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美國人讓小孩看《海獸獵人》 中俄敢嗎

李濠仲 2022年07月23日 07:00:00
《海獸獵人》對俄羅斯和中國來說,都有深刻的啟示作用。(美聯社)

《海獸獵人》對俄羅斯和中國來說,都有深刻的啟示作用。(美聯社)

美式電影動畫的主要觀眾雖然是兒童,但內容卻常被賦予偉大宏觀的理念,有時是應時代所需,有時還略略超前了時代,就像刻板的英雄救美情節,很多都改為凸顯獨當一面的女性。《冰雪奇緣》第一集的導演里斯·威廉姆斯近期作品《海獸獵人》正在Netflix上映,這次他跳脫性別流動,轉而嵌入了對殖民主義的批判,又一次被多位影評稱之為「打破規則」,這當然是讚美,因為美國人總認為給予下一代更好的未來,方式之一就是不墨守陳規。

 

《海獸獵人》依然具備典型的美式動畫元素,故事是設定在類似17世紀的虛構王國,在那個世界,海上常出現怪獸攻擊往來船隻,對海上航行造成很大的威脅,牠們偶爾也會進犯沿海城市,漁民們於是紛紛加入「獵海怪」船隊,只為給家園帶來平和的生活,他們無懼挺身與海怪搏鬥,世世代代承襲而下,縱有人在戰鬥中死亡,他們的子女也會繼承衣缽。

 

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獵海怪的英雄事蹟受到傳頌,無論誰曾戰死海上,或是曾切下海怪頭上尖銳的角,都會成為記載於書的名人。有個小女孩也因此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狩獵海怪的一員,尤其她的父母就是死於海怪的利爪,內心或帶有完結上一輩未盡之業的渴望。有一天,她決心逃離孤兒院,還偷渡上了船。

 

至此,這樣的劇情鋪排便非常美式風格,海怪、海怪獵人,代表了正和邪的對抗;英雄史冊,代表了典範;小女孩同時受到刺激(父母死於海怪)和鼓舞(獵海怪史書),代表了一個人正向價值觀得到激發;逃離孤兒院再偷渡上船,則象徵敢於追夢的勇氣。就連「小女孩」的角色設定,似乎也繼續隱喻著這時代已經不需拘泥英雄救美。

 

 

但故事並不是朝小女孩如願擊敗海怪發展,而是急轉直下,在仿若《加勒比海盜》電影的娛樂性中,帶出了讓美國人心有戚戚的社會議論。也就是「海怪會攻擊人類」,其實是被一對自私的國王和王后所塑造出的意象,海怪起初並不與人類為敵,是國王、王后為了控制人民,才刻意煽動大家對海怪的恐懼,然後他們再利用人民的恐懼感,讓自己能恣意統御人民。關於獵海怪的英雄史冊,也多遭國王、王后刻意加油添醋。

 

海怪本無害人之意,國王、王后卻將其操作成海怪會對人類造成傷害,當勇敢的人民出海打擊海怪,就又真的激怒了海怪回身反擊,從而進入海怪和人類的長年爭鬥。那個偷偷跳上船的小女孩,就是受書中獵海怪英雄感召,但在一次她和海怪的親身接觸後,卻意識到她所欽佩的獵怪祖先們(包括自己父母),可能不是自己想像中的「英雄」,並開始質疑她在歷史書中學到的東西,恐怕有些錯誤。

 

為什麼說這部動畫帶有批判殖民主義色彩?因為它吻合了近年美國人對過去歷史英雄人物的反思,包括不再全然以為國家偉人當年的行事都是潔白無瑕。

 

例如哥倫布、李將軍乃至傑佛遜。過去教育主要著眼哥倫布這位義大利探險家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從此開拓了和西方文明,美國並將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訂為哥倫布日(聯邦假日)。自拜登上任後,已再將哥倫布日同時增名為「原住民日」。之所以這麼做,正因為哥倫布雖然為美洲帶來了偉大貢獻,但不容否認,其後許多歐洲探險家對原住民也同時犯下了嚴重暴行,那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如同白宮官員在宣布「原住民日」時所說:「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偉大,標凖之一就是看我們是否刻意掩蓋可恥的過去,看我們是否誠實面對,看我們是否讓它們大白於天下,看我們是否竭盡所能應對。」

 

至於開國元勳傑佛遜和南北戰爭時期的指標人物李將軍,美國人對他們的感念當然是出於真心,卻也不再對其蓄奴爭議視而不見;2021年,美國維吉尼亞州首府里奇蒙宣布移除李將軍的雕像,也是美國反思的表徵之一。儘管有人認為反思變成全盤否定並不健康,但無論如何,那都是美國人勇於面對歷史的一步。就如同《海獸獵人》裡的小女孩,知道承認自己父母不是「完美的英雄」並不丟臉,因為所有人都應該學會成長。

 

到今天,美國人已經不只多少次自我批判,有時卡通片甚至還走在前端,美國小孩就是看這些內含自我批判精神的故事長大,這個國家得以在諸多領域引領世界,不是沒有道理。《海獸獵人》對正亟欲透過攻打烏克蘭,重拾帝國榮光的俄羅斯,或者認為自己終將成為世界獨一無二強權的中國來說,都有深刻的啟示作用,尤其比較起來,今天中、俄關於「英勇」二字的定義和思維,恐怕都還停留在比「王子、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更遙遠的過去。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