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之必要——成大臺文講堂裡的世代對話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7年03月24日 17:27:00
《反五輕運動》放映結束,由透南風工作室總編輯余嘉榮與觀眾分享於後勁的訪調觀察。(TIDF提供)

《反五輕運動》放映結束,由透南風工作室總編輯余嘉榮與觀眾分享於後勁的訪調觀察。(TIDF提供)

TIDF巡迴展抵達臺南,月初搶先與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系學會合作,放映郭亮吟導演最新力作《灣生畫家——立石鐵臣》,以及《反五輕運動》、《水源里與李長榮的抗爭》、《愛拚才會贏(苗客勞資抗爭事件)》3部「綠色小組」紀錄片,並於映後舉辦座談。筆者為成大臺文系學會學術部長,參與此次放映之籌備,謹以本文自述淺見。

 

「Midori/我會那麼想你/我猜是因為我/早已忘記你」

 

現年二十餘歲的歌手許含光一曲〈Midori〉乍聽像情歌,然而曲中對於曾經記得、如今遺忘的記憶,何嘗不是九〇世代面對臺灣歷史的絮語?三場放映、四部影片,從日治步入民國,或從戒嚴步入解嚴,其命題皆是歷史記憶的斷裂與追索。

 

 

灣生畫家》:以理性回歸人道主義

 

「為什麼/我們之間隔了一層眼淚/為什麼/把你藏得這麼遙遠」

 

十年磨一劍,郭亮吟導演《灣生畫家——立石鐵臣》一片透過理性的鋪排,影像與對話精準擊發,沉穩有力。本片以立石鐵臣的生命歷程為脊骨,從畫家早年於《民俗臺灣》發表之版畫成名作,到戰後繪製細密畫維生、嘗試超現實主義畫風等經歷,郭亮吟都完整敘述;畫家與家人間的互動貫穿全片,讓立石鐵臣的生命形象更臻立體。

 

片中提及八〇年代《雄獅美術》雜誌團隊的推動、乃至九〇年代臺灣美術界尋找主體性之脈絡,都促成臺灣補足立石鐵臣的相關論述。當今年輕世代對於歷史記憶的渴求,也能從本片獲得激勵與安慰——歷經政權交替,記憶的斷裂也需透過細水長流的積極追索,才得以滴水穿石。

 

成大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陳佳琦,於《灣生畫家─立石鐵臣》映後分享。(TIDF提供)

 

同為灣生議題,《灣生回家》風波或也是反省的契機。九〇後世代成長過程中,眼見紀錄片大舉進入院線的浪潮,然其人道關懷似乎逐漸單薄、討好,為消費文化所收編。映後座談上,映後與談者陳佳琦引述傳播學者郭力昕之辯證,反思當代臺灣紀錄片市場導向溫情主義、逐漸偏離人道主義的關懷。

 

我私以為,要讓紀錄片回歸人道主義,需要透過TIDF等院線以外之紀錄片推廣活動,以量變帶動質變,打破同溫層,提升大眾之批判思維。以此次校園放映為例,儘管許多觀眾是頭幾次接觸紀錄片,我仍在觀影過程中「聽」見迴響——影片結尾最揪心處,放映場地臺文講堂裡迴盪著輕聲嘆息。

 

TIDF與成大台文系學會合作「搶先放映場」,在日式古蹟台文講堂中觀影、討論、分享。(TIDF提供)

 

【延伸閱讀】

【TIDF】吾愛台灣:《灣生畫家─立石鐵臣》

 

綠色小組:盛裝吶喊的溫柔容器

 

「Midori/你是我的祕密/我要成為你溫柔容器」

 

曲名〈Midori〉來自日文「緑(みどり)」,這段傾訴和綠色小組在解嚴期間的位置,有著跨越時代的對應。解嚴前後臺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老三臺屬於官方媒體,對於這類抗爭之報導大多偏向官方,未被披露的抗爭現場成為秘密。綠色小組帶著Panasonic家用式攝影機,在抗爭現場拍攝,並製作為錄影帶,在社會運動、選舉場合販售放映。

 

記得放映當日,出席座談的綠色小組成員林信誼和負責主持的同學李莉庭聊了許久,遠看就像一對父女;那或許就是紀錄者的溫柔,一種對等的傾聽。林信誼說,綠色小組帶有「黨外雜誌」精神,但玩不起紙本,就從輕便的攝影器材開始拍攝。面對綠色小組的攝影機、麥克風,抗爭者知道這是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線的紀錄者,因此傾訴,因此傾聽。

 

綠色小組成員林信誼與年輕世代介紹80年代的台灣,以及綠色小組的故事。(TIDF提供)

 

抗爭者與記錄者身份的重疊,《愛拚才會贏(苗客勞資抗爭事件)》就以旁白裡明暸的呼告體現:片中一再提及要打倒國民黨資本家政權、工人農民要團結一心(片中甚至記錄了農民送來西瓜的畫面)。1988年,苗客工會透過葉啟田的〈愛拚才會贏〉團結工會,2012年反媒體壟斷運動的懶人包,則要求讀者搭配張懸〈玫瑰色的你〉一曲閱讀;觀看媒介與受眾之遞嬗,使得「主題曲」曲風丕變,或也是一種時代的註腳。

 

綠色小組影片放映結束,觀眾與綠色成員林信誼合影。(TIDF提供)

 

【延伸閱讀】

【TIDF】「我攝影機的麥克風也被警察打壞了。」——綠色小組的戰鬥

 

回首之必要

 

「Midori/我會那麼想你/我猜是因為我/早已忘記你」

 

為宣傳此次放映,我指派學術部的同學撰寫觀影與聽講之導引文章,與鄭晴同學來回校對《水源里與李長榮的抗爭》、《反五輕運動》導引文章之際,才知道她就來自水源里附近的城鎮。

 

我也才想起自己來自楠梓,住在後勁附近,聽過幾次爆炸。

 

在網路媒體《報導者》的互動專題〈高雄廠煙下,中油工人的最後一天〉其中一頁中,刊載著捷運途經廠區時候的窗外風景,那正是我高中時期上放學的記憶,墮落星空——到了夜晚,鐵管上鑲嵌的燈光會在窗外急速向後流逝,正像是一大片星空⋯⋯

 

如今逛後勁夜市,電視牆還放著當年抗爭的照片。五輕停工了,石化管線問題仍未根治。放映場地臺文講堂沒有座位,三個夜晚裡,百餘位觀眾席地而坐,侷促之中隨光影嚴肅凝視、或笑了出來。銀幕裡外同樣靜坐,身體卻換了一輪,回首凝視傷疤,必要時候我們起身對抗。(文/方子齊)

 

後勁夜市電視牆,至今仍播送著抗爭標語及老照片。(方子齊提供)

 

參考資料
郭力昕,〈告別不了的「濫情主義」文化──從阮義忠的攝影談起〉
http://www3.nccu.edu.tw/~yfko/images/page6-4.pdf

易璇,〈人道關懷與溫情主義—21世紀初台灣主流紀錄片研究〉
http://etds.lib.nck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etdun=U0026-2107201114051200

報導者,〈【互動專題】高雄廠煙下,中油工人的最後一天〉
https://www.twreporter.org/i/fifth-plant/

 

 

2017台灣國際紀錄片巡迴展台南場(免費入場,不需索票)
時間:2017.3.24-26
地點:台灣文學館演講廳(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請由南門路側門進出較接近放映地點)
台南場節目/場次表下載→ goo.gl/9tgtQZ
巡迴展相關資訊→ www.tidf.org.tw/zh-hant/news/31718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以「再見.真實」為核心精神,強調獨立觀點、創意精神與人文關懷,鼓勵對紀錄片美學的思考與實驗,是亞洲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官網:www.tidf.org.tw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