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教育主管機關應鼓勵學生回到校園

鄭筌允 2022年06月03日 00:01:00
作者認為,教育是百年大計,無論是教育部、各地方教育局,都應該傳遞「學校沒有比較危險」的訊息,鼓勵孩子回到實體校園。(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作者認為,教育是百年大計,無論是教育部、各地方教育局,都應該傳遞「學校沒有比較危險」的訊息,鼓勵孩子回到實體校園。(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由於部分縣市政府預期上週是疫情高峰,以避免感染擴大的理由,在週末來臨前,台北市、高雄市便率先宣布5月23日至27日高中以下停課;新北較有彈性,人口密集的區域停課,其他區域則不強制。但北高兩市開了第一、二槍宣布後,其他縣市也陸陸續續地宣布高中以下停課。原本沒打算停課的縣市長臉書,則被希望停課的家長留言灌爆,到了5月19日周五傍晚時分,除了新北、嘉義縣部分區域外,台灣本島所有的縣市政府都宣布,5月23日起的一周,高中以下暫停實體課程。

 

然後沒過多久,各縣市又紛紛宣布,將延長線上課程一周,5月30日至6月2日的上課日,也全部改成線上課程。而女兒、兒子念的小學,早在5月16日那周,就以打疫苗的理由自主宣布停課一周,因此已經連續停了三個星期。開頭的那段話,是念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在線上上課時跟同學分享的停課心得;就她的說法,班上的同學絕大多數都想盡快回到學校上課。

 

作者女兒訊息截圖,內文寫道:「我覺得不停課比較好,因為在學校,不但可以直接見到老師、同學,上課有不懂的題目可以直接請教老師;在下課時也能和同學一起聊天,一起討論,還可以打樂樂棒球,渡過快樂的時光。我認為只要每個人戴好口罩、做好防疫,即使到學校上課還是十分安全的。」(獲同意後截圖刊出))

 

在與病毒共存的陣痛期中,無論是中央或地方,都面臨了所謂「恐慌仔」與「共存仔」(網路謔稱)間的拉扯。教育現場也面臨了類似的情況;在社會大多數場域都放寬隔離規定的情況下,學校、各教育主管單位,在怕被家長灌爆臉書的情況下,還是以清零的思維看待這件事。最好的例子就是原本放寬的國、高中停課規定,又因「九宮格」不好界定或實務難以執行的緣故,於5月31日改成與國小相同的「確診或快篩陽,全班停課三天」。
 

從資料上來看,至5月30日止,12-17歲青少年疫苗接種率一劑92.1%,兩劑82.1%;而累計至上周的10-19歲中重症約0.02%,死亡率0.001%,都是各年齡層最低的。但即使這樣的數據,都無法止住恐慌的家長,拼命地在教育部、縣市教育局的臉書下瘋狂情緒勒索(諸如「死的不是你家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下,難怪教育部不敢放寬停課規定,反而加嚴。就筆者自身的經驗來看,家長群組中,支持停課跟反對的比例差不多,但在社會氛圍上,停課的風向卻是壓倒性勝利。

 

拙作「停課會對孩子造成永久傷害」中,舉了許多國外研究的例子,證明停止實體上課的缺點;至少包括加深貧富差距、學習效果低落、對越小的孩童傷害約大、學生間的學習差異拉大、人際疏離等。在這幾周的時間內,我與學校家長會、學校溝通,也打去給市議員、市教育局、教育部國教署、各立委辦公室,哪怕多一位更有力量的人,能同意我的看法也好。

   

在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窗口都有個誤解。那就是「如果沒人可以帶小孩的話,學校還是有開照護班」。學校的照護班,就是開一間教室,讓數量不多的孩子,分散坐在教室中看平板上課。我們對「到學校上課」的期待,不是只有單純的知識攝取,會呼吸、有吃飽(何況照護班也沒供餐)就好。到學校,與同學有正常的社交生活,重要性並不亞於知識攝取。

 

可以預見,這篇文章刊出,會有「反正染疫不是你家孩子」的批評。關於這點,小兒子在停課期間,在感染源不明的情況下,也染疫了。且發燒到39.9度,伴隨意識不清,半夜緊急送急診。雖然現在已經沒事,小孩也康復了。但身處急診重症收治區的當下,我腦中也閃過失去小孩的可能性。即使如此,我還是認為按照目前台灣的疫情控制狀況,停止實體上課,對這個世代的孩子絕對是弊大於利。
 

教育是百年大計,無論是教育部、各地方教育局,都應該傳遞「學校沒有比較危險」的訊息,鼓勵孩子回到實體校園,清楚告訴家長利弊得失。家長戒慎但不用恐慌,不放心的家長,還是可以讓孩子在家遠距上課,但地方教育局跟學校,至少必須維持實體、線上雙軌制,千萬不要自廢武功,在還未到必要之時就宣布全面停止實體上課。

 

※作者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現為中小企業負責人

關鍵字: 停課 防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