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首選舉】林鄭月娥長期脫離基層 恐掀起另一波政治動盪

林沿瑜 2017年03月26日 12:45:00
林鄭月娥長期在香港政府中擔任高官,被認為與民意脫節。   (翻攝自林鄭月娥競選特首官網)

林鄭月娥長期在香港政府中擔任高官,被認為與民意脫節。 (翻攝自林鄭月娥競選特首官網)

香港第五屆特首選舉26日落幕,香港政務司前司長林鄭月娥擊敗兩名對手,奪下特首大位。林鄭月娥是香港典型的高級技術官僚,任職港府資歷達36年,但也因為長期擔任高級文官,對基層民情脫節,再加上事事站在政府管治的立場著想,與泛民主陣營勢如水火,香港政局恐將進入另一波的動盪當中。

 

《上報》香港特首選舉專頁看這裡!

 

林鄭月娥(中)在競選期間積極塑造親民的形象。   (翻攝自林鄭月娥競選特首官網)

 

行政經歷完整

 

林鄭月娥雖出生貧窮,但從小課業成績優異,之後順利考上香港首屈一指的香港大學,並於1980年取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畢業後,林鄭月娥隨即進入香港政府服務,一路高升至社會福利署署長、發展局局長、政務司長等要職,在現今港府中的地位僅次於特首。

 

香港特首梁振英2016年12月9日宣佈放棄角逐連任後,林鄭月娥在大約一個月後宣布辭職參選,顯見其想更上一層樓的決心。她在1月12日的記者會中表示,「我請辭(政務司長)只有一個原因,是打算準備參加下一任行政長官(特首)選舉。」

 

林鄭月娥1月12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參與特首選舉。    (翻攝自林鄭月娥競選特首官網)

 

捍衛中國當局立場

 

林鄭月娥的行政歷練無人質疑,但他長期配合親中的梁振英對抗香港的泛民主派卻遭人詬病。香港2014年爆發風起雲湧的「雨傘運動」期間,梁振英派出以林鄭月娥為首的「政改三人組」與學運領袖對話,但林鄭月娥當時只是不斷重複政府的立場,不願接受特首真普選的訴求,最後對話不了了之。

 

決定參選特首後,林鄭月娥更是原形畢露。1月20日,林鄭月娥應南區區議員邀請,訪問鴨脷洲並乘搭地鐵,她先是把利東站誤以為是黃竹坑站,接著又在金鐘站出站時被發現不會使用自動通關機,需要旁人指引才有辦法出站;1月27日,林鄭月娥下鄉與市民互動時,看到一名從中國大陸赴港行乞的老太婆,於是大方給了500港幣(約新台幣1960元)。外界批評,行乞在香港屬違法行為,但林鄭月娥卻還助長違法。

 

林鄭月娥的政治立場向來親中,對香港泛民主派的要求寸土不讓。    (翻攝自林鄭月娥競選特首官網)

 

提名階段展現強大實力

 

儘管林鄭月娥爭議不斷,但她在3月1日提交選委會委員的提名名單時,卻展現了強大的實力,獲得了580名選委的支持,遙遙領先胡國興的180票和曾俊華的165票。根據香港特首選舉規則,只要獲得150名選委的提名,即可成為候選人,若能在投票時取得601票的選委支持,就可當選特首。換言之,林鄭月娥在3月1日繳交提名名單時,就已經幾乎確定她將是梁振英的接班人。

 

香港回歸中國統治後,原本享有的自由與民主持續倒退,但港人也很務實地了解到,若特首與中國中央政府對抗,恐怕對香港的發展不利。此外,香港選委會的成員多是社會的菁英階級,普遍也不樂見香港陷入動盪之中,所以大多抱持著穩定大於一切的心態,而這些都是林鄭月娥可以不顧草根力量的民主呼聲,繼續擁護中國中央政府的原因。

 

林鄭月娥就任特首後,能否傾聽民意令人懷疑。    (翻攝自林鄭月娥競選特首官網)

 

香港未來政局堪憂

 

林鄭月娥在政見中提到,會在「8.31框架」下營造推動政治改革的社會氛圍,「不能貿然行事,必須審時度勢,凝聚共識」。根據中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8月31日做出的決議,香港特首候選人的產生仍須透過選舉委員會提名,不允許公民提名的選項。香港泛民主派認為,這種先讓選舉委員會「篩選」過後的選舉方式,就算最後交由全民普選,也是「假普選」。林鄭月娥對「8.31框架」的堅持,無疑將會是未來她與泛民主派針鋒相對的主要焦點。

 

《上報》香港特首選舉專頁看這裡!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