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香港的政策二十多年來越收越緊,是基於中國的經濟在全球化中起飛,而且已伸展到美歐和全球,香港早已不在他們眼中了。對中國來說,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已完全沒有再遵守的必要。(美聯社)
我的人生下半場從《九十年代》休刊後開始,編輯寫作的主要平台在《蘋果日報》,也在其他報刊寫專欄和在電台主持讀書節目。與上半場相比,下半場沒有經營壓力。即使主持《蘋果》論壇版,也只是負責選稿、決定頭條、文章配置和看大樣而已,另有助手負責具體編務、稿酬結算等等。故下半場可以說是更能集中個人自由思想的時期。又因面向香港讀者,所以主要關注香港的局勢變化,儘管也會涉及兩岸話題。
下半場的編寫工作也持續了四分之一個世紀。雖然已年逾六旬,想不到仍然對人生有重要的考驗。這期間,我出版了十多本書,其中至少有八、九本是政論合集。在這個回憶錄中,我不打算仔細去描述這段時期的香港歷史。我只選一些對我的心路歷程有影響的事情來談談。
就香港九七後二十五年變化的總趨勢來說,不能不說與中國的經濟發展有關。因此,我首先從中國的變化講起。
中國經濟從衰敝到起飛,並非如中共宣傳所說,只因為它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實際上,中國的改革只限於經濟領域,而且是開放為主,改革不多。政治就完全沒有改革。起飛的關鍵在於美國在2001年給予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從而使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過去美國每年檢討一次這種待遇,使一些國際企業有戒心,不敢在中國作長線投資。2001年的改變,使中國成為可提供廉價勞工、廉價土地,可不顧生態環境的最符合跨國企業利益的國家,並迅速成為世界工廠,每年GDP 增長都是雙位數。
李柱銘在回憶錄中提到,他前往美國遊說讓中國入世,是想藉此使中國懂得和遵守合約精神。我相信美國政府當時的想法也差不多。西方學術界的自由主義者,從一些國家或地區如南韓、台灣的經驗,多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了,平均收入增長快了,富裕階層和中產階層多了,自然就會覺得需要遵守合約,需要有法治與民主制度去保障私有財產、個人自由。
但對於一個有兩千多年專制主義傳統、再加上比蘇共更極端的極權執政黨來說,就不是這樣。我在前文介紹王正方在1986年提出的「王氏定律」,即經濟發展加政治自由等於一個常數,似乎更能說明現實狀況。有網友留言對「王氏定律」提出質疑,說現在中國的經濟不斷下滑,按王氏定律不是應該政治上較為放鬆嗎?為什麼反而更收緊呢?
需知,經濟下滑與否,不是根據客觀數據,而是中共領導人說的才算數。即使文革後期,經濟已到了崩潰邊緣,在毛澤東還沒有死、四人幫還沒有倒的時期,包括周恩來、鄧小平都不敢說經濟衰敝,而且也都在講什麼抓革命促生產、大寨精神、大慶精神之類,直到毛死、四人幫垮台、文革結束,再過一年,鄧小平復出,才講文革後期經濟到了崩潰邊緣,才開放民主牆讓人民貼大字報。
現在,許多海外論者都認為中國有嚴重的經濟危機,但在中國媒體就完全看不到這種報導。網上哪怕上海及一些地方封城兩三個月,經濟衰退,老百姓叫苦連天,但中共掌權者甚至許多普通人還自我感覺良好。至今,中共還沒有感覺到經濟下滑到危及政權的程度,也就是說,還未到「不見棺材不流淚」的時候。
更出乎西方自由主義者想像的,就是中國的高官、特權階層、暴發戶,甚至大部分中產者,都想盡辦法把自己的家人、財產轉移到境外,最好到美歐加澳,否則先轉到香港,再圖謀外轉。而他們自己則繼續留在中國撈錢。這在中國有個名稱,叫「裸官」。中國的說法是:只有把錢轉到境外、家人移居境外,這財產和家人才真正屬於你的。網上流傳一段2017年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的講話,她說中國90%的高官家屬和80%的富豪已申請移民,或有移民意願。中國知名的反美鬥士網紅司馬南,也把老婆、孩子、財產全送到美國,他說出一句名言:「反美是工作,留美是生活。」
中國的經濟發展,關聯到中國在香港的政策,似乎都在實現「王氏定律」。中國對香港的政策二十多年來越收越緊,是基於中國的經濟在全球化中起飛,而且已伸展到美歐和全球,香港早已不在他們眼中了。對中國來說,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已完全沒有再遵守的必要。
如何形容一個靠暴力打下江山和以暴力維持的政權呢?我突然想起十多年前在《蘋果》副刊寫專欄時,曾經有一段日子寫中國奇妙精彩的對聯。其中,我提到一些極其難對的所謂「絕對」,徵求讀者來玩這種中國古代流傳的文字遊戲。結果發現原來香港市民中有許多臥虎藏龍,是對聯的高手,居然對出了許多「絕對」。
當時,有一位署名金弓的讀友,提出了一副下聯,他說想了十多年,都想不出上聯。他的下聯是:「立國全憑一口戈」。它的難處是「國」字含一口戈三個字,又體現出全憑暴力革命建立政權和全憑暴力維持政權的事實。單是這個下聯,就出得極為神妙。想不到我在專欄提出後,居然有甚多來件嘗試對上聯,而且大都符合要求。最後,由金弓君選出上聯。這裡賣個關子,容我在下文揭曉,並再談與此有關之趣事。(失敗者回憶錄171)
※ 作者為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專欄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近年在香港蘋果日報撰寫社論、專欄,時常批評當道,立場反共。李怡近年移居台灣,持續發表他個人的「失敗者回憶錄」系列文章,本報從第91篇開始連載,前90篇則連載於《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