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已宣布破產,可以帶給中國的經濟回饋將相當有限。(美聯社)
在物價持續上漲與美元升息趨勢不變下,全球面臨經濟下滑的趨勢已是確定的。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上月7日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去年的5.7%大幅放緩到2.9%,與其在1月報告預估值4.1%相比下修1.2個百分點,此外,世界銀行估計,開發中國家今年的人均收入將會比疫情前低5%。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在上月8日也下修今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由去年年底預測的4.5%下修為3%,並預期會有更高的通貨膨脹。在肺炎疫情持續與烏俄戰爭仍無法在短期結束的當下,對許多開發中國家而言,進口能源成本的大幅提高以及觀光收入持續減少也造成這些國家經濟衰退或債務違約機率大幅提高。
除了世界銀行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的預估值外,聯合國全球危機應對小組(Global Crisis Response Group)在上月9日發布報告 (Global impact of the war in Ukraine - Billions of people face the greatest cost-of-living crisis in a generation) ,指出94個國家約16億人在糧食、能源和金融體系其中至少一個面向陷入危機,當中約12億人生活在「完美風暴」(perfect-storm)國家,對生活費危機和其他長期壓力極度脆弱,這些國家當然也包含多數參與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國家。近期阿富汗、阿根廷、巴基斯坦、埃及、寮國、緬甸、土耳其、辛巴威、黎巴嫩等9國經濟也瀕臨破產邊緣。
就一帶一路倡議而言,過去有關一帶一路計畫的討論多聚焦在中國對外擴張的政治與經濟利益,也是中國十四五規劃中推動外循環的重要工作,然而,隨著烏俄戰爭所觸發的原物料與能源價格的飆漲,對於高度倚賴進口能源的許多低度開發或開發中國家而言,其經濟衰退的速度必會加劇。雖然能源與原物料價格上漲的幅度逐漸趨緩,但是,對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而言,Covid-19肺炎疫情讓其經濟收入大幅減少,能源價格上漲使其進口成本大幅上升,加上美國聯準會的升息加速這些國家面臨資金外移與以美元計價的債務成本大幅增加,換句話說,在收入減少與支出增加的情況下,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面臨破產的危機並不令人意外。
對中國而言,雖然許多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的償債能力本來就不足以支應中國的基礎建設債務,中國政府也知道這些國家沒有償債能力而改以無償租用一帶一路國家的基礎建設作為還款來源,但是,這是建立在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政治與經濟制度得以順利運作的情況下,中國對於租用一帶一路國家的基礎建設才能發揮經濟效益。否則,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中國在一帶一路的計畫上僅是製造自己無法回收的債務,進而可能傷害中國的經濟。例如,斯里蘭卡因拖欠中國債務將南部深水港漢班托塔(Hambantota port)「租借」給中國99年,後又再增加99年,但是,斯里蘭卡已宣布破產,其總統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也因為暴動而辭職,在政經情勢不穩的情況下,斯里蘭卡的港口對中國經濟助益應相當有限。雖然,一帶一路國家的債務問題最終可能獲得解決,但一個發生債務危機的國家也顯示其政治或經濟制度均有許多不足之處,中國可從中獲得的利益應相當有限。
最後,從中國於2013年開始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迄今,全球民主國家對於與中國交往的態度已有很大的不同,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也於上月26日承諾,五年內將籌措6,000億美元資金,為開發中國家所需的基礎設施提供資金,即「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計畫」。由此可知,中國除了面臨既有一帶一路計畫國家的破產可能外,不同於一帶一路計畫,民主國家也提出許多更能協助開發中國家或低度開發中國家的發展計畫,當中國對外經濟的發展計畫逐漸失敗時,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持續下,中國經濟成長的助力也愈來愈少,我們合理預期中國經濟會進一步下修。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