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無意義的雜務、勞動不減 役期延長也無助國軍戰⼒

馮艾立 2022年04月04日 00:00:00
倘若兵役延長,操練項⽬仍然停留在精神層⾯訓練,恐怕也難以應付未來的戰爭型態。(資料照片/攝影:張哲偉)

倘若兵役延長,操練項⽬仍然停留在精神層⾯訓練,恐怕也難以應付未來的戰爭型態。(資料照片/攝影:張哲偉)

台海的局勢⽇益嚴峻,尤其受烏俄衝突影響,「是否延長四個⽉軍事訓練役期」的討論再次延燒。上周有媒體報導,軍⽅與相關部會確實赴總統府報告,會議結論為恢復徵兵,啟動時機保留給總統決定,⽽義務役期恢復為⼀年,⽽非⼗個⽉。筆者認為,如果延長兵役能使國軍⼒量更加精實,本⼈樂⾒其成,但若僅聚焦役期延長⽽不談軍事訓練役的訓練內容,那軍隊的實⼒恐怕難以發揮。

 

軍事訓練役的任務訓練需要再調整,現⾏「常備兵役軍事訓練」為期四個⽉,⾸先是入伍訓練五周,教導軍⼈基本職能課程,以作為「合格步槍兵」為⽬標,再來進入到部隊訓練11週,分發至常備部隊施訓,進⾏「⼀般專長」與「中級專長」訓練。⼀般專長為強化「實彈射擊、戰⾾教練、戰術⾏軍、野炊」等,⽽中級專長則是分發至各兵科訓練指揮部,施予2到3週專業訓練,結訓後再分發至原分發部隊。

 

國防部對於軍事訓練役的想定,是參照美國陸軍基礎戰⾾訓練(Basic Combat Training,BCT)的配置,13周內完成新訓、29天可以完成⾼級個⼈訓練(Advanced Individual Training,AIT)。理想上來說,四個⽉內訓練出⼀名合格作戰的⼠兵是可以達成的,然⽽,實際⾛訪民間參與過訓練役的役男,⼤部分仍反應軍中的⾏政雜務佔多數,意義低落的重複勞動與陳舊的管理與訓練,讓訓練的成效⼤幅降低。

 

就以單兵射擊的⼦彈數⽬來說,四個⽉的軍事訓練役步班射擊時數為256⼩時,彈藥消耗量262發,⽽美國陸軍基礎戰⾾訓練新兵射擊訓練⼤約92⼩時,平均每⼈消耗彈藥量600發。可⾒在更多的訓練時間下,國軍的單兵彈藥消耗量卻不到美軍的⼀半。

 

民間團體台灣國防政策研究會也有專⽂指出:國軍對於體能的強化訓練⼤多仍停留在傳統訓練(以肌耐⼒跟⼼肺耐⼒為主)的仰臥起坐、伏地挺身、長跑三千等,無法滿⾜現代戰爭的需要,⽽新型訓練(基礎肌⼒跟能量系統)的戰術體能,才能負荷戰場所需的動作,例如搬運砲彈等重型軍事物資、戰場上揹負受傷的同袍、對抗陡峭地勢到達戰術位置等。

 

⾯對上述種種現象,應該歸因於國軍訓練內容的整體調整,單就兵役時間長短來檢討國軍的全盤問題,恐怕有失公允。烏克蘭的全民動員能⼒,是台灣的借鏡,就以這次烏俄戰爭來說,烏克蘭將「不對稱作戰」發揮的淋漓盡致。除了正規軍的傳統地⾯作戰,當衝突進入了城市戰場,烏克蘭短時間⼤量動員後備戰⼒,有些補充了強度較⾼的烏克蘭國⼟防衛軍(TDF),也有些補充了基本的城鎮守備、後勤、醫療等。烏克蘭國⼟防衛軍(TDF)可以在短時間的訓練中,學習如何操作⼀些簡易肩射武器,對進入城鎮的俄⽅地⾯載具造成極⼤威脅,同時,⼠兵必須具備城市巷戰的基礎知識,讓單兵的戰⼒最⼤化。

 

民防⼒量也扮演了重要的角⾊,包括災防、治安、戰時需要的物資分配等。「志願役」與「義務役」應該有明顯的界定。以志願役做為基礎,成為應戰時的即戰 ⼒,⽽義務役則是作為動員時,擁有⼀定技能融入常備部隊當中。未來戰場決勝關鍵 在於「質」⽽非「量」,尤其台灣是海島型國家,是以科技主導的戰爭,武器系統愈 來愈精密,武器科技含量也逐漸昇⾼,需要⾼素質專業⼈員⽅可勝任。為能補⾜個後 備部隊的專業⼈員,國防部應研議提升個兵科專長訓練中⼼的訓練能量,並從軍事訓 練役的入伍基礎訓練便開始著⼿培養,同時,強化現代化作戰的戰技訓練(例如近身⾁搏、街頭巷戰),淘汰、調整部分訓練內容與時間比例(刺槍訓練、內務打掃 等)。

 

役期延長就是保家衛國的展現嗎?不⼀定。單就兵⼒數字的提升,僅能稱之為精神戰⼒,無法發揮有效戰⼒。倘若兵役延長,然⽽操練項⽬仍然停留在精神層⾯的訓練,恐怕再長的訓練時間都難以應付未來的戰爭型態。

 

※作者為國⽴台灣師範⼤學東亞研究所研究⽣、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