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正方:烏克蘭能打持久戰關鍵──隱匿的龐大軍工體系

羅正方 2022年04月10日 00:00:00
大戰開打之前,烏克蘭整體國防軍工生產體系,已鴨子划水進行了分散移轉的供應鏈體系保存。(美聯社)

大戰開打之前,烏克蘭整體國防軍工生產體系,已鴨子划水進行了分散移轉的供應鏈體系保存。(美聯社)

面對全球第二大軍事強國,烏克蘭能以懸殊比例作持久戰,除了人民堅決抵抗的全民意志、自由民主聯盟在武器與情報上的後援、善用環境地形架構戰略縱深等三個必要條件之外,第四個關鍵條件迄今少有人提及,但卻是烏軍能打持久戰的充分條件:那就是烏克蘭國內的國防產業軍工體系,能在戰時被有效的軍需動員!

 

遠自蘇聯尚未解體之前,烏克蘭的國防工業就已是蘇聯軍工複合體的主要支撐核心,蘇維埃共產帝國三成以上的軍火生產自烏克蘭,蘇聯在長期全球冷戰的軍武競賽下,有四成的前瞻發展是來自烏克蘭的科研機構。事實上,大部分蘇聯的長程戰略洲際導彈,生產自烏克蘭的第四大城Dnipro的Yuzhmash工廠,不只中國藉由烏克蘭取得航空母艦的技術發展源頭,俄羅斯的航母與許多戰艦都生產自烏克蘭。

 

1991年,烏克蘭獨立建國後,據統計當時烏國擁有1840個軍工企業與軍武科研機構,總就業人口就高達270萬人之多!在這次俄烏大戰中,常常有國際新聞影片上,看到白髮蒼蒼的民間工匠,竟然可以懂得如何拖回俄軍遺留現地的裝甲車輛,甚至可以立即修復改造,這其實不是什麼一般修車廠工人的都市傳說,而是烏國的社會結構裡長年累積了軍工技術的有生力量。

 

自1992到1996的建國前五年期間,烏克蘭有113間專攻軍民兩用(Dual-Use)的軍火公司,在那時也成為全球衝突的地下軍火庫源頭,為了修正這個軍火流竄輸出的亂象,烏克蘭政府在1996年通過法律,將軍事武器的出口收歸國有,並成立國營企業的Ukrspetsexport,作為軍武輸出的單一窗口,正規化了整體國防產業的輸出管制體系。2014年之前,烏克蘭的國防軍工體系乃以國際輸出的任務導向為主,在2012年成為全球排名第四的軍武輸出大國。烏克蘭承繼了蘇聯時期軍工複合體系的技術遺產,讓全球使用俄製武器的國家,無不依賴烏克蘭的各項關鍵零件來確保裝備系統的妥善性。

 

烏克蘭即使是民間工匠,也懂得如何將俄軍遺留現地的裝甲車輛修復改造。(美聯社)

 

烏克蘭在軍品的保固、維護與翻修(MRO)上,讓軍工產業持續保持近六成的年成長率。此外,無論在客製化武器,或是各式武裝地面車輛、俄式系列的飛機與防空導彈的零件,各國都是高度仰賴烏克蘭的軍工供應鏈。在2012年的最高峰時期,還創下1170億烏幣的巨大規模,其中有九成是出口給俄羅斯的軍火庫作儲備。

 

2014年爆發克里米亞戰爭,烏克蘭終於清楚了國家生存的最大威脅就是相連的俄羅斯,生產與輸送了各式零件後,竟然變成幫助俄國入侵攻打自己的幫兇,因此烏克蘭把整個國防產業的重心開始調整為內需化導向。此後八年的在烏東頓巴斯長期拉鋸戰,烏克蘭開始強化與西方陣營的戰略銜接,美軍與北約的教官們,早就進入烏克蘭協助軍事改革,烏軍在頓巴斯的實戰,其實就是在長期驗證美軍的新式戰術思維,而美軍與北約各國也藉由軍事交流,認真研擬俄製武器與戰術的破解之道。亞速營當然是個極端的代理人戰爭範例,但是大戰開打後,經過八年的備戰生訓,可以看出俄軍的每一招式,幾乎都被盟軍在後指點的新式打法所逐一瓦解。

 

俄軍此次揮軍入侵,世人都懷疑為何如此輕敵,而且後勤補給這麼差。其實,普丁原本打得的如意算盤,是邊打邊佔領烏軍的後勤補給要塞,因為俄軍裝備的零件供應大多來自烏克蘭。在世人高度讚譽烏克蘭戰術靈活,將有限且主要戰力保存得很好,但是底層更重要的事實,是大戰開打之前,烏克蘭整體國防軍工生產體系,也鴨子划水的進行了分散移轉的供應鏈體系保存。俄軍的地面部隊遲滯不前,充分顯現烏克蘭把大部分的燃油彈藥補給,都藏在俄軍找不到的安全之處,俄軍需要的維修零件也早就進行轉移藏匿。反之,尚能修復與堪用的俄軍遺留錙重武器,烏克蘭隱匿的龐大軍工體系,卻還能快速修整轉給烏軍使用,這才是烏軍能夠打上持久戰的關鍵原因之一。

 

根據GFP的2022全球軍事戰力排名(2022 Military Strength Ranking),烏克蘭名列全球第22名(台灣則名列第21名),烏克蘭此次能持久抗俄給了台灣很大的另一啟示,就是國防自主不能沒有民間龐大的軍工供應鏈!台灣雖然能由盟國購買先進的武器系統,但是常因後送零件回去原廠修復,經常曠日廢時而影響裝備的妥善性,這在戰時是無法想像的時間風險。台灣歷經軍事組織精實,要彌補裁撤聯勤總部後的空缺,就是要擴大「軍機商維」,將台灣具備軍工能量的企業,來納入維護、保養、翻修的後勤整備體系。

 

政府在對美採購先進武器系統上,不但要善用工業合作機制(ICP),將軍事採購合約加註技術移轉條款,並重點扶植國內產業界具備軍民通用的能量,在自製國產武器上也必須形成真正的國防產業鏈。對於退役有專長的技術人員,也有出路轉移到民間企業來保存對應的人力資源。未來,台海若發生入侵戰役,台灣想有能力打持久戰,不只國軍在戰力保存上需有完善的準備,台灣的國防產業體系,也必須如水銀落地般,將後勤補給的製造與維修能量,藏在台灣民間的所有角落。唯有建構自主的軍工供應鏈,並在戰時能有效的達成軍需整體動員,這已是台灣當前生存上刻不容緩的國家課題!

 

烏克蘭此次能持久抗俄給了台灣很大的啟示,就是國防自主不能沒有民間龐大的軍工供應鏈。(圖片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本文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作者為Geosat經緯航太科技董事長。原標題:軍工產業戰時的軍需動員,才是烏克蘭能打持久戰的關鍵成因。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