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從黃國昌到張博洋 台灣的小黨為何總是動輒得咎

陳嘉宏 2022年07月20日 07:02:00
張博洋曾是昔日的「罷韓四君子」,現為基進黨的輿情部主任。(本報資料照片)

張博洋曾是昔日的「罷韓四君子」,現為基進黨的輿情部主任。(本報資料照片)

2016年總統立委選舉,時代力量挾太陽花學運的鋒芒參選,氣勢如紅。選前兩週的民調顯示,時代力量的不分區立委支持度竟高達15%,逼近民進黨的一半。眼見國會席次可能銳減,從主帥蔡英文以降,民進黨全黨齊聲高喊「集中選票」的告急牌。選舉結果出爐,時代力量僅在不分區立委獲得6%的支持度,分得2席不分區;相對地,民進黨獲得44%的支持度,斬獲了18席不分區。

 

可能因為短短兩週丟失10%選票的教訓太慘烈,時代力量後來在黃國昌的帶領下千方百計地想切割民進黨,無論在一例一休與同婚議題,他們都強烈抨擊民進黨背離承諾;2020年大選前的總統出訪私菸案,黃國昌更獨挑大樑,扮演台面上的重砲手,讓憂心總統大選的民進黨支持者恨得牙癢癢。不過,即使在時代力量內部,對黃國昌的作風與切割民進黨的方式也存在嚴重分歧,時力公職不斷退黨流失;迄今,這個創黨7年的小黨已經命懸一線。

 

與時力的遭遇如出一轍,一度被許多泛綠支持者寄予厚望的基進黨,它的輿情部主任張博洋最近在臉書開酸林佳龍「腦袋裝什麼」,嘲諷林「當選即公開恩恩案所有資料」的說法,沒想到竟引發同溫層怒火,許多支持者稱:「不要再有另一個時力」。眼見事情不可收拾,基進黨發出聲明致歉,張博洋遭到撤職,事件迄今餘波蕩漾。

 

台灣的小黨很不容易,其實有兩大結構因素:一是台灣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的選舉制度非常不利於小黨生存,尤其總統立委合併選舉又更壓縮小黨的空間;其二是台灣政黨一向以統獨為切割線,加上有強大外患環伺,導致小黨的訴求無法被凸顯。

 

但事在人為,與其怨天尤人怪罪制度,小黨主事者更該想方設法克服這種結構困境:

 

第一、小黨必須坦承自己的支持者與大黨高度流動。以時力及基進黨為例,泛綠支持者並非因為「討厭民進黨」而支持時力基進,更多是因為選擇「制衡」而支持小黨。張博洋開酸林佳龍,事後在內部群組還堅不道歉,終於惹怒支持者,這代表他無法共感支持者的想法,當然無法理解支持者對於恩恩事件真相不明所累積的憤怒。

 

其次,小黨之所以小黨,就是因為它們不可能成為大黨。只有小黨的實力卻想做大黨的事,最後一定成為災難。兩年前的時力退黨風波裡,爆出黃國昌一度有意參選總統,還稱「總統辯論台我站上去,會讓蔡英文很剉」的說法,幾乎解釋了那些年黃國昌屢屢衝擊民進黨,進而造成時力分裂的原因。黨的領導人、黨內公職,以及黨的支持者,對於該政黨未來的戰略目標截然不同,戰術方向也有歧異,更糟的是彼此從不退讓溝通,終造成時力黨分崩離析。

 

最後,政治明星對小黨是重要的,也是小黨成長的捷徑。不過,小黨裡的政治明星必須體認,既然鎂光燈已經聚焦在自己身上,他必須最大程度做這個黨的「桶箍」。什麼是「桶箍」?就是把吃虧當成佔便宜,撿別人不想做的事來做,選別人不想選的選區去選,知其不可而為之,才有辦法感召同志與支持者,當得起「帶頭大哥」工作。

 

小黨糾集各路人馬,卻可能是因為誤會而相聚;所以,一個人退黨,可能是那個人的問題;但如果是一群人退黨,就是那個黨的問題。上屆時力黨團裡最重要的三席區域立委,有兩席退黨,一席棄選,許多得自太陽花學運的年輕公職也幾乎退黨殆盡,經營政黨像在演鬧劇,時力的主事者與幕後操盤手辜負了伴隨太陽花學運竄起的社會力,必須為此負全責。

 

台灣的政治環境對小黨並不友善,小黨的主事者不能好高騖遠,更不能眼高手低,而必須忍辱負重,時時刻提醒自己的侷限,才有機會用有限的政治籌碼壯大自己。只可惜,從時力黨、基進黨到民眾黨,似乎仍看不到這樣的將才,許多白忙一場的小黨鬧劇也就層出不窮。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關鍵字: 黃國昌 張博洋 小黨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