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人預測與話語權的政出多門

賴秉彥 2022年06月15日 07:00:00
許多學者專家預測央行將於本月16日升息。(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許多學者專家預測央行將於本月16日升息。(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隨著通膨的浮現,美國聯準會已加快升息的腳步。台灣這邊,也有許多學者專家預測央行將於本月16日升息。

 

預測利率政策的變動是很正常的事。但很奇怪的是,卻有央行理事也加入了預測的行列。現任台經院院長張建一,本人也是央行理事。根據報載:張建一研判,央行週四升息機率大。按理說,預測是外界學者專家的事,由內部人跳出來預測,是很奇怪的事。

 

央行理事是內部人,在開會時,自然會聽到內部的討論,感受到氛圍。所以內部人的預測,其實很容易讓外界搞不清楚,這到底是內部消息的一種暗示、釋放,還是純然的預測?身為央行的理事,一腳踩進了利率的預測行列,就免不了造成角色的混淆。

 

外界本來就有許多專家對利率的走勢發表看法,如果今天央行理事的預測跟其他專家的看法差不多,那麼真的就不差他這一則,又何必跳出來?

 

央行這樣的機構,總帶有些神秘色彩。有些央行總裁,例如像之前美國聯準會的主席葛林斯潘,聽他講話,好像還需要歷經那種解籤詩的過程,才能夠比較明白。然而,沒把話說清、說死,總還是有好處的。經濟情況瞬息萬變,利率政策得隨時保留彈性。太早說出來的事,如果又做不到,就會傷害到央行的信用,影響到民眾的心理預期與政策的效力。

 

也許有人覺得台灣的央行應該要更透明化些,例如,香港的貨幣委員會(currency board),就是更為透明化的貨幣體制,全然的與美元掛鈎。操作上,有些接近自動導航,將決策者的權衡的部分降到很低。

 

但是貨幣委員會是屬於貨幣的統派,也是右派的倡議。台灣整體施政的左派色彩濃厚,總還是傾向於保留獨立的貨幣政策。貨幣委員會的透明化是一種價值觀與利弊的取捨,是國際金融中的三難問題,又稱不可能的三位一體。台灣選擇捨棄資本的自由流動,來獲取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其實也就見仁見智。

 

然而,央行理事發表預測,跟透明化這個議題沒什麼關連,而比較接近是央行本身的治理問題。這種話語權政出多門的現象,終究會降低外界對央行的信任。身為央行理事,對貨幣政策發表些評論是可以的,但若發表預測,則屬越權了,對央行總裁跟其他的理監事都有些禮數不周之處。籠雞有食湯鍋近,有了位子,有些事也只好避開。

 

話語權政出多門的現象,對央行不是好事,對台經院又何嘗是?稍微google一下,發現台經院預測利率走勢的,也都不止院長一人。這種話語權政出多門的現象,同樣也發生在台經院。也許各單位內部應該協調一下,先處理好各自的治理問題再說。

 

身兼多個角色不是不可以,但必需注意到角色之間有沒有互斥的現象。校長兼撞鐘,或許還行。但球員兼裁判,就真的不好。西方神話中,有兩面的門神(two-faced Janus)。密教中的穢跡金剛,也有三頭八臂的身型。但這些不同面相之間還是要講究協調與互補。

 

我曾造訪日本的成田山新勝寺,園區中有一座平和大塔,內中供奉五大明王,當中有幾尊三面的明王,必需環繞一周,方能看清。我從未見過如此的360度呈現,一時間甚為震撼,之後仍久久難忘。

 

我當時不知參拜明王的意義為何,於是查了下手機,當中有則訊息提到參拜明王可以防火。從東京回程當天,恰好家父的租屋處起火,所幸消防隊及時撲滅火勢。我自然認為這一切是庇佑,才能一兼二顧,在出遊之際,又為家人求取了平安。

 

※作者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

關鍵字: 央行 張建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