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康離任後似乎仍覺使命未完成,二十多年來與香港的感情維繫不息,一直為香港發聲。(美聯社)
前文我選了一張當年市民到港督府前,送別彭定康的照片。照片中一男子手舉彭督頭像,彎身可能是想讓傳媒拍到他手舉之物。有網友問:相片上寫了什麼。
把照片放大來看,上面寫的是「彭定康萬歲」,「萬歲」二字用簡體。由用「萬歲」這詞和簡體來看,製作這相架來送行的男子,應該是來港沒有太久的大陸移民。這也說明那個時代的香港人,跟大陸移民沒有什麼隔閡。大陸移民基本上能夠融入香港社會,在此安居樂業。香港原居民對新移民也沒有歧視,甚而會有所襄助。十多年後這種關係起變化,那是中共和特區政府的政策造成的。
新移民為什麼會舉這種牌子?這和彭定康在香港五年的施政和他的親民作風有關。
自1984年中英簽署聯合聲明後,香港歷任港督都意圖在香港推行民主,以建立聯合聲明所確立的政制:「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行政機關對立法機關負責。」而選舉,就是聯合聲明聲言要奉行的國際人權公約「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殖民地政府希望在離開前建立行政當局間接向選民負責的民主制度,並開始運行,使九七後能夠延續,以保障香港人的自由、人權。
但中共對於聯合聲明訂立這種民主制度,其實是不得已的,是談判時英方堅持而中方不得不妥協的權宜之計。因此,中共經五年時間起草《基本法》,主要目的就是把立法機關的選舉變味成為中共可以操控相當部分的「選舉」,使間接向選民負責的香港主政當局,變樣成為由北京操控的行政主導。
除了制訂《基本法》之外,中共也竭力阻止港英在過渡期間發展聯合聲明所確定的民主制度。歷任港督為求社會安寧,任內避免與中方紛爭,也就沒有強力推動。
到1992年,彭定康就任港督。他是歷任港督中,唯一非出身自軍方、殖民地部或外交部的公職人員,而是政治人物。他就職時亦沒有穿上傳統的殖民地官服。
上任後,彭督立即推行改革立法局的選舉制度,取消所有委任議席,並在功能組別(即職業代表)議席中,取消由機構、組織投票的方式,改為所有在職人士都有資格投票,變相使功能組別議席成為直選議席。由此而大大擴展民主成分。中共對此大肆攻擊,斥責彭定康是「千古罪人」,聲言主權移交後取消這種改革。彭定康為此不停與中方談判,但都不得要領。最終立法局通過彭督方案,並於1995年立法局選舉中實施。
北京宣告終止讓當選的立法局議員以「直通車」方式過渡到九七後特區立法會的做法,另組「臨時立法會」。彭定康自此以後,任內再沒有與中共領導層會面。他後來在回憶中表示,與中方談判浪費時間,他應該集中精力發展香港民主。
彭定康一改過去港督高高在上的作風,他常到社區巡視,主動與市民握手,有市民向他當面質詢,他立即回應。他到涼茶鋪飲用涼茶,去餅家吃蛋撻,往後仍與店東有書信往來。遇有民眾示威爭權益,他直接走出港督府接信。有長沙灣居民送上有老鼠的老鼠籠投訴臨時房屋區的環境衛生惡劣,彭定康親自到臨屋區與居民對話。
我在許多場合都見到彭定康,有些不那麼引人注目的大場合,他都出席講話,且語帶幽默。記得在記者協會的餐會中,彭督抽中由李嘉誠送出的現金獎,他上台說,按規矩這獎金他不能夠拿,不過容許他在放回去再重新抽之前,在手上拿幾分鐘吧。
香港人大都暱稱彭定康「肥彭」,這是一個親切而不帶貶義的綽號。他離任時,民調對他的贊同率達62%,比他上任時高。而主權轉移後的香港特首,每一個卸任時都比上任時大跌至慘不忍睹。
前港督麥理浩曾被認為任內對香港有極大建樹,但1979年鄧小平向他表示會收回香港主權,他沒有把這訊息告訴香港人。九七前他在英國上議院發言,呼籲香港人面對現實,說英國政府九七後不能應香港人要求介入香港事務。
唯有彭定康關心香港的未來。他甚至撰文抨擊英國前外相賀維和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等人與北京有秘密交易,放緩香港的民主進程。批評香港在1987年進行政制檢討,是玩弄民意,背棄責任,出賣香港人。他完全站在香港人權益這一邊。
對於英國未能夠在香港建立穩定的民主制度,以保障香港人的自由、法治、人權,彭定康心有戚戚然。他在1996年發表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希望國際社會未來用一些明確的基準來衡量香港。
他提出的部份基準是:香港是否仍然擁有一支精明能幹且能秉承一貫專業精神的公務員隊伍?身居要職的人員是否深得同事及廣大市民的信任?香港的立法會究竟是因應香港市民的期望制訂法例,還是在北京的壓力下執行立法工作?法院是否繼續在不受干預的情況下運作?人民入境事務處是否繼續實施獨立的過境管制?香港是否仍然享有新聞自由?集會自由是否會受到新的約制?香港民主會否繼續演進?是否會繼續以公平和公開的選舉,選出真正代表民意的立法會議員?行政長官是否真正能夠行使自主權?
然後他說:「我感到憂慮的,不是香港的自主權會被北京剝奪,而是這項權利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
演辭最後,彭定康拿美國作家傑克.倫敦(Jack London)一首詩來勉勵香港人:「寧化飛灰,不作浮塵。/寧投熊熊烈火,光盡而滅;/不伴寂寂朽木,默然同腐。/寧為耀目流星,迸發萬丈光芒;/不羨永恒星體,悠悠沉睡終古。」
他提出的基準,現在變成怎樣?任何人,哪怕是親中共的,都有目共睹。他所憂慮的,是否可悲地已成現實。而2019年由年輕人帶頭的抗爭,也應了彭督的話:寧化飛灰,不作浮塵。
歷代港督,只要在任內盡忠職守,任滿也就功德完滿了,再不會關注香港以後的事。只有這末代港督,離任後似乎仍覺使命未完成,二十多年來與香港的感情維繫不息,一直為香港發聲。他是香港人永遠的港督。(失敗者回憶錄142)
※ 作者為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專欄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近年在香港蘋果日報撰寫社論、專欄,時常批評當道,立場反共。李怡近年移居台灣,持續發表他個人的「失敗者回憶錄」系列文章,本報從第91篇開始連載,前90篇則連載於《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