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柯文哲為什麼沒有政治幕僚

陳嘉宏 2022年06月13日 07:02:00
政治領導人必須「尊重」政治幕僚。「尊重」不是一種擺出來的姿態,而是那種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對幕僚的授權與支持。(攝影:陳愷巨)

政治領導人必須「尊重」政治幕僚。「尊重」不是一種擺出來的姿態,而是那種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對幕僚的授權與支持。(攝影:陳愷巨)

在被問到最近一連串台北市府的網軍爭議時,柯文哲有感而發地說:「很不幸的,我沒有政治幕僚,(如果)我有政治幕僚就不會搞成這樣了……」短短一句話,柯文哲讓他現在身邊的「政治幕僚」諸如陳智菡(北市發言人)、劉奕霆(北市觀傳局長)、謝立功(黨秘書長)等等人情何以堪,這適巧也說明了柯文哲為什麼沒有政治幕僚的主因。

 

柯文哲曾經有很強的政治幕僚。2014年他首度參選台北市長時,向綠營借將的林錦昌、李厚慶與林鶴明都是一等一的政治幕僚,林錦昌與李厚慶打完選戰就離開柯團隊,林鶴明短暫地擔任科市府發言人後也歸建綠營。即使不談這些「綠營正規軍」,柯當時的總幹事姚立明、發言人簡余晏,綠營政治浪人洪智坤、張益贍也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政治幕僚,但這些人最後沒人可以留在柯文哲身邊工作。更不用說過去7年來進出柯文哲市長辦公室的各方三教九流,最後幾乎都與柯文哲反目成仇,負氣離開。

 

政治既是管理眾人之事,從事其中者,沒有人可以天縱英明以一己的能力帶領一個團隊前進。於此,作為一個政治領導人如何構築一個夠堅強的幕僚團隊,截長補短,廣納雅言,實在無比重要。而一個好的政治幕僚團隊,至少必須建構在政治領導人的三項自覺條件之下:

 

一、政治幕僚必須與領導人「互補」。如果自己是個「政策型」領導人,那他可能需要「政治型」的幕僚;如果自覺是個老派的政客,那他身邊一定要有懂年輕人思維的幕僚;如果正要選舉的你需要瞭解對手、預判對方的選戰路徑,身邊絕不能擺出一堆唯唯諾諾與你一鼻孔出氣的部屬,否則選戰策略出錯的機率將非常大。

 

30年前的阿扁能崛起,與他大膽啟用兩個初出茅蘆的台大政治系畢業生馬永成與羅文嘉有極大關係;倆人背後當時代表的年輕思維顛覆了當時民進黨的形象,接軌了野百合學運的理念,也擴大了反對運動的版圖。20年前的馬英九重用個性思維與他很不一樣的金溥聰,其所揭櫫的「新台灣人」訴求契合當時台灣的主流思維,不但切割了當時的老國民黨,也掩蓋了馬英九稍嫌僵化的統獨形象,這都是他們當年得以躍上龍門的主因。

 

二、政治幕僚必須得到政治領導人足夠的尊重。「尊重」不是一種擺出來的姿態,而是那種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對幕僚的充分授權與支持。領導人雖是幕僚的形式老闆,但「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雙方並非傳統上論件計酬的老闆伙計關係。如果領導人想用「產值」評估幕僚,那幾乎不可能留得住好幕僚。

 

一個好的領導人一定會禮賢下士,不可能有這些幕僚都是來「依附我」的想法,更不可能以為這些幕僚都是想來這裡「撈好處」。一個會用「誰家的狗」羞辱自家人的政治領導人,絕不可能得到好的政治幕僚。柯文哲或可好好忖度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等級的政黨主席,也就能瞭解自己能得到什麼樣等級的政治幕僚。

 

三、政治幕僚必須與領導人有共同的價值信念。理念說起來很老套,卻是催動政治改變的上位價值。如果領導人自己理念不明,自詡既統又獨、忽藍忽綠、可左可右,那這樣的團隊就只會吸引一群倖進之徒。當團隊沒有理念可供指引,各種惡鬥就會假人事與權力之名層出不窮。過去八年來,環繞於柯文哲核心幕僚蔡壁如的茶壺風暴全都不是路線鬥爭,而是一個毫無價值信念的人才反淘汰。

 

柯文哲說,他的一級首長事務官超過一半,這是一個行政的團隊,「我們平常沒有在搞什麼政治」;言下之意,是「不會政治」拖累了他的台北市政。其實,柯文哲剛好把話說反了。就是因為柯文哲沒有好的政治幕僚,沒有辦法把「政治的事情」做好,才會讓台北市政府不斷受到干擾無法好好做事;這個政治團隊沒有辦法「保護」文官體系,是一位民選首都市長最大的失職。

 

前幕僚洪智坤曾這樣點評柯文哲:「他以為政治不過就那個樣子,於是他就變成那個樣子。」就是因為柯文哲長期自以為是,「搞政治我最棒」、「我來做也不會太差」的想法,作賤政治專業,所以不再有好的政治幕僚願意輔佐他。柯文哲當了7年市長,屢屢成為全台灣施政滿意度最低的市長,可謂其來有自。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關鍵字: 柯文哲 政治幕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