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改編自印度真實故事。(車庫娛樂提供)
(編按:《上報》隔周推出《電影看世界》專欄,由專業電影影評SELINA執筆,專欄中她將以真實世界歷史或議題,引領讀者進入電影編織的世界,供讀者參考與反思。)
被《時代》雜誌封為「印度良心」的寶萊塢天王阿米爾罕(Aamir Khan), 繼2011年《三個傻瓜》(3 Idiots)、2014 年《來自星星的傻瓜》(PK)之後,這次再度帶來同樣叫好又叫座的《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改編撼動印度傳統社會的真人真事,全球票房已空降成為印度影史冠軍,也再次打破阿米爾罕的生涯紀錄。
故事要從一個頑固的虎爸說起。曾拿過全國摔跤冠軍的瑪哈維亞普加(Mahavir Singh Phogat),礙於現實因素被迫放棄自己摔跤夢,卻不曾放棄為國爭光的念頭。因此他一心一意能生個兒子,能替他圓當年未能實現的夢想;然而卻苦等不到男丁。
雖然苦無子嗣繼承,但是在一個偶然之下,瑪哈維亞發現兩個女兒的摔跤天分,於是不顧四面八方的輿論與歧視,他開始嚴格訓練女兒成為選手,不但為印度贏得史上第一面國際金牌,也成為激勵全國女性的勵志故事。
在瑪哈維亞的強勢訓練及薰陶之下,家裡的4個女兒——吉塔(Geeta)、芭碧塔(Babita)、莉圖(Ritu)、聖吉塔(Sangeeta)及2位姪女薇娜許(Vinesh)和琵豔卡(Priyanka),都訓練成國際級摔跤選手。除了年僅19歲的聖吉塔尚未正式出征以外,另外5位普加家的女兒,目前已為印度拿下超過22面國際獎牌。
印度本是十分男尊女卑的國度,而這個獨特的家族,更來自於極為父權的哈里亞納邦(Haryana)。當地男女觀念依舊非常傳統,再加上需要農業勞動力,因此極度看重男性,而女性不但被視為家庭的附屬品,還是次等公民。當地甚至還有以「名譽殺人」(Honour Killing)的流產方式,選擇不要生女兒。
因此,哈里亞納邦在過去20年來的性別比都吊車尾,直到地方政府大力祭出改革措施,2016年才達到10:9。
在電影的初始,瑪哈維亞將摔跤夢加諸在吉塔與芭碧塔身上,以極為殘酷嚴苛的方式訓練她們:做大量的體能訓練不說,還要穿上男孩才會穿的短褲,在愛美的青春時期剪去長髮,連休閒娛樂的機會都剝奪殆盡。
看到這裡,肯定不少觀眾覺得這位大男人主義的父親太過獨裁,不給自己孩子選擇的機會,而一心一意將她們訓練成滿足私心的比賽工具。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或許唯有如此極端且不符主流的做法,才能在守舊的印度社會中奪回自己的命運。
吉塔與芭碧塔因溜去朋友的婚宴中被抓包,爆發了堆積已久的怨氣;此時,在婚禮上不發一語的小新娘,說出了她們從未想過的話:「我反而希望有這樣的父親,能夠認真思考我的未來,我才不用14歲就嫁給一個從未見過的丈夫。」
這段是電影為鋪陳劇情而安排轉捩點,在我們眼裡或許不夠有說服力,不過對於許多印度女孩而言,卻是再真實也不過的心聲。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調查,南亞地區為童婚情況最嚴重的地方,有48%的女孩在18歲就嫁為人婦,其中又有將近20%的女孩是在15歲前成婚。這些婚姻絕大部分都不是以自由戀愛為基礎,而是雙方家長談好條件,就把女兒嫁過去了。
現實中,瑪哈維亞也的確並非自私的父親。在印度政府及社會不願意提供任何資助的情況下,他用自己的積蓄與勉強向親友籌來的錢,為女兒及姪女們打造了一個自製的訓練場所。
目前已聞名全國的瑪哈維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從不掩飾曾經面臨的巨大壓力與歧視:「有些村民不願意賣東西給我,有的也會當眾羞辱我、說要跟我們全家斷絕關係。最嚴重的是,連我的父母親也每天責罵,說我毀了女孩們的未來。」
想當然爾,女兒們從小到大也承受著同樣的壓力,而且並未如電影演得一樣,在國內比賽就開始贏得村民的肯定。備受歧視的情況一直沒有好轉,直到2010年,吉塔在大英國協運動會(Commonwealth Games)為印度摘下首面金牌以後,才瞬間成為印度人崇拜的對象。
有趣的是,一直以來苦心求子的瑪哈維亞,在致力於栽培女兒們成為摔跤選手的過程中,於2003年生了一個兒子達西安塔(Dushyant)。儘管已有5位十分成功的姐姐,今年14歲的他仍立志要成為摔跤選手,並由姐姐們輪流指導。
2010年,吉塔在大英國協運動會 (Commonwealth Games) 的55公斤級的自由摔跤中,為印度贏得了首枚女子摔跤的金牌。然而,真正的關鍵決賽並不如電影演得驚險刺激,吉塔在比賽中以7:0的直落二壓倒性勝利,擊敗澳洲對手艾蜜莉班斯德(Emily Bensted),贏得金牌。
電影為了鋪陳戲劇效果,設定吉塔在2010年前從沒贏過國際比賽。不過事實上,她在2009年的大英國協摔跤錦標賽(Commonwealth Wrestling Championship)就贏過金牌。
接著,她在2012年世界摔跤錦標賽(World Wrestling Championships)上獲得銅牌,同樣是印度女性的第一人。同年並成為首位進入奧運摔跤項目的印度女選手。
還記得電影裡的瑪哈維亞曾說過,他不怕女兒嫁不出去,反而要讓女兒成為足以與男性匹敵的強大人物之後,再由她們來挑丈夫。而就2016年年底,28歲的吉塔與同為摔跤運動員的帕瓦庫瑪(Pawan Kumar)結婚。
這場婚禮十分盛大,據說有超過2千人出席,本片的製片兼男主角阿米爾罕也受邀參加。
電影中唯一令人牙癢癢的角色,大概就是不大有用處卻又處處找麻煩的教練了。不過在現實中,印度國家隊的教練桑德希(PR Sondhi)與吉塔、芭碧塔相處得宜,甚至邀請瑪哈維亞去大英國協運動會的賽前訓練營。
瑪哈維亞的確如電影中所演,早在賽前訓練營就搬去國家隊的所在地帕蒂亞拉(Patiala)——然而唯一不同的是,他把整個家都帶過來了,為了確保吉塔與芭碧塔能得到最適當的飲食。另外,他與教練的關係並非一直都劍拔駑張,桑德希甚至表示瑪哈維亞是個紳士,不會干涉他的指導。
從小訓練女兒到大的瑪哈維亞是一位老派的教練,信奉著「真金不怕火鍊」的原則,在賽前訓練得越多,累積的能量則越強大。因此,國家隊的訓練程度在他的眼裡遠遠不夠。儘管他表面上不出聲,不過的確在整天的操練以外,另外把女兒叫出來額外加練。
為了不讓選手們過勞,體育委員會決定禁止瑪哈維亞進入訓練場地。結果他改成用電話遙控女兒們一大清早繼續加練,才使得他最後被拒於決賽之外。這是事前就得知的決議,並不是教練把他偷偷關起來。
因此在電影上映以後,桑德希對於自身角色被醜化感到勃然大怒,並不止一次揚言要告製片阿米爾罕。阿米爾罕則肯定他的說法,並且回應「傳記電影為了劇情需要及傳達故事精神,總有虛構的成分。」至於瑪哈維亞本人在接受採訪時則不斷強調,他認為桑德希是一位優秀的教練,並且在賽前訓練營時與他保持良好的互動。
只不過,他對於被禁止於女兒的決賽以外,仍然頗有微詞:「不能加練跟不能去看比賽,這兩件事情不一樣嘛。」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