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於「#MeToo」、女性權利、取消文化的爭論並非今時今日才出現,各種意見仍將在可預見的未來中持續論辯。(美聯社)
美國知名雙週刊《紐約雜誌》(New York)6月20日發行的最新一期,封面插圖是潮流藝術家 KAWS 繪製他知名的公仔角色。不過,這期雜誌之所以受到更廣泛的關注,並不是因為這幅畫作,而是其所搭配的文章,讓「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再度捲入輿論的風暴中心。
這篇標題為〈在17歲時「被取消」〉(Canceled at 17)的8千字封面故事,講述一名男高中生,在未經同意下散播女友的裸照,因而遭到同儕排擠、失去朋友讓他形同「被取消」。文章的結尾落在這名男高中生為此不出席自己的畢業典禮。但他仍參加了四場舞會。
文章刊出後立即收到來自各方的批評,當中多數聚焦在作者放大男高中生「被取消」的受害者立場,忽略了那位女友實際受到侵害的事實;另一種批評則是從標題切入,質疑一個人因為自己的偏差行為而遭遇種種「後果」,究竟能不能算是「被取消」。
隨著「#MeToo」運動的覺醒,全美各地的年輕人開始正視校園性別暴力問題,這當中通常更多的是指向校方對於類似事件處理的怠惰。從《紐約雜誌》這則封面故事中,可以清楚看到本應保護受害者的大人們讓她失望了,於是學生們被動用自己的方式聲張正義。
與此同時,保守派大法官佔多數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以5:4的票數,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以來所確立,受憲法保障的墮胎權,最新的這項裁定將賦予各州自行決定墮胎是否合法的權力。
全美在這之前已有13州通過了「自動生效法」(Trigger Law),一旦聯邦大法官做出裁決,一個月內將正式在州內啟動墮胎禁令;另外還有至少9個州,預計也會在數週至數個月內全面或部分禁止墮胎。
由此可知,現實中的美國絕非如《紐約》文章所暗示的那樣──「#MeToo」運動失控、女性權利的主張太過激進。然而,當一份被視為親自由派的主流刊物為了「平衡報導」,卻淡化受害者的角色時,不僅將加速社會對女性主義的敵視,也將讓立場更極端保守的媒體猶如拾獲意識形態攻防的彈藥。
2020年7月初,美國文化雜誌《哈潑》(Harper's)刊登一封由西方上百位著名作家、新聞工作者、學者聯名的《一封關於正義與公開論辯的信》(A Letter on Justice and Open Debate),連署人包括左派大宗師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和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等知名人士。公開信中表達了對「取消文化」的擔憂,認為這個現象已逐漸發展成一種針對異己言論的極權主義,儘管主張可能是進步的,做法卻帶有反自由主義的傾向,美國政壇對於「取消文化」的正反意見更是打破黨派分野的。
〈在17歲時「被取消」〉中那位男高中生的遭遇,類似案例在世界各地校園中屢見不鮮,許多孩子甚至毫無理由就成了霸凌的箭靶。如今他馬上就要前往別的城市就讀大學開啟全新的人生,但他對那名女孩所造成的傷害將跟隨她一輩子。
關於「#MeToo」、女性權利、取消文化的爭論並非今時今日才出現,各種意見仍將在可預見的未來中持續論辯。無論持何種立場,對於「誰才是受害者」應該要能有基本的共識,否則再多的討論都毫無意義。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