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與神童示意圖(圖片取自網路)
在前面介紹的天才中,大多是詩人、作家、歷史學家,而今天筆者將為你們介紹一位厲害的經濟學家。宋代學者王應麟就在《三字經》裡寫道:「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
就是這樣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天才人物,銳意改革,開闢大唐的經濟帝國,他也因此成為古今青年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劉晏這個人,和李賀、王維、駱賓王等天才一樣,都有一個共性,均是神童。李賀七歲寫詩驚動四方,駱賓王七歲寫出〈詠鵝〉名傳千古,而劉晏七歲就被舉為「神童」,並做了負責刊正文字的官。
八歲時,劉晏又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他學習司馬相如、杜甫、王勃等大咖寫信給天子。劉晏寫的是〈東封書〉,獻給了當時正在泰山祭拜天地的唐玄宗。玄宗皇帝看了以後,讚不絕口,激動異常。於是,他立即派人召見劉晏,當見到劉晏還是個幾歲的孩子,玄宗對其寫作能力感到懷疑,便命宰相親自考核劉晏以辨真偽。
不久,宰相向玄宗回覆:「劉晏是個貨真價實的神童,作文能力的確很高,天才,天才也!」玄宗皇帝便立即下令劉晏擔任正字官,相當於現在的國立編譯館館長。劉晏年僅八歲,就擔任了那麼高的官職,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又據《東明縣誌》記載,劉晏十歲那年,「一日玄宗御駕勤政樓,大張鼓樂百妓,羅列教坊,有王大娘者,能戴百尺竿,竿施木山狀,瀛州方丈,令小兒持絳節出入歌舞」。
這時劉晏被唐玄宗詔於樓中,「使貴妃施粉黛如巾櫛」,打扮得當,玄宗目視劉晏發問:「正字,正得幾字?」劉晏答道:「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有正得。」此話一語雙關,不僅說出了「朋」字的字形結構特點,還寓意深刻地指出了朋黨相互勾結的時弊,真不愧是有風趣的字諫。
接著我們的大美女貴妃楊玉環也登場了,她讓小才子劉晏針對舞臺上的精湛表演作一首詩助興。接受任務後,劉晏略加思索,就站起身來大聲誦吟:「樓前百戲競爭新,唯有長竿妙入神。誰謂綺羅翻有力,尤自嫌輕更著人。」
此詩一出,頓時技驚四座,博得唐玄宗、楊貴妃等人的讚頌。為此,玄宗皇帝還特地賜了劉晏一制象牙笏和一領黃紋袍,神童劉晏的大名頓時傳揚天下。
從八歲進入仕途後,劉晏先後任彭原太守,徙隴、華二州刺史、河南尹、京兆尹、戶部侍郎,後又領度支、轉運使,掌管鑄錢、鹽鐵等使用權,開始掌握唐王朝財政大權。七六三年,劉晏被提升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度支、轉運使等職,成為兼管財政的宰相。
身居高位,劉晏不僅「為人勤力,事無閒劇,必一日中決之……成大計者不可惜小費,凡事必為永久之慮」,還兩袖清風,是一個典型的清廉官員。史書說他飲食簡素,室無婢,死時只留下兩車書籍和幾斗米麥。一個理財大臣,如此清正廉潔,這在任何時代都是非常值得稱道的。
《新唐書》記載:「晏常以辦眾務,在於得人,故必擇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除了他自己清廉外,劉晏還選擇清廉的職位就職,他認為:「士陷贓賄棄於時,名重於利,故士多清修;吏雖潔廉,終無榮顯,利重於名,故吏多貪污。」
所以「他勾檢書出納錢谷,事至細必委之士類,吏惟書符牒,不得輕出一言。其屬官雖居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無敢欺紿者」,他注重士人的培養,選用了幾百名各種專才和實踐家,分布在各部門及各州縣把關,史稱「積數百人,皆新進銳敏,盡當時之選,趣督倚辦,故能成功」。
由於劉晏培養選拔了一大批理財專家和士人,所以他指揮的龐大理財系統,如臂使指,運動自如,為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福利。
在劉晏一生的官場生涯中,最重要的還是他的經濟改革。由於安史之亂的緣故,人民妻離子散,貧困艱辛,國家百廢待興,急需要一名優秀的經濟學家提出完整的設計和規劃。時勢造英雄,劉晏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湧現了出來。
首先,劉晏改革幣制,穩定物價。七六〇年,由於貨幣超發和三種貨幣的比值混亂,導致物價上漲,人民怨聲載道,生活艱辛異常。劉晏擔任財政大臣後,立刻調整貨幣之間的比值關係,使之按照實際價值流通,逐漸把高物價降了下來,穩定了社會秩序,緩和了社會矛盾。
其次,建立中央直屬的經濟統計機構,以保證統計數字的真實。同時,還在地方建立巡院,並選擇通過正規科舉出身、資質較高的官員做巡院官,負責各地的統計工作。統計範圍包括莊稼收成、雨雪水旱、物價高低等狀況,並及時把這些真實的資訊上報給中央,以便國家高層及時掌握各地的經濟動態,以利於大唐中央的最終決策,從而有利於國家的治理。
再次,推行常平法,調節物價,保障供給。常平法是一種調節米價的方法,就是國家築倉儲穀,穀賤時增價而糴,穀貴時減價而糶,防止市場大起大落,以保障民生。
劉晏在各道(省)設立巡院官,在豐收地區及時高價收購糧食,防止穀賤傷農,又把在豐地收購的糧食運往災區低價出售。這樣既沒有增加國家財政開支,也達到了救災目的,還使災區人民得到了實惠。他認為:「王者愛人,不在賜與,當使之耕耘紡織,常歲平斂之,荒年蠲救之。」
另外,改革食鹽專賣制度,增加政府收入。平定安史之亂,國家耗費了大量財力,政府出現了財政危機。為解決財政問題,劉晏改革了食鹽專賣制度。之前,食鹽官營,有龐大的鹽務機構,造成貪污腐敗、開支巨大、食鹽價格居高不下等弊端。
劉晏掌握鹽政後,首先廢除了絕對的國家食鹽專賣制度,推行一種官商混合制度。他規定生產環節由鹽戶自己負責,收購和批發環節由國家掌控,國家把收購上來的食鹽加稅後批發給商人,再由商人運輸、分銷到各地。
國家又在各地設鹽倉,防止鹽商哄抬鹽價。這樣,鹽務機構被撤,大量鹽務人員離職,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食鹽價格也隨之下降,人民也因此得到了實惠。更為重要的是,此舉不僅精簡了機構,減少了人員,改革也使鹽稅的收入增加了十多倍,從而解決了國家的財政困難。
最後,疏浚大運河,改革漕運制度,保障南糧北運。劉晏接管漕運後,憑藉食鹽改革的財政盈餘,立即著手疏浚河道,大造漕船,雇募船工,分程運輸,軍隊押糧,減少損耗。透過改革,江南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到北方,解決了長期困擾北方的糧食問題。這有點類似於南水北調工程,將豐盛的南方水調往缺水的北方,有利於整個國家水資源的平衡。
透過劉晏的銳意改革,經歷安史之亂後大唐帝國經濟殘破的局面得到改變,經濟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人民再一次安居樂業,休養生息。改革之前,大唐全國人口僅兩百萬戶,國家財政收入僅四百萬緡。到了七七九年,僅十餘年時間,戶口就增加到三百萬戶,財政收入達一千三百萬緡,人口增加百分之五十,經濟增加四倍。
儘管國家自此富裕,但人民的稅收卻一點也沒有增加,真正做到了「斂不及民而用度足,理財又以養民為先」。因此,不少學者也將劉晏與管仲、蕭何相提並論,稱他們是難得一見的天才經濟學家。
在封建社會的束縛下,功高犯忌,廉潔遭妒,正直的人常常蒙冤屈而死,劉晏也沒有逃脫這一封建癰疽造成的災難,實在令人可惜,徒添悲傷。
《舊唐書》記載:「楊炎為吏部侍郎,晏為尚書,各恃權使氣,兩不相得。炎坐元載貶,晏快之,昌言於朝。及炎入相,追怒前事,且以晏與元載隙憾,時人言載之得罪,晏有力焉。炎將為載復仇,又時人風言代宗寵獨孤妃而又愛其子韓王迥,晏密啟請立獨孤為皇后。
炎因對易又流涕奏言:『賴祖宗福祐,先皇與陛下不為賊臣所間。不然,劉晏、黎干之輩,搖動社稷,凶謀果矣。今乾以伏罪,晏猶領權,臣為宰相,不能正持此事,罪當萬死。』崔祐甫奏言:『此事曖昧,陛下以廓然大赦,不當究尋虛語。』朱泚、崔寧又從傍與祐甫救解之,寧言頗切,炎大怒,故斥寧令出鎮鄜坊以摧挫之。
遂罷晏轉運等使,尋貶為忠州刺史。炎欲誣構其罪,知庾準與晏素有隙,舉為荊南節度,以伺晏動靜。准乃奏晏與朱泚書祈救解,言多怨望,炎又證成其事,上以為然。是月庚午,晏已受誅,使回奏報,誣晏以忠州謀叛,下詔暴言其罪,時年六十六,天下冤之。家屬徙嶺表,連累者數十人。
貞元五年,上悟,方錄晏子執經,授太常博士;少子宗經,祕書郎。執經上請削官贈父,特追贈鄭州刺史。」
大概的意思就是唐代宗死後,德宗即位。德宗是一位性情急躁、猜忌無情、輕舉妄動、剛愎自用的人物。最開始,楊炎為吏部侍郎,劉晏為尚書,兩人都看不慣對方。後來奸相元載被貶,繼而又被唐代宗所殺。當時,劉晏是處理此案的負責人之一,並參與了密議。而楊炎是元載的餘黨,亦受牽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後來,楊炎得勢,重新被起用,升為宰相。
七八〇年,楊炎為元載報仇,便進讒言,極盡挑撥之能事將劉晏貶出京師,出任轉運使,後又貶為忠州刺史。這仍然不解恨,楊炎又聯合荊南節度庾準,擅造劉晏造反,使昏庸的唐德宗完全聽信了楊炎等人的讒言,於七八〇年七月下詔賜劉晏自盡,其下屬幾十人受累流放江南。
劉晏無罪被殺,大家都為他喊冤。貞元五年(七八九年),唐德宗醒悟,便殺死了奸臣楊炎,提拔劉晏的大兒子執經為太常博士,小兒子宗經為祕書郎。執經上請削官贈父,特追贈其為鄭州刺史,劉晏自此得到了歷史的公斷,人民刻石以傳。這位偉大的經濟學家,對大唐所做的貢獻已經光照千秋,其光彩的一生也被後人永遠銘記。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