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想等到台海戰爭爆發之後,再來躊躇美國要不要介入用兵;它要管控風險,就一定要嚇阻中國,減少誤判。(美聯社)
3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月日,烏克蘭挺住了好幾波來自俄羅斯的攻擊,堅強地對抗這個全世界軍力排名第二名國家對它的入侵。總統澤倫斯基在這天呼籲全世界力挺烏克蘭阻止俄羅斯殘暴的行徑,還說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話,他說:「如果俄羅斯知道,在烏克蘭有這麼強悍的人等著他,我敢肯定他會害怕來到這。」
是的,如果普丁知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會遭遇這麼堅強地抵抗,蒙受這麼大的國際制裁與軍事經濟損失,他肯定不會選擇入侵烏克蘭。其實,不只是普丁誤判烏克蘭人的抵抗意志,連美國與西方國家也低估了烏克蘭捍衛自己家園的決心。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貝里爾中將(Scott Berrier)3月中旬在參議院聽證會上是這樣說的:「我當初的觀點是,烏克蘭人並沒有做好應該做好的準備,因此很懷疑他們的戰鬥意志。這是一個糟糕的評估,事實是烏克蘭表現得非常英勇,並且正在做正確的事情。」
烏克蘭在今年2月24日前的一切讓外界誤判了,不僅普丁誤以為烏克蘭不堪一擊,他可以在開戰後的48小時攻克基輔。就連美國人也誤判烏克蘭人的抵抗意志薄弱,根本不堪一擊,直到戰情翻轉,才改變美國對這場戰爭的態度,開始匆忙地提供軍備彈藥給烏克蘭。
以俄烏戰爭為鑑,面對中國的武力威脅,台灣要避免戰爭橫禍的關鍵恐怕就在於「不讓共產黨誤判」。至於如何「避免誤判」?不是如烏克蘭當初對俄羅斯一樣虛與委蛇,用不加入北約表明自己無意與俄羅斯為敵,而是要讓共產黨知道,台灣人有堅強的意志,想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台灣有堅強的國防武裝,一定讓任何入侵者吃不完兜著走;而台灣更與美國與西方國家更有堅強的連結,任何入侵,一定會引來國際社會的強力介入、支援與制裁。
這正是拜登史無前例地說到:「要用軍事保衛台灣,這是我們的承諾」;大跨步地逸出昔日「戰略模糊」的原因。美國不想等到台海戰爭爆發之後,再來躊躇自己要不要介入用兵;美國想管控風險,就一定要嚇阻中國,減少誤判,讓中國相信:一旦它攻擊台灣,美國一定會提供軍事援助,協助台灣抵抗入侵。
這是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嚇阻,站在台灣的角度,其實歡迎都來不及。偏偏就有一群台灣政客,冷嘲熱諷有之,千方百計想證明美國的承諾不可信有之,甚而如趙少康所言:「口說無憑,請拜登寫下來。」
這群台灣政客的邏輯是這樣:當美國維持「戰略模糊」時,他就質疑你為何不「戰略清晰」?但美國越來越「戰略清晰」時,他就質疑美國為何不與台灣建交,為何不在台灣駐軍?而如果美國真的在戰時提供軍事援助時,他可能又要質疑:這是美國人在利用台灣打自己的仗,用台灣削弱中國實力。事實上,在俄烏戰爭裡,面對美國與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提供的大量軍援,這同一批人就質疑西方國家利用烏克蘭打自己的仗,用以削弱俄羅斯。
的確,在國際現實主義下,沒有什麼承諾是絕對可信的。不管美國人「戰略模糊」或要「戰略清晰」,甚至是與台灣直接建交駐軍,真正的關鍵在於台灣有沒有足夠的抗敵意志。如果台灣人能時時刻刻展現捍衛自己國家的決心,自然會像烏克蘭現在一樣,得道多助、八方來援。如果台灣人一團爛泥,只想著別人為自己打仗,就算如趙少康所言,「白紙黑字寫下來」,這樣的承諾也未必可信;畢竟,我們憑什麼要別人犧牲自己子弟的性命來為台灣打仗?
那些質疑美國承諾不可信的人,通常也是把台灣的國防建軍都視之為挑釁中國、刺激兩岸的同一群人。他們搬口弄舌、挑撥是非,真正要推銷的其實是失敗主義與投降主義。而俄烏戰爭的悲劇告訴我們,這樣的人越多,共產黨就越認為自己有可趁之機,也越容易誤判,台灣反而更可能陷入戰爭的危境裡。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