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低死亡率才是終極目標 其餘都是枝節

戴章皇 2022年05月08日 00:00:00
過去疫苗、篩檢、藥物、隔離政策等討論,無一不為壓低死亡率這個終極目標而存在。(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過去疫苗、篩檢、藥物、隔離政策等討論,無一不為壓低死亡率這個終極目標而存在。(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這幾天隔離在自己房間內,當然有許多時間看網路上的文章與爭論。其中我覺得現在最荒謬的是很多人自己嚇自己,接著連自己自主處理的能力都不見了!甚至有人覺得上海做得很好?不知為何會覺得搶快篩會比搶食物更嚴重?

 

簡而言之,這個病毒從最開始的武漢肺炎原始株,到現在已經演化到Omicron系列的病毒株成為優勢病毒。最重大的改變是:很多人已經是無症狀感染,而且死亡率也大為降低。由於無症狀感染無法辨識,陽性者在不知的情形下仍在外活動,疫調當然失靈,感染人數也必然升高。於是,開始有人驚呼「台灣疫情失控」!在我看來,這種看到感染人數增加就認為是疫情失控,是非常離譜的事。我認為台灣現在最好的狀況就是:在醫療沒崩潰的原則下,大家輪流無症狀或輕症感染,達到群體免疫。

 

其實,疫情失控的觀察重點就在「死亡率」。過去疫苗、篩檢、藥物、隔離政策等討論,無一不為壓低死亡率這個終極目標而存在。如果感染人數一天有幾十萬,但死亡比率依舊能夠維持遠低於全球的平均值,這就是成功的防疫。如何壓低死亡率?最重要的就是維持中重症者能夠隨時有病床、設備、藥物等醫療資源緊急救治,而不被其他輕症者排擠,如此死亡率就能夠壓低。因此,政府最重要的策略自當是如何保持為中重症者做好準備。

 

過去因為病毒的致死率不低,所以我們在疫苗不足時,台灣懂得以公衛手段減少感染數量,加上民眾良好配合而有顯著成果。也因此案例有限,總能一個個病例做討論。而隨著疫苗的施打率增高,病毒致死率降低且99.75%左右是輕症或無症狀感染,政策當然必須更弦易張,否則自己就手足無措了嗎?自己輕症生病在家休養、若有病情惡化立刻送急診,這不是我們原本就有的自主處理能力嗎?怎會感染人數暴增後期待政府對每個輕症的人都要打電話一一關懷?

 

我是輕症的陽性確診者,從我快篩陽性、PCR去排篩檢站後上網確認,自己隔離、一直到現在已經隔離快期滿,哪需要政府或醫護人員幫忙我什麼?我唯一擔心的是我怕哪裡做錯影響其他人而去瞭解流程?但其實只要自己按規定隔離休養,其他也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地方!

 

我可以保證,有很多人害怕自己被隔離而沒有通報。我也相信有很多人已經被感染而不自知,所以恐怕現在看到的感染數字有很大落差,甚至可能早突破每天10萬人以上。而感染人數那麼多,我們死亡人數目前還能夠控制在個位數以下,而且絕大多數死亡者還是因為沒去完整施打疫苗或年紀稍高,這代表我們的疫情並未失控,而且確實控制得不差。

 

我們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每件事情都做得好嗎?答案當然「不是」。他們有沒有如同大家所講的每件事都「超前佈署」呢?答案絕對是「沒有」。但我們的低死亡率能在全世界至今數一數二,並非因為我們做得盡善盡美,而是我們做對的決定比做錯的決定多很多。

 

人民對於政府的政策當然可以有所批評,督促政府更進步,這也是民主國家的重要表現。但是請不要忘了,若沒有這群夙夜匪懈的人為我們不斷研究病毒演化狀況、制訂正確公衛原則,我們的疫情死亡率是不會這麼低的。也請大家在大規模感染來時,能夠找回過去生病自主處理的能力,不需要佔用那麼多醫護與行政人員的量能,這就能保護更多急症需要醫療的患者。

 

這波大規模感染過後,許多人就會如同打了第四劑超強疫苗,會有較長時間的穩定抗體,台灣才有機會看到回歸正常生活的曙光。請將低死亡率的大規模感染看成應有的蛻變,而非大喊失控製造台灣的恐慌,這不是台灣需要的!(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