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江湖撇步」:鄭文燦考上台大電機卻轉社會系 唯甘之如飴快樂無比(35)

黃文局 2022年03月27日 07:00:00
美國教育制度,很重要一環在讓孩子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美聯社)

美國教育制度,很重要一環在讓孩子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美聯社)

王國維說:「作為一個文學家,苦於過於理智。作為一個哲學家,苦於感情過剩。」

 

可見,要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並不容易。

 

我女兒在五年級時,老師通知我與太太到學校一趟。如約入門,一排長桌坐了五個老師,陣仗驚人,有老師、導師、心理醫師及社會工作者等。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去兒女的學校。

 

導師說,我們發現你的女兒,從來沒有笑過,好像她的面前有一堵牆,我們找到她的書本,夾著你要她背的一些單字(當年我考GRE時要背的單字)。我們想問你?你期待你女兒將來的學術成就?完整人格?多賺點錢?還是快樂的人生?我回,我希望她人生快樂。老師說,那麼你要相信我們的教育制度。從此,我沒有再過問小孩的功課。

 

鋼琴家傅聰的父親傅雷,望子成龍,自小逼迫甚嚴,傅聰經常被打得紅腫,如果不是母親的呵護,早就崩潰了。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竟然给傅聰推薦1930年出版的羅素 Bertrand Russell 的「幸福之路」。此書的目的是,找出人不快樂的原因,及找到快樂的方法。不快樂因素,可以分為社會制度與個人心理層面,心理因素的共通點是「一個人若在年輕時,被剝奪某種正常的滿足,即會成為某種典型的不快樂的人」,而「快樂,來自積極向外投入生活和世界」。

 

羅素的人生幸福三要素:對知識的追求,對愛情的渴望,以及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求知、愛情、同理心,求知是自我追尋,愛情是對象的尋覓,同理心則是對萬物的大愛。

 

積極生活,快樂自來。態度消極,生活陰霾。

 

從1938 年開始,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精神病學教授羅伯威丁格(Robert Waldinger)主持「快樂」、「幸福感」的研究,迄今,超過八十年。

 

總共追蹤了724位目標對象每一年的工作、生活、健康等狀況。

 

結論是:快樂的人生,建立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是財富,名望或學術成就等。

 

有很多從小就是學霸,孤芳自賞,其他同學看他這麼神氣,不敢接近,因此,沒有朋友,長大,愈加孤僻,這種人,只能在實驗室與「物」為伍,因為,他的個性,與「人」不合。這種人會快樂嗎?

 

快樂的人生,建立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是財富,名望或學術成就等。(圖片取自PAKUTASO)

 

有些有錢人,恐懼別人貪圖他的財富,與人保持距離,時存戒心,顫顫兢兢,這種人會快樂嗎?

 

有名望的人,像那些王公大官,害怕他人利用他的關係,不與人交往,躲在小圈圈,這種人會快樂嗎?

 

哈佛大學教授夏哈 Tal Ben-Shahar 的暢銷書「更快樂」Happier:Learn the Secrets to Daily Joy and Lasting Fulfillment,以「正向心理學」說明拼命三郎型的人,把達成目標當成衡量成就的標準,而不重視追求目標的過程,以致於他們無法享受所做的事情,以為達到目標,就能得到快樂。其實不然,到達目標,反而不知所措。

 

商業週刊第 870期(2004/7/26),整理民國五十年到六十年完整的歷屆榜首名單,以各資料庫、搜尋引擎、電話追蹤調查檢視昔日聯考的狀元,當年「最厲害」的考生,他們後來,是否仍然一支獨秀,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並不盡然。

 

有些上班工作,並不順利,有些自行創業,並不得意。有些出國,結婚生子,自此隱沒於芸芸眾生之中。

 

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那一屆有一位榜首張隆鼎,是李遠哲好友張宗鼎(台大化學系高李遠哲三屆)的弟弟(二人台大室友四年)當年頂尖,結局不一定最出色。

 

榜首一定相當資優,為何沒有持續綻放鋒芒,逐漸模糊?

 

原因之一,學非所長或學非所願。當時,僅是追隨熱門科系,或親友的期待,並不了解自己的志向,及在不同領域,需要不同條件。

 

專業、職業、志業,各有不同的條件與角色。絕大多數的人,隨波逐流,那能選擇跑道。聯考進了什麼科系,就隨命運安排。僅有幸運的少數先知先覺,念了知道不合,很快轉讀志趣相合的科系。

 

現在在台大數學系任教的康明昌,以榜首進入台大醫學系,一年後,志趣不合,轉到台大數學系。這種人,智力超神,意志超強,根本是神人級。榜首很難,更難的是,可以放棄人人稱羨,求之不得的醫學系,轉念難啃又沒錢途的數學系,又能以第一名畢業。

 

專業,職業,志業合一,是人中之龍,有資格隨性快樂。

 

他們這種「形而上」Metaphysics 的快樂,當然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想像的。一般人,喝杯酒,抽根煙的「小確幸」,就足以快樂似神仙了。

 

鄭文燦聯考進台大電機系,後轉社會系,因為對「物」興趣缺缺,對「人」興趣濃厚。畢業後從政,政治要處理衆「人」之事,也是專業,職業,志業三者合一的幸運者。再辛苦,也甘之如飴,快樂無比。

 

像杜拉克很年輕就因緣際會,「老師牽成」,了解自己當不了研究「物」的「經濟學者」,往自己的興趣,「人」的管理方向發展,終於「管理大師」。亨利伯伯,則為環境所逼,靠著天生的「江湖撇步」,也富甲一方,兩個人同樣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

 

專業,職業,志業合一,是人中之龍,有資格隨性快樂。(圖片取自PAKUTASO)

 

根據研究,當企業家,人格特質比學業表現重要。

 

輔仁大心理系教授丁興祥曾經做過「當代台灣傑出企業家的成長環境與創業發展研究」,對象包括王永慶、張榮發、高清愿、張忠謀、施振榮…等十四位第一代企業家,這群商場上的「狀元」。他發現,他們都有強烈的創業動機(具冒險性及挑戰性)、執著的信心及意志(抗拒創業挫折)、將企業視為終身職志、有團隊合作的創業精神等「人格特質」。

 

但是,事業成功,並不保證快樂。有錢,只是衣食無慮。有很多很有成就的朋友,不但不快樂,有的甚至很憂鬱。他們沒有「人生哲學」,年輕時,為了學業,為了事業,日以繼夜,拼命賺錢,有天達到目的地,卻在頂峰,四顧茫然。

 

我叫他們捐錢作公益,助人為快樂之本,「幫人圓夢」,又讓自己快樂,雙贏,何樂不為?多數人作不到,因為,他們多是辛苦(很多是幸運)賺來了,「不甘」捐出。固步自封,封死自己,怪誰!得了憂鬱症?應該。

 

建議他們看前面一篇文章:除了賺錢,你還想留下什麼 ?

 

事業成功,不一定會快樂。事業不成功絕對不會快樂。同理,健康不一定會快樂,但是,不健康,絕對不會快樂。

 

那麼,如何維護健康?

 

小嬰兒,有兩個特性,柔軟,溫暖。人死了,也有兩個特性,僵硬,冰冷。

 

人的生老病死,就是由柔軟溫暖,走向僵硬冰冷的過程。

 

人,不能「長生」,但是,可以「養生」,讓健康下滑的坡度延緩。那麼,如何「養生」?

 

再有橫縱世界的雄心,悲天憫人的情懷,肉身不存,奢談理想?四十多年來,多次幸運走出鬼門關,痛定思痛,十多年來,每天撥出時間「養生」。

 

現代人多有健康知識並注重健康,根據研究,飲食、運動、心情最重要。

 

過去物質缺乏,生活條件較差,大家都求「好生」(好一點的生活)。現在物質無虞,大魚大肉,大家都求「好死」(死得痛快一點)。所以,我常說,「吃愈多,死愈快。吃愈好,愈難死。」。

 

1935年,康乃爾大學的麥凱(Clive McCay)教授,作了老鼠的實驗,發現吃少的更長壽,也較少慢性病。後來更多實驗都證實這個結論,吃少,反而長壽又健康。日本醫生要求大家吃七、八分飽,道理在此。

 

心理影響生理,人盡皆知。因此,保持愉快的心情,非常重要。聊天、按摩,散步、跳舞、游泳、旅遊、喝酒、上敎堂、逛博物館、聽音樂會等等都好。

 

根據CNN的報導,第一名的是唱歌。與友同樂、舒發鬱悶、擴張肺活量,又幾乎不花錢,建議常去KTV。不然,在家與手機唱合,哼呀哼的,也有效果。五音不全又何妨?

 

我曾經幫過知名命算家李建軍,他想替我算命回饋,我回絕。因為,我知命、我認命、我拼命,何需算命?

 

「一命、二運、三打拼!」、「靠自己才有影!」命中若有直須有,命中若無莫強求。

 

該你的就是你的,但是,黃金擺在你面前,你不出力拿回家,擺著還是擺著,不是你的。命運眷顧,也要努力。

 

出生在什麼家庭是你的命,學校畢業了,就看你的運。後天的運,就看你的「江湖撇步」了。

 

祝大家,健康快樂,笑傲江湖!(全系列完)

 

※本文作者在紐約經商超過40年。2016年結合台灣各界旅外人士在華府創辦「Global Taiwan Institute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是美國以台灣為研究核心、規模最大的智庫,尤其効法猶太人捍衛以色列的精神,從而影響美國外交。本系列則是作者首次分享自己紐約經商有成的「江湖撇步」,尤以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經商法則,和個人紐約商戰實務作一對照與記錄。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