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右圖)23日搭乘空軍一號前往歐洲訪問,25日晚上抵達首都華沙,將與波蘭總統杜達進行雙邊會談。(合成畫面/美聯社)
《上報》特派員將隨時轉播 最新戰況,請密切鎖定《上報》臉書 與 Twitch 同步直播。
俄烏戰爭滿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昨一整天馬不停蹄地接連參加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北約、G7及歐盟等3大峰會,宣布擴大對俄羅斯新制裁方案、加強人道及經濟援助烏克蘭,並再度喊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示警北京切勿以軍事或物質援助莫斯科,否則將有嚴重後果等。結束北約峰會行程後,拜登將轉往此次接收最多烏國難民的「北約東翼」、「抗俄前線」波蘭進行訪問,預計當地時間25日晚上抵達首都華沙,明與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舉行雙邊會談,華沙當地政府已宣布全城戒備,升高維安管制層級,以因應拜登此行訪波與國家領導人商討因應烏克蘭危機、軍事增援等議題。
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動軍事入侵烏克蘭,戰事已持續1個月,卻仍未露出和平曙光。過去這段期間,除了拜登今、明2天將親訪波蘭外,包括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及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等人也已曾先後赴波訪問。這周一(21日)波蘭總統杜達更在總統府會見了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及美國駐波蘭大使布熱津斯基(Mark Brzezinski)等人,不難看出美方對波蘭在這場俄烏戰爭及地緣政治中的重視程度。
Met with Polish Prime Minister @MorawieckiM to discuss the strong U.S.-Polish ties and our stalwart support for Ukraine and the Ukrainian people, so many of whom are being generously hosted by our Polish Allies. #StandWithUkraine pic.twitter.com/pe29dsyWDT
— Secretary Antony Blinken (@SecBlinken) March 5, 2022
When I was in Poland, I met with U.S. and Polish service members, thanking them for standing with our NATO allies for freedom, peace, and security.
The United States stands firmly with the Ukrainian people and in defense of the NATO alliance. pic.twitter.com/Mt4vzAWglg— Kamala Harris (@KamalaHarris) March 16, 2022
根據拜登訪問波蘭行程規畫,拜登將於當地時間下午2點15分先飛抵熱舒夫賈松卡機場(Rzeszów-Jasionka Airport),波蘭總統杜達將親自出面迎接。之後,拜登將聽取有關人道主義及烏克蘭難民狀況簡報,接著再探視美軍第82空降師官兵,預計晚上6點40分搭乘空軍一號降落華沙蕭邦機場,當地市府及警政單位已「如臨大敵」,緊急向市民發出通知,宣布自今午4點至明晚8點,通往蕭邦機場與市中心的道路將進行嚴格交管及維安升級,屆時可能將出現嚴重交通堵塞,提醒民眾提前規劃通勤路線,盡量避開進入華沙市中心。《華爾街日報》則將拜登此行形容為:「將抵達一個已成為歐洲與俄羅斯衝突核心角色的國家。」
事實上,自俄烏戰爭爆發後,不管是歷史上曾遭他國侵略蹂躪的慘痛記憶,或是做為與「斯拉夫兄弟」烏克蘭往來密切、緊鄰戰火前緣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波蘭整體社會民意擔憂成為俄羅斯下一開戰攻擊目標的緊繃程度急遽飆升。例如有當地媒體便報導,2月24日俄國侵略襲擊烏克蘭當天,波蘭有500多名志願者報名參軍,相較前1天則僅有100多份申請書。此外,波蘭更面臨了空前未有的人道主義危機,短短1個月內,已有超過217萬烏國難民逃到波蘭;來自西方及北約盟國(NATO)的武器運輸,也主要通過波蘭運往烏國前線戰場,美國更是緊急調派82空降師4700名士兵駐紮在波蘭東南部靠近烏克蘭的邊界地帶,現在波蘭已成為歐洲第4大擁有美國軍隊最集中的地方。
就在《上報》特派團隊在波蘭採訪的這段時間,波蘭政府已祭出了一連串因應措施,包括3月火速通過《國土防衛法》,將該國軍隊人數從目前約14萬3500人,翻倍增至30萬人,年度國防預算支出也將提升至GDP的3%。波蘭國防部長布拉查克(Mariusz Blaszczak)對此形容:「我們已經為建立北大西洋聯盟最強大的軍隊之一奠定了基礎和框架」。不過,由於此舉可能將導致超出波蘭《憲法》規定的預算門檻,於是波蘭政府又著手研擬修憲,除增加國防開支外,還將同步擴大制裁力道沒收俄國寡頭在波蘭境內的資產。
此外,波蘭眾議院於這周三(23日)更一致通過決議,譴責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犯下的一系列戰爭罪行,明確將普丁定義為「戰犯」,呼籲對俄國實施更廣泛、更全面性的制裁。與此同時,波蘭總統杜達則不斷地向美國及北約喊話,呼籲設法加強波蘭的安全、為烏克蘭提供更多援助,並指拜登的來訪表明了波蘭在「北約東翼」之重要性;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接受《華郵》採訪時則批判,包括美國、德國及法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在幫助烏克蘭上「做得不夠」, 因為此刻烏國仍正遭受俄國轟炸,呼籲西方至少必須向烏克蘭提供防禦性武器,以保衛其家園、生命及家人。
另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觀察到,這幾天波蘭官員與當地媒體也大幅度關注,美國史上首位女性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的逝世消息,肯定當年她在北約東擴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促成包括1999年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加入。波蘭駐美國大使馬吉羅夫斯基(Marek Magierowski)更在推特發文感謝歐布萊特,盛讚「波蘭現在加入北約也歸功於她不屈不撓的決心」。
We should be so grateful to Madeleine Albright… Poland is now in NATO, also thanks to her unyielding determination. What a sad day. R.I.P. pic.twitter.com/OK8imXXM7T
— Marek Magierowski (@mmagierowski) March 23, 2022
若從另一反面角度觀之,這場侵烏戰爭局勢發展1個月以來,俄方不斷攻擊指控波蘭,像是痛批波蘭政府憤世嫉俗地利用局勢在國際政治中獲取重要地位、怒嗆波蘭罹患了「俄羅斯恐懼症」(Russophobic)操弄西方反對俄國、抹黑波蘭對烏克蘭懷有敵意想要占領其西部領土;波蘭已被美國和英國殖民,並被這些國家用來對付俄羅斯;波蘭是一個不可靠的伙伴,其行為導致歐洲局勢升級;波蘭政府接收難民及向烏克蘭提供援助,正在危及波蘭人民的安全;難民將導致波蘭的醫療保健系統癱瘓、經濟崩潰,並剝奪波蘭人工作機會等。俄國的無理抨擊與忌憚,似反而更加突出波蘭的角色及重要性。
有趣的是,現任波蘭總統杜達所屬的第一執政大黨「法律與公正黨」(PiS),本身為一極右民粹主義和民族保守主義的政黨,該黨因試圖加強對媒體的控制及反對LGBT權利,飽受西方批判。杜達本人則信奉社會保守主義,誓言捍衛傳統家庭價值觀,反對墮胎和同性戀,其理念體現在他曾把同志文化稱為「從境外輸入的LGBT意識形態」,斥責其正在腐蝕波蘭青少年破壞傳統家庭價值觀,必須予以抗衡等,並主張對司法體系進行全面改革,以便政府對獨立機構及公共媒體加強管控,波蘭最高法院此後更裁定了某些歐盟法律可能不適用於波蘭。
因此,歐盟與不少國際機構認為,波蘭政府的司法改革戕害了該國司法獨立及法治,將其視為「不可靠的合作夥伴」。尤其,以價值觀外交為政策核心的拜登在競選時,還曾經將波蘭與白俄羅斯、匈牙利等同列為「崛起中的極權主義政權」。如今,為了處理俄烏衝突危機,拜登政府及美方不得不重新調整、緩解美波之間的關係,必須仰賴身處抗俄前線的北約東翼盟國作為俄羅斯與西方對抗、對峙的緩衝地帶。
相同地,過去曾將歐盟戲稱批為「虛幻的社區」的杜達及波蘭,在面臨俄羅斯威脅和湧入數百萬烏克蘭難民的緊急情勢下,也必須向美國、歐洲及北約盟友求助,要求派遣更多增援部隊幫忙護衛波蘭東側的安全。昨北約峰會後,杜達甚至還公開強調,「面對真正的威脅,世界需要美國強大的領導力。波蘭的安全和歐洲的軍事、經濟等方面,也都需要美國更多的幫助」,這些都將會是他這次與拜登會晤時討論的議程。
「今天波蘭在地圖上對美國來說是多麼重要!」談到拜登的到訪,杜達則說,在這如此艱難的時刻,此舉標誌著美國和波蘭之間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夥伴關係」,「兩國之間的結盟很強大,因為它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自由及民主之上。」
過去因拒收敘利亞難民而與歐盟關係緊張,多次警示普丁擴張俄羅斯帝國野心、強力反對過度依賴俄國輸出的天然氣、石油等能源,也遭西方置之不理,遭諷仍停留在過時冷戰思維,現今卻隨著俄國真的以軍事行動入侵烏克蘭,讓有如「第十人」的波蘭地位突然翻轉提升。緊接著北約峰會後登場的拜登親訪波蘭之旅,除了老調重彈「北約從未像今天這樣團結」、批評俄國「無端、無理攻擊烏克蘭」及宣示持續給予經濟、安全及人道援助外,如何回應杜達的增派軍力要求、烏國總統澤連斯基及波蘭境內許多烏克蘭難民及波蘭人請求設置「禁航區」等關鍵議題,在美波「援烏抗俄」的共同基礎上,建立更堅強、更緊密的互信關係,口惠而實至,勢必將成為外界放大檢視的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