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轟炸俄羅斯民用油庫」很弔詭

納扎爾拜·葉爾肯 2022年05月13日 07:00:00
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已被「叫停」,防範能源運輸重大風險已成為克里姆林宮迫在眉睫的緊急任務。(美聯社)

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已被「叫停」,防範能源運輸重大風險已成為克里姆林宮迫在眉睫的緊急任務。(美聯社)

自四月以來,相繼呈現在世人面前「耳熟能詳」的俄西油庫爆炸事件、俄軍戰區換帥之說、俄白領導人遠東會談和隸屬於俄國黑海艦隊的「莫斯科」號巡洋艦之沉沒,以及頓巴斯爭奪戰,均傳達出與當今俄烏戰爭密切相關的「關鍵信號」,隱約指出區域乃至全球地緣政治及經濟格局的演變「方向」。

 

可是,通過不同形式的媒宣,上述具有戰略性重要意義的「關鍵信號」往往被讀者單一地解讀為「區域戰術性轉折」,致使其難以察覺並透視百年一遇的「歐亞大陸之巨變」神秘開啟與快速進展。因此,從「歐亞視角」出發分析當前局勢至關重要,可進一步揭開難以理解且預測的「世紀序幕」。

 

「別爾哥羅德空襲事件」之弔詭

 

四月伊始就被俄媒所率先報導的「別爾哥羅德空襲事件」,自公佈之日起便隨即凸顯其難以續釋的所屬絕對矛盾性。這場發生於俄羅斯西部別爾哥羅德州(Belgorod)首府的油庫爆炸事件,一開始就被俄方一口咬定為烏克蘭的「傑作」,即兩架隸屬於烏克蘭軍方的武裝直升機在俄軍擁有絕對制空權和尚未喪失戰場主導權的前提下低空「長驅直入」,穿越包括俄軍佔領區與其邊境地帶在內共一百二十公里的「高度警戒地帶」,襲擊一座位於城市郊區屬「非軍事戰略目標」的民用石油儲存設施。

 

對此,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裏·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強調此次襲擊不會為雙方和談創造適宜的條件,而烏克蘭國防部發言人亞歷山大·莫圖茲雅尼克(Oleksandr Motuzyanyk)則表示其既不證實也不否認。在此語境氛圍下,俄方「堅定」的態度,不可避免地讓絕大多數不知其「真意」的民眾一股腦地猜想烏軍是如何實現此次難以置信的「奇跡」,進而忽視克里姆林宮那「神不知鬼不覺」的釜底抽薪之舉。

 

但無論如何,事態發展證明,克里姆林宮所期盼的「談判之適宜環境」始終尚未成型,並有待進一步「專心營造」。所以其自第一輪俄烏和談開啟以來所奉行的之「邊談邊打」策略的關鍵並不是「談」,相反則是「打」,即「打造」出一個絕對有利於己的新地緣政治格局。

 

四月伊始就被俄媒所率先報導的「別爾哥羅德空襲事件」,自公佈之日起,內容便充滿矛盾。

 

「空襲事件」背後所蘊藏的地緣經濟風險

 

俄方「強硬態度」背後所透露出的「關鍵信號」之一,是由區域地緣政治博弈「白熱化」所引發的全球地緣經濟「戰略佈局」調整,即根據當前「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風險對其原有能源生產及供應鏈進行「重新佈局」,依照現有之事實「親手斷送」象徵「東斯拉夫命運共同體」繁榮昌盛的德魯日巴輸油管道(Druzhba Pipeline),並且以此為基礎將自身地緣經濟「重心」東移,重構全球能源供應鏈之運輸通道,重新打造自西向東的「經濟大動脈」,振興「百廢待興」的俄國東大門——遠東(Far East)。

 

無論是四月初的「油庫遭襲事件」,還是其中旬的「軍艦沉沒事件」,都一致表明與烏克蘭所接壤的所有俄國海陸「戰略目標」均處在基輔的直接打擊範圍內,其中包括東歐陸上油氣運輸管道與黑海地區海上原油船。加之,現階段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Nord Stream 2)已被「叫停」,而西方國家也緊隨其後地相繼決定「短期抵制」俄國能源出口。因此,防範化解能源交通運輸之重大風險並保障其安全,已成為克里姆林宮迫在眉睫的國家緊急任務。

 

受此影響,俄國不得不尋求能夠最大限度地彌補其當下「短期缺口」的互補物件,而包括東盟和印度在內的印太沿岸「友好國家」則是現階段的最佳首選。可是,又由於以裏海為中心的國際南北運輸走廊(International North-South Transport Corridor)之東西沿線能源出口大國亞塞拜然(Azerbaijan)和哈薩克(Kazakhstan)為避免「引火焚身」,奉行回避式的「中立外交」,所以俄國難以通過南北走向的該戰略運輸通道間接且快速「轉嫁危機」,唯獨通過東西走向的西伯利亞(Siberia)運輸走廊,方可最大限度地「抵消」西方經濟制裁所產生的短期區域性經濟衝擊與長期全球性地緣政治壓力。

 

「新東斯拉夫命運共同體」之遠東重要性

 

對俄羅斯而言,失去烏克蘭就等同於永久喪失支配匈牙利草原(Great Alfold)所需的大國地位與相應實力,也等同於讓所屬南俄草原(South Russian Steppe)直接暴露在與其社會制度及發展模式完全不同的地緣政治勢力影響範圍之下。但更嚴重的是,上述情景的形成,將不可避免地大規模削弱俄國對歐亞草原(Eurasian Steppe)的絕對控制力,使其「東翼」遭受與之相連地緣板塊的全方位衝擊與「挑戰」,進而陷入史無前例的「兩面受敵」狀態,難以掙脫且持續自耗。

 

在此不利局面下,失去烏克蘭的俄羅斯只能獨自一人被迫無奈地「肩背」白俄羅斯,一同象徵性地延續幾乎已經名存實亡的「東斯拉夫命運共同體」,以便進一步維繫以莫斯科為中心的歐亞大陸之「舊地緣政治秩序」,推動地緣政治格局重組,直至實現其有利於己的「再平衡」。

 

其中,分別連接哈薩克平原(Kazakh Steppe)與蒙古高原(Mongolian Steppe)的西伯利亞則是構建該「歐亞秩序」的東部根基,而遠東則是彌補歐亞草原之東端「缺口」的關鍵點。因此,確保作為俄國戰略縱深的西伯利亞不受歐亞大陸之「邊緣地帶」威脅至關重要,直接關係到俄羅斯民族的生死存亡與其「大一統」思想的延續或反思。

 

不難看出,坐落於遠東且面向太平洋的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是克里姆林宮現階段實現短期性「反制裁」的唯一突破口,不僅是持續推動俄版「印太戰略」的「新支軸」,而且還是避免本國經濟崩潰與國防安全免遭毀滅性打擊的重要保障,其地緣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與此同時,俄白兩國領導人於4月12日在遠東「東方航太發射中心」(Vostochny Cosmodrome)進行會談本身就已告知天下,俄國遠端定點打擊能力與範圍涵蓋包括西太平洋在內的整個歐亞大陸「邊緣地帶」,犯我遠東者,雖遠必誅,絕不重蹈歷史之覆轍。

 

※作者為哈薩克國立大學經濟科學碩士,曾任哈薩克國立大學經濟與商業高等學院教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