國的不義」,加深了小敖德薩俄羅斯人對烏克蘭人的歉意,有些當地俄羅斯人甚至會公開宣稱「我們今天都是烏克蘭人」。

 

美國各界對烏克蘭捐款如雨後春筍的一刻,不只代表美國民間對烏克蘭人的同情,自然也參雜了對普丁、俄軍的憤怒。一家位在布魯克林,標榜「俄羅斯芭蕾舞」教學的舞蹈學校,一直很怕自己會受到波及,而這種擔心偏見蔓延的心理,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在被稱為藝文心臟地帶的布魯克林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戰爭造成的撕裂,至此無所不在,不只在烏克蘭,不只在烏克蘭南方的敖德薩港,不只在那些接受數百萬烏克蘭難民的東歐國家,連原本與烏俄局勢了無相干的布魯克林小敖德薩,也被深深劃下一道傷痕。

 

這段時間,紐約媒體寫了不少小敖德薩烏克蘭人的故事,其中之一寫到,一名住在小敖德薩的俄羅斯人想透過當地教堂捐款給烏克蘭,聯絡上後,竟躊躇再三,認為是不是最好暫時隱蔽自己俄羅斯裔的身分。過去小敖德薩的俄羅斯人在這裡從不需要如此,結果,「一個瘋子(普丁)」,卻讓他們好像抬不起頭。

 

有柴可夫斯基這樣的音樂巨人,有瓦加諾娃這樣的芭蕾舞大師,有無數頂尖運動員和火力強大的軍武和那廣袤無垠的祖國,加以先天身形比誰都壯碩,俄羅斯人本應走到哪裡都會自覺不可一世、高人一等,但普丁似乎徹底糟蹋了這些條件,且正朝著他以為即將重新打造的俄羅斯帝國榮光反方向走去。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