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國誠專欄:雞同鴨講了什麼──白話「拜習通話」的戰略博弈

宋國誠 2022年03月25日 07:00:00
美國大費周章地進行一場元首會談「雞同鴨講」,這是因為美國要「假戲真做」,演一場「變臉魔術」,既要從中取得「制裁中國的戰略高地」。(美聯社)

美國大費周章地進行一場元首會談「雞同鴨講」,這是因為美國要「假戲真做」,演一場「變臉魔術」,既要從中取得「制裁中國的戰略高地」。(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3月18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視訊通話。拜登的目的是警告習近平軍援俄國、規避制裁的後果,中國的立場則是假裝中立,轉移話題;美國的態度是單刀直入,中國則是閃爍其詞,反而大談中美關係、台灣問題和反對西方制裁。這場既不聚焦也不同調的對話,明明是「雞同鴨講」,為什麼「雞」還是要同「鴨」講?

 

由於國家的戰略意圖總是藏在外交語言的背後,所以值得我們對這場「雞言鴨語」進行語意分析。

 

為何美國要「雞同鴨講」?

 

就美國來說,在掌握具體的情報之下,查知俄羅斯向中國求援而中國準備拔刀相助之際,美國「掌握時機」警告中國,切莫站錯邊、押錯寶,否則將面臨美國至少二級以上的制裁。實際上,美國並非「事先警告」中國,而是確實掌握例如中國「大疆」科技公司,持續以「商業散裝」方式支援俄羅斯無人機,殘害烏克蘭人民之時,決定採取「警告戰略」。然而,美國深知中國根本不會理會美國的警告,也深知中國不會改變「親俄貶烏」的立場,甚至已知中國依然會繼續暗助俄羅斯。既然是「雞同鴨講」,美國為何又要大費周章地進行一場元首會談?這是因為美國要「假戲真做」,演一場「變臉魔術」,既要從中取得「制裁中國的戰略高地」,也要取得「先禮後兵的道德程序」;美國擺明「我已經跟你說了」、「別怪我手下不留情」,若不聽,後果自負!

 

既然美國非要「雞講」,中國就來個「鴨回」

 

就中國來說,中國認為如果軍援俄羅斯,極可能扭轉俄烏戰局,令美國窮於應付。換言之,美國有求於中國!在此情況下,美國理應跪求中國協助俄烏停戰;沒想到美國果然來者不善,居然斗膽警告中國。既然美國非要「雞講」,中國就來個「鴨回」,中國既不拒絕,也不承諾,大打烏賊戰,讓美國既打不到靶心,也無法稱心如意。中國擺明,我已經告訴你了,俄烏之戰的起因美國是禍首,北約是幫兇,所以一個巴掌打不響、解鈴還須繫鈴人!

 

中國認為,美國理應跪求中國協助俄烏停戰;沒想到美國果然來者不善,居然斗膽警告中國。既然美國非要「雞講」,中國就來個「鴨回」。(美聯社)

 

也就是說,在「雞同鴨講」之後,雞還是雞,鴨還是鴨;無論俄烏戰爭的結果如何,美國早已備妥了制裁方案;同樣的,無論美國如何施壓警告,中國早已決定與俄羅斯一起反制美國。美國是厲兵秣馬,中國是放馬過來!

 

美國深知中國挑不起國際責任的重擔

 

美國早知中國根本不會勸說普丁停戰,也深知中國根本沒有居間斡旋的意願與能力,所以一再刻意「逼問」中國,逼出中國黔驢技窮的投機立場。美國深知中國或許在「個別言辭」上會露出一些同情烏克蘭的表態,但「中俄同盟」的戰略框架和「助俄反美」的立場不會改變,所以中國一定採取逃避與閃躲策略,顧左右而言他。實際上,美國正是利用中國的「閃躲伎倆」和「堅不吐實」的習性,逼出中國現出面具背後的原形;在原形畢露之下,美國就取得一個「正當性籌碼」,也就是取得再度並增強對中國進行制裁的合理依據。美國採取的策略是:中國不會誠實,所以要拆除面具,讓中國露出廬山真面目,讓世人知道,習近平並無承擔國際責任的意願與能力,暴露習近平對國際政治的淺薄與無能;換言之,美國佯裝給予中國一個扮演「世界大國」的機會,但美國確定中國挑不起這個重擔!

 

中國只要仁義八股、假裝中立就好

 

中國也是假戲真做。中國當然也知道,美國不會相信中國的敷衍之詞,但見見面、說說話、演演戲也無妨,至少可以擺出「中美平起平坐」的姿態,展現「平視美國」的架式。習近平深知,只要擺出絕不聽從美國人使喚,堅決不在美國的壓力下低頭,只要擺出「戰略自主」的姿態,就能凝聚中國內部的民族主義,實現愛國群眾對中共的效忠;中國不是已經宣告,中俄合作「沒有上限、沒有禁區」了嘛,美國尚且不敢在烏克蘭上空設置禁航區,怎麼卻對中國設置「戰略禁區」了呢?既然美國明知故犯,習近平只能假裝向拜登表達兩個觀點,一是譴責與制裁並不能解決問題,二是俄烏戰爭的禍首是美國主導的北約東擴所造成,所以解鈴還須繫鈴人;習近平想要告訴拜登的是:俄烏戰爭與中國無關,美國再多的警告也是多餘,中國自有盤算。在這種「高峰會談」的場合,中國只要仁義八股、假裝中立就好。

 

中國的「躲避球」戰術

 

儘管中國有句古諺:「疆場相侵,互有勝負,徒損兵糧,無益大計」,但中國基於「面子」,必須擺出毫不畏懼美國經濟制裁的姿態,何況這些制裁並不妨礙中國對美國的戰略競爭,特別是中國也不會認真預估遭受制裁之後的損失。許多人認為,中美之間的經濟依賴性與互存度,將大大降低中美之間的對抗,但對中國而言,經濟永遠服務於政治,民生永遠低於國家安全。換言之,不管在經濟上如何相互依存,即使在經濟制裁的威逼之下,中國還是會毫不猶豫地追求自己的戰略利益,儘管所謂戰略利益更多的是來自對國際情勢的誤判。

 

對於中國不想承認的事實,中國一向不會正面回答,理由很簡單,就是中國無法回答。這些例子不勝枚舉,僅以中國駐美大使秦剛3月20日接受《CBS周日》的訪問為例,當主持人布倫南 (Margaret Brennan)提到聯合國以「入侵」(invasion)形容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來逼問秦剛時,秦剛的回答是「烏克蘭問題具有歷史複雜性」,何謂「複雜性」?怎麼複雜?這就是中國善用的「躲避球戰術」,當人們投來逼問的直球時,中國總是扭腰擺頭、曲意閃躲,以為如此一來人們就不知中國的意圖與想法,殊不知,以複雜性來掩蓋投機性,正是所謂「欲蓋彌彰」。

 

對中國而言,經濟永遠服務於政治,民生永遠低於國家安全。不管在經濟上如何相互依存,即使在經濟制裁的威逼之下,中國還是會毫不猶豫地追求自己的戰略利益。(美聯社)

 

美國改採「慢死中國」的策略

 

既然中國如此「頑石不點頭」,鐵鎚打不碎,那就採取「滴水穿石」、「積水生鏽」的策略。實際上,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已經改變,不再採取硬碰硬的軍事對抗,不再採取外交勸說、浪費口水,反而採取毛澤東「引蛇出洞」的策略,或者叫「陽光策略」,讓陽光穿透中國暗黑的心房,採取「寄絕望於習近平」,讓中國自暴原形、素顏獻醜。美國正是利用一場「通話」,塑造了中國「世界公敵」和「假人道主義」的形象,暴露其無力承擔國際重任的本質,然後再以一種溫水煮蛙、漸進勒脖、缺氧窒息的策略,來「慢死」中國。

 

「中國崛起」只是自我吹噓的假性崛起

 

至於中國,完全不懂什麼才叫「戰略機遇」,以為「反美」就叫戰略,「有機可乘」就叫機遇。把一個原本可以藉由調停而展現大國風範的機會,棄之、毀之、逃避之。試想,如果習近平懂得「揮淚斬馬稷」,當機立斷與普丁切割,挺身斡旋俄烏停戰,即使經驗不足、力有未逮,乃至功敗垂成,至少也能贏得世界級的尊重,獲得全球領袖的榮光。可惜這種設想完全不可能,因為習近平沒有這種視野,認為斡旋停戰只是迎合西方、屈從西方,跳不出「聯俄反美」的牢籠;中國也沒有這種國家領導人,足以擔當世界領袖,扮演人類和平的使者。正好相反,中國至今依然把面子當裡子,把鬥嘴當外交,把戰略當打鐵,把民粹主義看成綜合國力,把傻B當作愛國群眾,把自我偏執當成戰略定力。中國嚴重缺乏的是「智慧的戰略高度」和「誠實的自我糾錯」。由此看來,所謂「中國崛起」不過是一種自我吹噓的假性崛起。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政治與文化評論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