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嘗來自波蘭的味道》臺灣、波蘭與歐盟

邱崇宇 2017年03月22日 07:00:00
17日,筆者與在台灣發表演說的波蘭前總統Kwaśniewski合影。(後製:潘世惟)

17日,筆者與在台灣發表演說的波蘭前總統Kwaśniewski合影。(後製:潘世惟)

(編按:《上報》隔周推出《品嘗來自波蘭的味道》專欄,由目前就讀波蘭國立烏茲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Łódź)經濟學博士候選人邱崇宇執筆,他在當地記錄波蘭及其他中東歐國家的第一手觀察,供台灣讀者參考與反思。)

 

自2004年開始接觸歐洲研究,從碩士到現在博士的學術生涯,其間參與過也主辦過不少國際研討會、論壇與演講,不乏接觸過來自歐洲各國的重要學者與官員,但與今次相比卻相形失色,2016年3月由波蘭返臺,本以為一些事情的臨時取消會讓這次的行程空下不少時間,在見到「波蘭前總統Kwaśniewski閣下」的演講公告時,著實感到難得且開心,即便只有1個半小時的時間。

 

筆者能在臺灣見到這位當年推動波蘭加入歐盟的推手,著實開心!

 

17日,波蘭前總統Kwaśniewski發表演說。(湯森路透)

 

對話形成機制

 

在歐盟東擴的過程中,波蘭確實也被視為向東擴張的重要國家之一,值得一提的是,Kwaśniewski認為,如同圓桌會談(round table)一般的對話(dialogue)機制,對波蘭而言是當前最為重要的政策方針,更是一種趨勢,對於不同概念、觀點的整合,以及最為重要的睦鄰關係,皆可借由「對話」機制以影響和成就一番作為。

 

過去20多年來,波蘭政經轉型的發展相當成功,也創造出許多不同的契機以促成波蘭如今的典範,近年來該國民主政權的轉換意味著民主過程已進入不同的世代交替與思維。而會末Kwaśniewski對於波蘭新政府的看法是以「民主發展過程」一語表示對新政府政權與策略的運作做一客觀註解。

 

 

 

其次,談及民主體制,得容納不同聲音與對國家共識的認同感;波蘭是一個議會制民主體系的中歐國家,此次新政府上任與執政的結果也許不盡人意,但這也是人民推舉出政治代理人的一種公開過程。細數波蘭過去歷史,戰後至今衍生了許多社會問題,如低薪、失業等,年輕世代對舊有的失望,而開始寄望新政府及進一步民主自由。

 

Kwaśniewski認為,對新政府執政而言,只是一種階段性開始,波蘭人民在短時間內必須適應並按照程序配合行動。此外,在最後30分鐘的Q&A時,Kwaśniewski試著回答學生們的「嚴肅」問題時,他給予了身為一位國家前領導者的期許。

 

 

 

政治上,他期許領導人可以保護民主基礎與創造更多民主自由的空間,以對話尋求更多可協商的方式。

 

此外,針對經濟與市場開放,Kwaśniewski認為持續吸引外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依舊為波蘭的關鍵策略,另外如Knowldge-How議題也是重點議題,據筆者四年來粗淺的市場觀察,波蘭如今仍相對缺乏更多元的商業模式,吸引外來產業,不僅增加內部競爭,亦可嘗試擴張工業與其它相關技術和科研。

 

睦鄰政策

 

波蘭,一個地理位置夾在德俄兩強間的兵家必爭之地,Kwaśniewski認為「睦鄰政策」是在區域強權環伺下的波蘭最為需要且擅長的對外策略之一,然而對於烏克蘭與俄羅斯,他亦表示對現況的失望,而筆者認為雙邊關係的發展,因為「反對彼此的心態與各說各話」的情形層出不窮,在短時間內能維持現狀算是最好的狀態,波蘭明確表態支持烏克蘭的主權。

 

不過面對俄羅斯的強勢與美國、NATO等勢力的制衡,歐盟、俄羅斯和波蘭,欲維持三者權力平衡關係(Balance of Power)實際上仍是相對嚴苛的。著重且適度拿捏與鄰國間的區域政經互動,是為現今波蘭能成為歐盟新興國家與潛在市場的條件。

 

 

 

難民問題

 

此外,更有意思的是難民問題。

 

對此,Kwaśniewski認為波蘭僅為難民潮的中繼站,不是終點(畢竟德國才是他們的目的地)。在保護人民與國家利益的前提上,波蘭有必須以權力/權利來對抗難民潮。

 

 

 

 

筆者也曾詢問過波蘭友人對同一事件的看法,也皆與Kwaśniewski的說法雷同,雖是如此,近來對於波蘭民眾歧視或與旅波中東人士發生衝突的事件,筆者也時有耳聞!或許這些是屬於零星的衝突事件,不過也造成外人對波蘭的負面印象。

 

最後,Kwaśniewski認為波蘭若能再進一步整合到歐盟,就必須要求及執行對組織的一種「信任」與「尊重」。

 

重視政經連動

 

筆者認為,Kwaśniewski是一位深具遠見的領導人,即便在退位後多年,至今仍活躍在波蘭政壇與對外關係的維繫,在結束後細細回想所聽見與明白意思的演說內容,波蘭的發展與成功轉型,除了時勢所趨之外,也確實在政府政策上做得恰到好處,身為中歐重要國家,也呼籲新任政府不可過於重視內部而不在意對外關係的維繫。

 

波蘭前總統Kwaśniewski(右三)與台大教授張亞中(左三)、臺灣歐洲聯盟中心主任蘇宏達(右四)。(攝影:邱崇宇)

 

對於臺灣,我們能在此間學到什麼呢?

 

筆者認為應當是制度面向的持續完成以及對話機制的發展,在自由經濟概念的驅使下,臺灣早已進入後工業化社會,商業發展程度高且多元,但政治與經濟可被視為一體的兩面,相互牽制影響,也意味著政府、市場、社會發展、組織與產業的互動是不可或缺彼此的連動關係,因此有必要促其於制度完整性上建構出各項持續性的政府政策。

 

當然,這些都是理想狀態下能達成的重點目標,要降低臺灣政治上其來已久的內部爭端,倘若臺灣欲持續成為亞洲區域與國際體系中的重要成員,借助波蘭經驗,筆者仍認為至少得經歷爾後5到10年的民主政治的協調與共識建構。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