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Jessica Pankratz , mother @ Flickr, CC BY-SA 2.0.)
「女人在各個地方都是領導者,從任職全球五百大企業的CEO,
到在家照顧小孩並引領全家的家庭主婦都包含在內。
我們的國家是由堅強的女人所組成,
而我們會繼續的摧毀高牆,打破性別框架。」
—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
許多人說,病毒是不長眼睛的,無論身分國籍宗教地位,會中就是會中,逃也逃不掉。這話乍聽有理,但若仔細的看數據,會發現其實病毒之下,人人不平等。
位於社會階層越底端的,受創總比金字塔頂端更嚴重,除此之外,在疫情之下,居然也男女有別。根據《BBC 新聞》報導,美國死於新冠肺炎的男性就比女性高上一倍,而在西歐國家,六十九%的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是男性。
疫情更把失業人口推上新一波的高峰,截至二O二O年四月,美國的失業人口已超過兩千零五十萬,失業率高達近十五%,輕易的就把過去十年來新增的工作機會化為烏有。
有報導指出,男性為大宗的就業市場以建築和製造業為主,這往往和經濟衰退成長與否息息相關;而女性占多數的就業市場包括醫療和教育,這兩個市場也相對較不受經濟影響。
看到這裡,如果你以為這代表女人是這場病毒戰役下的勝者,可就大錯特錯了。
根據《富比士》雜誌報導,美國的醫療產業包括第一線工作人員在內,有八成的員工為女性,我的好友 R 嫂便是其中之一。R嫂在南加大凱克(Keck)醫學中心工作的 RN 護理師 ,她工作的病房正好就是醫院安置新冠肺炎患者的地方。
R 嫂的先生 R 哥是律師,擁有自己的事務所,也在私立大學兼職任教。因為疫情,R 哥的事務所業績和收入都大幅降低。但 R 哥不只一次告訴 R 嫂希望她辭職,覺得整天面對肺炎患者太危險。R 嫂雖然也明白,但不少同事都因為染病不能上班,健康的同事都在過勞加班,她現在離職,等於把爛攤子都丟給同事扛,她實在做不到。
而且 R 嫂偷偷告訴我,她覺得在家裡比在醫院更累。R 嫂有兩個未滿兩歲的小孩,在美國稱為 two under two,一說出來都會得到其他父母無限同情和憐憫的眼光。加州的宅在家政策讓 R 哥在家上班,讓 R 嫂得不斷犧牲休息時間來顧兩個小孩。
T 媽是我見過最像八爪章魚的媽媽,不但是心理諮商師和社區大學教授,更是社區診所心理諮商部門的負責人。新冠肺炎讓許多人處於焦慮或憂鬱情緒,自殺傾向也升高,讓 T 媽的工作量倍增。但 T 媽更多的工作則在下班後,包括照顧生病的長輩,確定全家人的午餐盒裡有食物、接送小孩等。
T 媽和 T 爸兩人都必須在家工作,平日習慣 T 媽準備午餐的 T 爸也理所當然的覺得 T 媽會定時餵飽全家人,遭到 T 媽抗議。明明兩個人都在家工作,之前能準備午餐的時間被線上諮詢的病人取代,應該由 T 爸負責處理午餐,夫妻倆就為了這個爭執起來。
R 嫂和 T 媽不是唯二的例子,根據統計,即便是職業婦女,往往也比男人做更多家事、休閒娛樂時間比男性更少,令人嘆息的是,這種文化似乎無國界,不只在美國如此,在全世界幾乎都是這樣。《大西洋》的一篇報導更直截了當的說—「新冠肺炎將會是女性主義的一場惡夢」。
疫情打亂了社會既有的節奏,也讓原本工作就相對較沒保障的女性雪上加霜。即便美國的兩性平權已經喊了多年,但統計數字發現,有六成的育兒方案還是落到女人肩上,而且美國的單親家庭比例中有四分之三是女人。在疫情之下,女性失業率提高了 O.九%,男性則提高 O.七%,失去工作的比例也比男人高。
《大西洋》網站報導指出,美國三十個最低薪的工作中,有二十三個為女性占多數。女性薪資比男性低了十九%,甚至當女性在一種工作類型的比例變高時,這個工作類型的薪資便會隨之降低。這個狀態尤其反映在許多在上個世紀被認定為「女性應該在家提供的免費工作」,包括照顧長者、煮飯、洗衣、打掃、看小孩等。
尤其美國在醫療人力上依舊缺乏,在人口持續老齡化之下,報導預估美國政府在未來十年內,會需要一百六十萬名護理師和護理師助理,以及至少五十萬名居家看護。毫無意外的,療養院的員工、護理師及居家看護大都為女性,而這類型的工作待遇都不太優渥,甚至護理師、看護的薪資都比平均值低。
加州的學校因新冠疫情而關閉,但不是所有學校都有完善的線上課程。使得許多媽媽還得身兼孩子的老師和玩伴。S 媽雖說是 UCLA 畢業,卻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不是當老師的料。沒想到這次疫情逼她成為孩子的老師,花了三個小時教孩子寫一篇作文,也寫不出一個屁來,令她和孩子都覺得挫折。
另一個朋友 A 媽則因疫情必須關閉牙醫診所,她完全放棄在家當老師,改當孩子的專業陪玩人士。有趣的是,在這兩個媽媽的抱怨裡,完全沒有聽到對爸爸參與的任何期待。
這個社會對男人的期待似乎就是把錢賺夠就好了,而只要該男能替他太太做任何賺錢以外的「一件」事情,比如替孩子洗澡換尿布、陪孩子看故事書、掃地拖地或刷馬桶、照顧岳父岳母等,就能贏得好先生好爸爸好女婿的標籤。但很多時候,女人做好上述所有事,也未必能拿到好太太頭銜。
我不只一次聽到爸爸們自豪的告訴我,他們幫老婆看小孩,英文用的字是 babysitting,我都忍不住糾正,生養小孩是兩個人的責任,不是「幫」老婆看小孩,這是身為父親本來就應盡的職責和義務,應該叫作 parenting。
電影《婚姻故事》裡離婚律師所說的一段話,我認為相當精闢:「我們可以接受一個不完美的父親,甚至好父親的形象只不過是在三十年前被塑造出來的。在那之前,我們對父親的期待就是安靜無聲、往往不在、不能倚靠、萬分自私……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接納他們的錯誤,但人們絕對不允許同樣的過錯發生在母親身上……(女人)永遠會被用不同和更高的標準來衡量。」無論美國或臺灣,都是如此。
女性在家庭和工作兩頭燒的狀況已不是新聞,這個社會對男女的雙重標準更非一朝一夕,但是新冠肺炎硬生生的揭開高喊「男女已經夠平等」的粉紅泡泡,將真相攤在陽光下。某個角度來說,這並不是壞事,或許藉由這次的疫情,我們終於能看到,無論是在前方抗疫還是在後方照顧老小,都不得不承認—疫情下的社會,由女性撐起半片天。
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分子生物學系學士、紐約大學(NYU)牙醫學系醫學士(DDS),美國牙醫學會會員。現為洛杉磯執業牙醫師、天下雜誌換日線專欄「小牙醫的觀察站」作家,也是樹寶的媽。
住了六年洛杉磯、八年紐約、一年舊金山南灣區,繞了美國一圈後,目前定居洛杉磯。小學畢業就到洛杉磯成為小留學生;讀研究所、工作時成為紐約客。寫下《美國人的真正生活》一書,記錄自己所感受到龐大的美國、不同地區的有趣文化。
工作壓力全靠旅行療癒,著有旅遊書《在地人玩美西》。沒有飛的時候最喜歡做菜、烤甜點。真心認為全世界的料理都比不上臺灣美食,全世界的美景都不比轉角一定有間便利商店的臺灣。
Facebook、部落格:Dr.Phoebe 愛旅行
IG:drptraveling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