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當過兵的前輩而言,155榴(M114型155公厘榴彈砲)和155加(M59加農炮) 可能是陸軍服役過程中難忘的辛酸回憶,言其辛酸是因不但保修不易本裝備更無自走能力,而現代戰爭下砲兵假設未具備打帶跑能力結果極其悲涼。比爺爺年紀還大的壽命更是堪稱奇蹟,如果祖孫三代都曾在砲兵服役會有許多共通話題,因為大家使用的裝備居然一樣! 軍方當然知道這種難堪,同屬砲兵裝備,如果能用年輕許多的工蜂六型甚或更新穎的雷霆二千多管火箭取代何樂不為?原因很簡單非不為也而是不能也。火炮與多管火箭,能夠在截然不同的戰術需求下各展所長而無法互相完全替代。火炮的精準打擊與多管火箭令人恐懼的火力覆蓋,對指揮官有相異的應用範疇,此種彈性如同刀適合近戰砍劈、矛能助遠距穿刺,不存在孰優孰劣而端視士兵戰場需求。
花費巨資下新一代M109A6自走砲系統的採購過程,建案至今可謂一波三折不但原先上百門的換裝,計畫預算因為原廠已停產必須重開產線而縮水成只能負擔四十門;與目前美軍正換裝系統底盤又完全不同而造成未成為採購就已過時的爭議還未了,日前美方再通知我國防部已採購項因產線排擠而需延遲交貨!國軍傳出可能以增購海馬斯多管火箭為替代方案!由此延遲而言國軍反而因禍得福的說法讓人實在不知何福之有?
國人要問的是面對賣方多年來不斷丟出的變化球,原始需求火炮與可能方案的多管火箭,兩者功能迥然不同的戰術特性下是否能夠互相取代?我們是否只能由對方予取予求?筆者一向不習慣將日新月異的武器魔幻化而成為圈內專家才能討論的話題,因為這並不符合全民國防的目標。鐘鼎山林各有所好,但是強將原本牛肉湯曲解為羊肉火鍋的取代方案令人無法苟通,這並非複雜科技問題而是簡單的邏輯問題。
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絕對是種優良武器,配合精準彈藥再加上夢幻般的超遠射程下,可以提供國軍由本島直接跨越海峽打擊對岸共軍的超距火力,此種優勢難以倫比!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台灣防衛戰場就在本土的設定下原訂火砲的精確射擊與目前國軍使用雷霆二千多管火箭系統就足以涵蓋40公里內的火力需求,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反而大材小用。因為戰場就在我們家園,個人認為多管火箭系統大範圍的毀滅特性只能是不得不為選擇,藉由火砲精確射擊而能減少百姓損失的原始需求絕對必要,烏克蘭戰場傷敵一千而自損八百的血淋淋例子就在眼前!
採購M106A6自走砲遭延宕,宣稱將以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圖)取代。(取自Lockheed Martin官網)
我們都是辛苦負擔稅金大眾,自然關心的是國防預算能否有效率應用,而保家衛國的國軍需要什麼利器?而非美方要塞什麼國防部就拿什麼。裝備用途、零件與後勤維修都必須考慮而非對方說了算,使用中的許多裝備甚至還要徵得對方同意!國人都能了解這是現實的無奈與不得已的妥協,之前空軍使用飛彈必須儲存在關島就是例子。只有增加自身掌握度才可以減少這種無奈。面對長久以來火砲的老舊狀況再加上目前困境,自製火炮選項勢在必行。個人想法並非無稽之談,而是國軍早在40年前就已有自主的火砲生產能力。
猶記年輕時拜讀過國內火砲專家陳笏上校,在著作「霹靂神火」敘述自主研發155增程炮的點滴,可見國軍本來就有此種能量只是因為諸多考量而未用,2007年世貿航太展就曾公開國造155mm 45倍徑車自走砲輪車。國軍千萬不能忽視此武器潛力,目前烏克蘭戰場法國提供之凱撒自走砲,與瑞典將要運交的弓箭手系統都屬自走砲輪車。有別於履帶系統越野能力,台灣四通八達的公路更適合輪車運作,所以方法不是沒有只是為與不為,盼望國軍能兼顧裝備自主化與適用性做出合理選擇 ,更不要落入別人給什麼我們只好用什麼的地步!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