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對全烏克蘭人推行護照申請簡化政策,不單是一法律戰策略,更能造成心理戰與輿論戰效果,共同構成總體對烏行動的三戰。(維基百科)
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簡稱「三戰」,是中共用以對台的攻勢手法。但觀察近來俄羅斯對烏克蘭之作為,儼然可關注到類似策略。2022年7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簽署總統令第440號,通過申請俄國護照簡化程序的法令,適用對象擴大至所有烏克蘭公民以及烏克蘭境內的無國籍但具有永久居留權身分者。這項法令取消了原來的俄語測試、需要居住在俄國五年或是提供財力證明的限制,且規定申請流程須於3個月內完成。
之前,這類簡化程序已適用於宣稱獨立的盧甘斯克(Luhansk)與頓內茨克(Donetsk)居民,以及今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軍的占領區如札波羅熱(Zaporizhzhia)及赫爾松(Kherson)地區。普丁的政策顯然是企圖用法律戰手段瓦解烏克蘭與正當化俄國行動,兼具有心理戰、輿論戰與造成既定事實的意圖。
俄國正發動否定烏克蘭國家地位的法律戰
在普丁的世界觀中,烏克蘭的國家身分是被徹底否定的。他在2月22日的克里姆林宮演講中指出,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在歷史上同出一脈,烏克蘭是俄羅斯歷史、文化、精神空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聲稱烏克蘭的建國完全是個錯誤!是過去蘇聯時期的領導人因為政權考量而向激進民族主義者讓步的結果。換言之,2月24日以來的「特別軍事行動」正是糾正過去歷史錯誤的義舉。
除發動戰爭外,法律手段亦被用於支持實現普丁的大俄羅斯主義,而向烏克蘭人發放公民身份則是重要具體措施。事實上,2019年4月俄國即開始第一波針對盧甘斯克與頓內茨克地區的民眾實施申請加入俄國籍的簡化程序。當時普丁就表示過考慮讓全烏克蘭人加入俄國籍。
俄烏戰事目前雖然呈現僵持狀況,但俄國已佔領烏克蘭黑海沿岸省分並與克里米亞連成一線。根據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ISW)的每日觀察,俄羅斯近幾個月已開始在其占領區內推動「俄羅斯化」政策。5月時,俄國宣布札波羅熱及赫爾松地區實行護照申請簡化政策。其他措施還包括在行政體制上與俄國接軌、貨幣上改用盧布、時區調整為俄國時區、學校課程改為俄國教材與新生兒自動獲得俄國國籍等。觀察者普遍認為,俄國極可能在未來數月在札波羅熱州和赫爾松州舉行公投,仿效2014年克里米亞的做法,使佔領區「決議」加入俄羅斯,達到併吞的目的。
如今,俄國再宣布擴大對全體烏克蘭公民實行快速護照申請政策,不僅是前述幾波政策的延續,強化俄國與烏東、烏南等占領區的一體化舉措,更是向烏克蘭其他地區民眾招手,實踐否定烏克蘭國家論述的表現。
從法律戰到心理戰和輿論戰
莫斯科選在此時機宣布護照簡化政策,顯然是為使基輔疲於應付軍事入侵外,增加額外的壓力,藉以創造更多出手空間,更有營造既定事實的意圖。儘管烏克蘭的國籍法中並不允許雙重國籍,但設若民眾私下申請俄國護照,烏國政府實際上並無能力禁止,也難以得知烏克蘭人擁有其他國籍。
在過去,俄國官方屢屢指控烏克蘭政府侵害國內俄語裔族群的生存權益,試圖以所謂「國家保護責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R2P)論述為出兵烏克蘭鋪路。該原則源自1990年代的盧安達與科索沃事件,主要核心為國際社會有責任保護一國內的特定群體免於來自官方的種族清洗與戰爭行為。不過,由於莫斯科的主張並未在主流國際法界社群引起迴響,當時亦非俄國國內主流意見,政府也未有進一步的動作。
然而,透過賦予烏克蘭人俄羅斯公民權,莫斯科如今可以保障「公民」為由直接採取行動。無論未來戰況出現任何變化,莫斯科仍保有施力點。與此同時,不論烏國民眾是自願申請或被強迫成為俄國公民,可預測莫斯科方面將會再以「支持者人數」作為正當化俄國向國內與國際社會的宣傳,達到影響認知的效果。這對基輔不啻造成可觀壓力。
莫斯科企圖創造既定事實
在5月底的瑞士達沃斯(Davos)論壇上,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指稱為了和平,烏克蘭與西方應該尋求與俄羅斯和解,雙方回到2月戰前的分界狀態,但該提議顯然均不為烏俄所接受。自5月達沃斯論壇後,戰事已再持續2個月,參與制裁俄國的多數歐美國家均面臨快速通膨與能源短缺問題,各國財政支出也大為增加。雖然美國與歐盟主要國家領導人仍持續展現提供烏克蘭軍援與經援的決心,但從6月歐洲地區的10國民調顯示,援助疲勞的現象與輿論確實可能在各國社會內逐漸發酵,未來進而撼動政府介入俄烏戰爭的力道。
另一方面,在這過程當中,如果俄國開始操作烏克蘭民眾入籍俄國議題,難保西方社會不受到影響。如此,一旦西方的支持減緩時,勢必也會削弱烏克蘭國內的抗敵士氣。
面對三戰攻勢基輔須審慎以對突圍
總體而言,莫斯科對全烏克蘭人推行護照申請簡化政策,不單是一法律戰策略,更能造成心理戰與輿論戰效果,共同構成總體對烏行動的三戰。面對當前與未來可預見的困境,基輔與其友盟須設法突圍,預先設想應對策略。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