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分析,中國解放軍若侵略台灣,將付出極慘重的代價。(美聯社)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日刊登長文分析,如果中國動用武力侵略台灣,恐怕將付出血淋淋的代價。雖然光從數字看來,中國的軍力在海上、空中和陸地都占上風,但每一個面向都存在致命的「阿基里斯腱」,迫使中國政府必須慎重思考,攻台究竟值不值得。
CNN指出,美國總統拜登上任至今已三度表示,若中國攻打台灣,美國將以軍事方式保衛台灣。這樣的說法偏離美國過去的「戰略模糊」立場;白宮則多次出面滅火,強調美國對台灣的政策並沒有改變。
專家認為,有一個關鍵問題無法迴避:若中國試圖強奪台灣,美國及其盟友是否真有辦法阻止?令人擔憂的是,答案很可能是辦不到。但即便如此,中國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延伸閱讀:拜登:如果中國攻台 美國願意動用武力保衛台灣)
若中國侵略台灣,這場戰役會比二戰的諾曼第登陸還要危險且複雜許多;美國政府估計,當時長達近三個月的戰役中,同盟國和軸心國兩邊陣營死傷和失蹤的士兵共計約50萬人。
平民恐怕也難逃被殘殺的命運。台灣2400萬人口,大多居住於稠密的都會區;以台北為例,每平方公里平均居住超過9000人。相較之下,俄烏戰爭中幾乎被完全摧毀的烏克蘭馬立波(Mariupol),每平方公里平均僅2690人。
中國海軍是全世界規模最大,大約擁有360艘戰鬥艦,比美國僅近300艘為多。中國有最先進的商船隊,還有海警和許多跟軍方勢力有關的武裝漁船;這些船隻皆能為中國政府所用,在未來的水陸兩棲戰役中協助載運士兵。
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學者易思安(Ian Easton)去年曾撰文指出,解放軍需要大量的坦克、槍砲、裝甲車和火箭發射器,還得攜帶「堆成山的裝備」和「如湖水般的燃料」。要帶著這麼多補給橫跨僅177公里寬的台灣海峽,既困難又危險,過程中還可能淪為活靶。
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戰略研究學者歐布萊恩(Phillips O'Brien)直言,中國欲侵略台灣,這種想法本身對中國海軍而言無異於一場大屠殺。
歐布萊恩指出,台灣大量生產便宜、效率高的陸地用反艦飛彈,類似於烏克蘭用來擊沉俄國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的「海王星飛彈」(Neptune);這種飛彈較小型,但對中國來說未必容易應付。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專家許卡特(Thomas Shugart)則認為,中國的軍力數量優勢仍在,還是可以出動大批船艦,消耗掉台灣的飛彈庫存。
另一方面,中國將面臨嚴峻的後勤挑戰。就一般的軍事策略而言,攻擊的一方人數應壓過守軍,比例大約3比1。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歐曼(Howard Ullman)估計,台灣守軍約為45萬人,中國至少需要120萬名士兵;這些人都得靠軍艦運送,至少得花好幾周的時間。
歐曼認為,中國雖具海戰優勢,卻仍缺乏足以發動全面兩棲戰的能力。
不只解放軍面臨考驗,美國若派出海軍協防台灣,也會遇到許多類似問題。美國的航空母艦和兩棲突擊艦搭配F-35和F/A-18戰鬥機,在印太地區具有數量優勢,將成為美國在印太的戰爭利器。
然而,雖然中國僅有2艘航母,美國有11艘,但其中只有一半已準備好作戰。中國研發常規飛彈時,更是以美國的航母為打擊對象設計,例如東風-26和東風-21彈道飛彈,號稱為「航母殺手」,據稱是全球第一批能攻擊中大型軍艦的彈道飛彈。
歐布萊恩警告,美國最好謹慎考量是否派航母打擊群到中國沿海。不過,美國海軍第三航母打擊群指揮官安德森(Jeffery Anderson)較為樂觀,強調美國軍艦的存活率極高。
根據軍事新聞網站Flight Global今年對全球空軍的統計,解放軍有超過1600架戰鬥機,台灣不到300架。美國有2700架,但分布於全球各地,不像中國的戰機集中於同一個地區。
在空戰方面,中國持續從俄烏戰爭中汲取教訓;眼看俄軍花了好幾個月進行地面戰,卻沒能藉由轟炸有效創造優勢,中國很可能選擇在戰爭之初「下馬威」(shock and awe),一開始就展開狂轟猛炸。
(延伸閱讀:路透分析中國若侵台戰略 先下馬威並搭配資訊戰攻勢)
部分專家認為,俄國沒能快速在空中取得優勢,跟歐美國家提供許多便宜的防空飛彈給烏克蘭有關。台灣已跟美國達成軍售協議,採購刺針(Stinger)和愛國者(Patriot)飛彈系統,且挹注大量資金於國內的飛彈生產能力。
中國相對於美國的其中一個優勢,在於跟台灣的地理位置靠近。新美國安全中心評估,若中國和美國之間爆發空戰,雙方很可能陷入僵局。
台灣大約有15萬名士兵和250萬的預備役軍人,整體國防戰略的基礎,就是為了抵抗中國未來可能入侵。
正如烏克蘭的例子,台灣若被侵略,同樣具有「主場優勢」;台灣人不但熟知本地情況,又具有強烈的動機,希望捍衛家園。
對解放軍而言,首先要找到適當的登陸地點;最理想的位置是既靠近中國大陸本土,且在戰略上有利,例如附近有港口或機場。專家指出,符合條件的僅有14個海灘,但台灣政府早已在這些地方挖掘隧道和掩體作為保護。
共軍要經過舟車勞頓才能抵達台灣,等到迎戰台灣軍隊之際已經相當疲乏。雖然可以選擇採取空降的方式,但因解放軍缺乏傘兵,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另一個問題則出在解放軍的實戰經驗不足。解放軍上一次真正上戰場是1979年跟越南打仗;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指出,當時解放軍作戰表現並不算成功。未來若真的侵台,可能也將遭遇嚴重損失。
(延伸閱讀:俄烏戰況膠著 日媒:中國修改攻台劇本 另擬B計畫)
葛來儀主張,若要奪取並控制台灣,解放軍並沒有充分自信能辦得到。橫跨海峽開戰,顯然也比單純跨越陸地邊境困難許多。
烏克蘭人強烈的抵抗意志,更刺激台灣人為家園和自由奮戰的動機。葛來儀認為,中國軍方領袖,甚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人,都可能因此調整對台灣的算計。
中國當然也可以選擇不全面攻打台灣,而是透過其他方式發動攻勢,例如奪取太平島、東沙島或是金門、馬祖和澎湖等離島,抑或是將台灣本島隔絕起來。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日前刊登學者卜威爾(Robert Blackwill)和澤里可(Philip Zelikow)的專文,主張隔絕戰術可能更為有效。解放軍將會實質控制台灣的空域和海域,過濾並淨空附近的船隻和飛機。若被中國認定為具有敵意,例如美國的外援,很可能遭到當局充公或驅逐。
對中國來說,這種策略的好處是把決定權交到美國身上,讓美國來選擇是否動用武力,以終止隔絕狀態。換言之,此時變成是美國該考慮要不要以犧牲無數人命為代價,冒險跟中國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