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再度擊敗勒龐,讓勒龐的支持者不敢置信。(美聯社)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再度擊敗勒龐(Marine Le Pen),衛冕總統大位,對歐盟和北約的領袖來說,可說是鬆了一口氣。
不過,馬克宏五年前以66%的得票率大勝勒龐,這次僅拿下不到六成票數,勒龐得票率則首度突破四成;雙方差距縮小,顯見勒龐代表的極右派、反歐盟勢力持續擴張,也給歐盟和北約一記當頭棒喝。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defeated his far-right rival Marine Le Pen by a comfortable margin, securing a second term and heading off what would have been a political earthquake https://t.co/NEBJkoNHkF pic.twitter.com/yeKFZtZBml
— Reuters (@Reuters) April 25, 2022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勒龐雖然敗選,但仍具有影響力,可能成為俄羅斯在法國的潛在夥伴。
勒龐曾表態,希望法國跟俄羅斯結盟,才能避免俄國跟中國走太近。2017年她曾作客克里姆林宮,與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會面;2014年更稱,俄國併吞克里米亞並不違法,並跟俄國統一口徑,指責美國和北約的軍事擴張。
針對北約和歐盟,勒龐傾向拉開距離,跟歐洲其他極右派政黨的立場接近。
CNN分析,若是勒龐真的當選,有機會起而主導波蘭和匈牙利等國的歐盟懷疑論者(Euroskeptics),從內部接管歐盟,進一步挑戰歐洲自二戰以來的安全架構。
法國擁有核武,身兼北約、歐盟和G7成員,同時又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如果法國極右派繼續成長,後果並非歐盟和北約領導者所樂見。
相較之下,馬克宏則主張強化「歐洲力量」(Europe puissance),認為應該凝聚歐洲各國,形塑歐洲自身的外交和國防政策,而非以美國為首。
法國政治分析家加謬(Jean-Yves Camus)接受半島電視台訪問,認為法國人之間瀰漫悲觀和消極情緒,他們感覺自己的國家變了,不像過去一樣強大,這種情緒間接導致極右派崛起。
2015年伊斯蘭國(ISIS)的恐怖分子襲擊巴黎,更加劇法國民眾對穆斯林的反感。
美聯社分析,極右派的論調以「敵我對立」為核心,屬於「我方」的主要是白人基督徒,這些人認為自己是全球化的受害者,面臨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威脅,而且即將失去法國人的文化價值;「敵」指的則是導致上述這些問題的人,包含菁英、外國人、歐盟,還有穆斯林。
時代雜誌分析,充滿煽動性的電視節目主導這次大選的氛圍,把選情聚焦在伊斯蘭議題,讓反移民、反穆斯林的歧視越來越普遍。另一位極右派總統候選人澤莫爾(Eric Zemmour),即透過電視獲得廣泛關注。
德國之聲(DW)評論認為,馬克宏接下來五年若想阻止極右派繼續壯大,就要調整路線,例如改採傾左政策,吸引左派的選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