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後,菸捐就沒有調漲。(立法委員蔡壁如國會辦公室提供)
菸品稅捐佔菸價比例,世界銀行建議應為2/3至4/5,WHO認為不應低於70%。台灣目前每包菸價約在90元至110元之間,菸稅為31.8元、菸捐為20元,若菸價以100元來計算,菸品稅捐僅佔菸價50%,與國際建議的標準相比,有蠻大的落差,這也讓不少專家學者、立委與民間團體紛紛提出菸品稅捐調漲的倡議,但也有人認為,價格調漲後,將造成非法低價的菸品走私猖獗,在市場中流竄。
依據WHO的研究與國際施政經驗顯示,提高菸稅、菸捐與菸價能「以價制量」,是有效降低吸菸率的策略之一。然而,調漲菸品稅捐、菸價的好處可不只如此,就國內專家學者的觀點來看,吸菸造成的健康危害、罹癌風險皆能降低,也能省下部分健保費用,進而挹注到癌症防治、罕病治療等其他用途。
按衛福部《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第4條規範,菸捐有50%分配為健保安全準備、補助經濟困難者保險費,其中11%為癌症防治,2.7%提供給罕見疾病醫療費用。換言之,菸捐增加對社會福利有正面影響,健保署副署長李丞華在今年5月底也提到,若菸捐增加20元,能縮短癌症病友與新藥的距離。
不過,菸價上漲將影響菸品市場的交易量,也可能會加劇私菸氾濫的情形。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說明,不少人擔心菸價調漲過高可能會鼓勵走私,讓市場充斥「白牌菸」,這確實是很複雜的一環,但政府應加強查緝,台灣得跟著世界趨勢前進,讓抽菸人口越來越少,他個人也贊成調整菸價,並傾向調漲菸稅,讓財政部統籌分配使用。
民眾黨立委蔡壁如強調,這絕不是反對菸捐調高的理由,但必須正視私菸問題,若沒有經過精算評估,很難斷定菸捐收入的走向與影響。衛福部應提出整體性的研究,才能讓國民健康的長期政策,有著充分科學基礎。
關於菸捐調漲議題,蔡壁如表示,她樂見其成,但就像因應氣候變遷危機,國發會研擬「2050淨零排放路徑」,衛福部也應針對菸捐提出明確的政策路徑與期程規劃,如2025年、2030年應分別調漲多少,最終能比照世界銀行的建議調漲到80%。
蔡壁如也分析說,菸捐按期程調漲後,菸捐收入不見得會增加,可能會隨吸菸率下滑,呈現持平或稍微調降的趨勢,相對挹注到健保的部分也會減少。但整體來看,當國人不會因為抽菸產生疾病,能降低醫療支出與健保費用,節省下來的部分還可以調整用途,挹注到癌症新藥給付、罕病醫療費用。
從國民健康角度來看,降低菸害確實能減少罹癌風險。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吸菸是致癌的原因之一,裡面有將近百種致癌物質,會直接引起肺癌、口腔癌 、咽喉癌、膀胱癌、食道癌等疾病,也會間接引起胃癌、血癌與大腸癌,若菸價調漲,吸菸人口能減少,抽菸造成的健康危害風險也會降低。
蔡麗娟也相當認同李丞華與蔡壁如的建議,她說,菸捐目前有將近50%用在健保安全準備與補助經濟弱勢保險費,只有一部分用在罕病治療與癌症防治;但菸捐從2009年至今都沒有調漲,若能適度調漲的話,或許有一部分能挹注「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
「健保目前對於癌症新藥的給付,平均要等待兩年時間。」蔡麗娟說明,她們倡議政府應盡速規劃「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在健保體制外另籌財源,例如將調漲後的菸捐收入挹注到癌症新藥給付,盼減輕癌症病友與家庭的經濟負擔,也進而提高病友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