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入侵後各種裝備為烏軍破壞的畫面令人額手稱快 ,一馬平川的烏克蘭大平原,對於戰車攻勢型的戰術特性無疑是極適合其縱情馳騁的戰場,相同的地理特性納粹德國在1941年的基輔會戰中就曾經出色應用。 相對目前俄軍使用數量龐大的各型主力戰車而言,現今烏軍裝備的各型戰車,再不就是蘇聯時期遺留舊型裝備抑或品質不穩,甚至連外銷泰國都被拒收的T-84U坦克,可說數量與質量都大幅落後俄軍所以開戰前幾乎無人看好烏軍守勢作戰,世人不禁惋惜在俄軍鋼鐵洪流前必定被輾壓。然而其結果卻令全球觀察家破眼鏡!俄軍即使擁有裝甲武力上壓倒性優勢, 仍然損失大量的主力戰車,烏軍各式單兵反坦克武器表現讓人驚艷。
主力戰車與輕戰車的論戰超過整個世紀,幾乎每次重大戰爭後兩者優劣點的爭議就持續不斷,原因很簡單,因為各自擁護者都希望佔有所有投注戰車的國防資源,公婆互說自己有理的論戰直到今日也未結束,筆者能力有限也不敢奢言孰是孰非,因為由科技演進、戰車火力、機動與防護性而言,雙方支持者都有合邏輯論點,各自所主張優勢也恰好是對方缺點,但就戰事發展至今,俄軍主力戰車成效的確荒腔走板。
經濟學很簡單立論基礎就是慾望無窮而資源有限, 即使股神巴菲特也不可能每項投資都能注入無窮資金,所以如何選出正確標的一直是大家都絞盡腦汁的課題, 這種難題在國防建設亦完全相同。陸軍經過多年評估,繼金額高達 560億元台幣的108輛M1A2T採購案後,啟動上個世紀末就已是主力戰車的M60A3TTS戰力的提升令國人期待,但目前俄烏戰爭中主力戰車的表現卻讓筆者思考此投資是否必要?
英國陸軍為妥善利用國防資源,現役主力戰車的224輛挑戰者2型內只有148輛升級為挑戰者3型,幾乎減少三分之一目前數量。英國陸軍的決定絕非莽撞,相對未來僅保留有限主力戰車以面對國防需求,國軍是否有必要維持如此多主力戰車的數量優勢是值得思考。
目前戰局中可以明顯看出單兵攜行的反坦克裝備開罐(砲塔被炸飛)許多俄軍坦克,我們當然能視為俄製坦克學藝不精而被美製標槍反坦克飛彈痛擊,但由此邏輯延伸,水準接近俄製戰車的中共各型坦克在遭遇同樣武器下是否也會出現類似結果,而國軍是否應該強化的反而是單兵反坦克能力?
例如將更多資源投注於反戰車飛彈與反坦克火箭而非主力戰車。台灣與中國相隔台灣海峽,地形無大面積平原而較烏克蘭不能相比,並且更不適合中共戰車展開戰術運動,台灣防衛作戰中預期的坦克大決戰可能根本不會發生,因為其能上岸數有限。如果俄烏兩軍都無法發生大規模戰車對決,國軍耗費大量國防資源灌注在預期發生但未必出現的戰場想定值得檢討。
另方面戰車為攻勢戰爭必要,偏偏在台灣防衛上國軍的立場卻是守勢角色,連提供中華民國必要武器的供應方美國都提醒我們要愼選國防投資,學者建議絕非聖經,應該如何執行當然要視我方實際狀況,但如果連同為島國而且是戰車應用開山鼻祖的英國,都放棄維持大數量主力戰車下,國軍對於延續目前數量龐大裝甲戰力須嚴肅檢討。裝甲兵監需思考主力戰車對台灣防衛扮演之角色再以此回應需求量,有限預算下只將注意力放在維持數量,卻減少更適對付上岸共軍之反戰車火力非常顧此失彼。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