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永添專欄:光榮巨艦的末日──反艦武器改變未來的海上作戰

紀永添 2022年05月18日 00:02:00
反艦武器將改變未來的海上作戰,圖為正在海上進行演習的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群。(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反艦武器將改變未來的海上作戰,圖為正在海上進行演習的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群。(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海權時代來臨後,海上艦隊就成為了國力的象徵。從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到英國的無敵艦隊;從冷戰時期蘇聯的四大艦隊,到今日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或許大砲巨艦的外表改變了,火砲變成飛彈,鐵甲戰艦變成航空母艦,但本質上並沒有任何的不同。不過,挑戰這個規則的武器早已經出現,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整個世界承平已久,雖有冷戰與小規模衝突,卻一直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海戰,無從驗證這種武器是否真的會終結海上艦隊的黃金歲月。但主張反艦飛彈將為大砲巨艦主義畫下句點的論點,一直沒有停止過。在這場俄烏戰爭中,烏克蘭以自製的海王星反艦飛彈,擊沉光榮級飛彈巡洋艦莫斯科號,震驚世人,宛如是最後的喪鐘。因為莫斯科號是冷戰時期的海權圖騰之一,雖已略顯年邁,但如此下場仍令人不勝唏噓。

 

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船身著火冒煙。(圖片取自Sky News)

 

神盾戰鬥系統應對長程反艦飛彈

 

反艦飛彈剛出現時,其實性能並不可靠。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時,埃及以配備蘇聯製P-15反艦飛彈的快艇,擊沉以色列的艾拉特號(INS Eilat)驅逐艦,創下反艦飛彈以小搏大的首次戰果。雖然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次的成功,運氣佔了很大的部份,但以色列深受刺激,立刻加快了自己的反艦飛彈計畫,發展出天使反艦飛彈(Gabriel missile),並在之後的贖罪日戰爭中,取得輝煌的戰果。台灣後來也透過管道引進一批天使反艦飛彈,並參考其部份設計,發展出了雄風一型反艦飛彈。隨後法國所研發的飛魚反艦飛彈(Exocet missile)在福克蘭戰爭中大出鋒頭,阿根廷以超級軍旗攻擊機發射了空射型的飛魚反艦飛彈,擊沉英國皇家海軍的雪菲爾號驅逐艦(MHS Sheffield)。伊拉克也曾以二枚同款飛彈,擊傷美國海軍的史塔克號巡防艦(USS Stark)。

 

以色列的天使反艦飛彈(Gabriel missile),在贖罪日戰爭中取得輝煌的戰果。(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雖然不斷進步的各式反艦飛彈,在世界各地創造了大大小小的戰果,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不過海上艦艇也隨之發展出反制的防空系統,原本用來攻擊敵機的防空飛彈,開始能攔截高速來襲的反艦飛彈。艦上的電子干擾系統,可以癱瘓反艦飛彈的尋標頭,或造成電路故障,使彈體失控墜毀。最內層的近迫武器系統,則擔任最後一道防線,以短程防空飛彈或快砲擊落反艦飛彈。後來甚至發展出區域防空能力,其中最有名的是美國海軍的神盾戰鬥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號稱能處理戰機與大量反艦飛彈的飽合攻擊,不僅可以保護自己,還能做為整個艦隊的區域防空網。當時神盾戰鬥系統的主要假想敵,就是基洛夫級與光榮級飛彈巡洋艦,因為這兩款巡洋艦配備了大型長程反艦飛彈,能投擲核彈頭,具備一次摧毀整個海上艦隊的可怕能力。

 

美國神盾級軍艦「安提坦號」曾航經台灣海峽。(圖片取自美國海軍官網)

 

神盾作戰系統內裝。(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高超音速飛彈改變遊戲規則

 

這場海上的矛與盾之爭,在近期進入了全新的篇章。攻擊的一方取得了幾個重大的進展,包括飛的更快、飛的更遠、更難被發現,還變的更便宜,讓防守的一方陷入極不利的處境中。在飛的更快方面,近年來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蓬勃發展早已經不是新聞,台灣也研發了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但超過五倍音速的高超音速飛彈出現後,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因為目前沒有一款防空系統,有能力攔截速度這麼快的飛彈,讓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成為水面艦艇的夢魘。日前中國公布了一段影片,是一艘055型驅逐艦發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飛彈的畫面,雖然目前外界對這款新型反艦飛彈所知不多,但許多觀察家都認為,鷹擊-21很可能是東風-21D彈道反艦飛彈的艦射版。同時中國也正在發展空射型的高超音速反艦飛彈,已由轟-6轟炸機試射成功。

 

高超音速飛彈的另一個特點,是射程非常的遠。雖然解放軍許多武器的性能參數都是機密,但保守估計東風-21D彈道反艦飛彈的最大射程,可能高達1500公里以上,另一款東風-26彈道反艦飛彈的射程,更高達5000公里。俄羅斯所研發的鋯石(Zircon)高超音速飛彈,可以由水面艦艇或潛艦發射,能攻擊陸上或水面目標,射程也超過1000公里。另一款匕首(Kinzhal)高超音速飛彈,是由戰機發射,一樣能攻擊多種目標,射程則有2000公里。這樣的射程距離讓攻擊方佔有極大的優勢,因為防守方很難摧毀發射平台,無法根除威脅的來源。而且不只是高超音速反艦飛彈,目前各種傳統反艦飛彈的攻擊距離也越來越長。如美國最新的AGM-158C長程反艦飛彈(LRASM),射程達900公里以上,挪威的聯合打擊飛彈(JSM)射程也有500公里。

 

美國最新的AGM-158C長程反艦飛彈(LRASM),射程達900公里以上。(美國海軍)

 

攻擊效率與成本俱佳的匿蹤反艦飛彈

 

亞音速的LRASM與JSM雖然沒有高超音速反艦飛彈的高速,卻擁有另外一個重要優勢。兩款飛彈的彈體都採用匿蹤設計,還可減少飛行中的紅外線訊號,同時能掛載在F-35匿蹤戰機的彈艙內,讓整個攻擊行動更為隱秘。這種匿蹤反艦飛彈的雷達截面積與紅外線訊號都非常小,讓艦上防空系統的雷達或光電偵蒐系統難以發現,要等到飛彈已經很靠近時,才能發現威脅來襲。這會導致反應時間變的很短,達成與高超音速飛彈一樣的效果。這與匿蹤戰機搭配時效果更大,因為匿蹤戰機可以飛到更接近目標的地方發射,讓匿蹤飛彈的飛行距離變更短,進一步避免匿蹤飛彈的行蹤曝光。而且與龐大昂貴的高超音速反艦飛彈相比,匿蹤反艦飛彈便宜很多,一架匿蹤戰機可掛載數枚出擊,在攻擊效率與成本上,遠遠勝過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更具優勢。

 

成本低廉又可靠的武器,永遠是戰場上的首選,畢竟戰爭是非常昂貴的,即使是富裕的歐美國家,也負擔不起大量生產精密飛彈的花費。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便宜的反艦系統,就是一個非常務實的考量。以美軍為例,過去曾經發展出能將各式傳統炸彈改裝成精密攻擊武器的套件,稱為聯合直攻彈藥(JDAM),近期則更進一步,讓JDAM具備反艦能力。在測試中,一枚2000磅的JDAM由戰機掛載投擲,以滑翔飛行的方式,成功命中靶艦。巨大的爆炸威力炸斷了龍骨,讓靶艦迅速沉沒。雖然擁有反艦能力的JDAM,突破艦上防空系統的能力,一定比不上多數的反艦飛彈。投擲這種反艦武器的戰機,也難以在戰區之外發動攻擊,不像發射長程反艦飛彈那麼安全。但便宜的價格,卻能讓攻擊方擴大打擊敵方的後勤艦隊,或是有戰略價值的民用船艇。

 

聯合直攻彈藥(JDAM)可以GPS導引,有效打擊水面艦艇。(美國空軍)

 

可以這麼說,高超音速化、長程打擊能力、匿蹤設計與更便宜的反艦技術,將成為未來制海武器的主要發展方向。不過這些發展方向有彼此排斥的問題。比如以目前的科技,高超音速飛彈很難進行匿蹤設計,擁有長程打擊能力的飛彈往往代表昂貴又精密,不易壓低價錢。因此各國的發展策略,應該都會考慮自己的防衛需求,選擇兼顧一種或兩種方向,或是分開發展成兩種不一樣的反艦武器,以做為互補。這代表未來的艦上防空系統,將面臨更為沉重的壓力,因為快的會越來越快,慢的會越來越難發現。攻擊者可能在很遠的地方,根本難以反制,甚至出現大批便宜的反艦武器,伴隨無人機同時來襲。但每一艘艦艇的空間有限,不可能安裝各式各樣的防空系統來反制各種威脅,可以想見在這場競賽中,水面艦艇已落於下風,暫時難以扭轉情勢。

 

掛載四枚JDAM的F-15E戰機正要起飛。(美國空軍)

 

面對這樣的嚴峻情勢,美國海軍所想出來的釜底抽薪之法,被稱為「分散式海上作戰(DMO)」概念,雖然仍在持續改良神盾戰鬥系統的性能,但已經開始考慮分散作戰風險。未來將減少生產昂貴的大型艦艇,如航空母艦、大型船塢登陸艦與驅逐艦,取而代之的是輕型航空母艦,小型多用途登陸艦與巡防艦。並且儘量不要編成大型艦隊,改以小編隊作戰的方式,以避免一次遭到全殲。另外還積極發展大型無人水面艦艇(LUSV),在初期的測試艦取得成功後,美國海軍已經訂購了10艘。希望未來這些無人水面艦,可以取代傳統有人艦艇,擔任最危險的工作。這種無人水面艦除了高度自動化,能大幅節省操作部署的成本外,萬一被擊沉,也不會造成人命的損失。至於以高能雷射來取代艦上防空飛彈,則還在研發中,處於起步階段並不成熟。

 

台灣需要認真考慮發展輕型巡防艦

 

台灣海軍近來的發展,選擇積極部署反艦飛彈與生產機動性高的小型艦艇,剛好符合未來的趨勢。雖然這是面對兩岸軍力失衡下的無奈之舉,但利用大批反艦飛彈來進行不對稱作戰的想法,在莫斯科號被擊沉後,已經證明是可行之舉。特別是海軍一改過去將岸置反艦飛彈部署在固定陣地的作法,大舉擴編機動型反艦飛彈部隊,將有助於提升存活率。已經開始量產的沱江級飛彈巡邏艦,噸位小但速度快,配備強大的反艦火力與自衛用的防空飛彈,也算是另一種分散式海上作戰的做法。另外海巡署的600噸級巡護艦,採用與沱江級相同的艦體,並預留安裝飛彈發射箱與射控系統的空間,也可在戰時快速轉換為作戰艦艇。不過台灣對無人水面艦艇的發展並不積極,這可能與國軍正在全力發展無人機有關,但這樣的情況恐怕會讓海軍錯失先機。

 

國防部海軍預定在興建岸置反艦飛彈陣地。圖為雄二反艦飛彈。(國防部提供)

 

展望未來,台灣恐怕必需要在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基礎上,發展高超音速反艦飛彈,以反制中國的鷹擊-21。同時之前傳出國軍正在研發的輕型短程反艦飛彈,可以考慮朝匿蹤設計的方向來嘗試,或進一步發展匿蹤版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畢竟台灣若想打造一座刺蝟島,就必需持續在飛彈的性能上投資,以維持足夠的嚇阻力。此外,海軍發展二代二級艦的計畫,過程風波曲折不斷,一直無法真正成案。之前在下一代主力飛彈巡防艦的計畫受阻下,曾提出發展8艘輕型巡防艦的計畫,但旋及遭到否決。雖然海軍希望集中全力籌獲新型主力戰艦的心情可以理解,不過從二代艦成軍服役後,海軍的艦艇組成結構就逐漸失衡,也是事實。或許在下一代主力飛彈巡防艦的計畫塵埃落定後,台灣需要認真考慮發展輕型巡防艦,以分散作戰風險。。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