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向日本出售的AIM-120C7/C8飛彈,供最新的F-35系列戰機使用。(取自空自三澤基地臉書)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不幸遇刺身亡,讓執政聯盟在大選中獲勝,主張修憲的黨派已囊括所需的席次。雖然同意修憲的各方,對於憲改的程度與方向,仍有許多的歧見,不代表一定會修改最為敏感的和平憲法第九條,但一般認為讓自衛隊取得憲法地位,並擴大國防自主性,應該會有所進展,這也是安倍的遺願之一。畢竟過去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是在安倍首次擔任首相之時,這大幅提升了自衛隊的位階。在安倍第二次出任首相時,更鬆綁了「武器輸出三原則」,通過「和平安全法制完善法案」與「國際和平支援法案」,修改一連串限制自衛隊與盟國部隊一起作戰的限制,解禁集體自衛權。可以說安倍一直努力的目標,是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但這也等於讓日本再度走向擴軍之路,未來的情況會如何發展,非常值得緊鄰日本的台灣密切關注。
日本近年來的整軍經武,大致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制度改革與法令鬆綁,另一個是武器發展與部隊編成。就制度改革來說,自衛隊長期以來最大的問題,在於無法統一指揮權,各自為政。形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日本身為二戰侵略國,不論是鄰國或國內民眾,對於軍國主義復辟有很深的疑慮。一個可以統轄三軍的指揮機關,當然是發動戰爭的機器,這並不符合自衛隊國土防衛的目的。因此直到2018年,陸上自衛隊才首度設置陸上總隊,統轄所有的地面部隊,不過日本已計畫要設立一個統合司令部,以統一指揮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等同於別國的三軍總司令部。這個統合司令部與目前隸屬於防衛省的統合幕僚監部,會如何整合,還必需看接下來的發展,但自衛隊統一指揮權的企圖,已經再明顯不過。
在鬆綁法令方面,除了已通過的相關安保法案外,日本政府也一直在擴大解釋這些法令的定義。如自民黨的安全保障調查會,近期就建議日本政府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新增「對敵基地攻擊能力」,並認為這沒有牴觸日本自衛隊專守防衛的基本原則,因為不攻擊敵軍發起攻擊的基地,就沒有辦法阻止敵軍進犯日本領土。這並不是日本首次討論應該先發制人,攻擊日本本土以外的目標,就軍事的角度來看,源頭打擊也是很合理的防禦戰術。但「對敵基地攻擊能力」並沒有定義可以攻擊的目標種類,設下明確的限制,日本的國會議員就質疑,是否能據此攻擊敵方的指揮系統?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等於可以層層向上,不只攻擊敵軍的司令部,還能發動斬首戰,畢竟多數國家的領導人都身兼三軍統帥,這樣難道沒有違反日本的和平憲法嗎?
由此可見,即使未來修憲時沒有賦予自衛隊憲法地位,自衛隊仍然會持續進行組織改革。但如果正式改制為國防軍,取得國家軍隊的身份,那日本一定會快速學習先進國家的制度,不只擴大統合司令部,完善三軍聯合作戰能力,還可能設立後勤、運輸、特戰、情報等聯合指揮單位,以輔助改制後的國防軍,使其擁有更強大的作戰能力,與跨出國境的機動部署能力。一旦改制成功,日本對敵方基地發動攻擊,以先發制人,就變的順理成章,特別是和平憲法的第九條,如果在修憲時被刪除或以某種方式放寬,那目前爭議的「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就不再是問題。這無疑將賦予日本更完備的國防權限,徹底突破過去的限制,讓日本的國防軍不再是美軍的支援部隊而已。目前看來美國也是樂觀其成,其國內輿論多數認為這能協助遏制中國的威脅。
至於硬體方面,則鬆綁自製武器與軍事技術的轉移,放寬對外的軍備採購與合作計畫。首先,取消嚴格的「武器輸出三原則」,改以較彈性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取代,這對日本的國防自主極為重要。因為過去日本幾乎無法出售任何自製的武器裝備,導致日本的自製武器必需分攤極為高昂的研發成本,單價都非常驚人。F-2支援戰機曾經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戰機,10式主力戰車也是世界上最昂貴的主力戰車,都肇因於此。只是解禁後,日本爭取讓蒼龍級潛艦外銷到澳洲的計畫,卻意外敗北,不過後來成功簽下另一個合約,將提供3套J/FPS-3ME長程預警雷達給菲律賓,成為二戰結束後,日本首次外銷軍備的例子。雖然這與修憲的關連性較低,但修改和平憲法後,日本將更有理由進一步放寬「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讓武器外銷變的更容易。
特別是對攻擊性武器的發展,將不再遮遮掩掩,過去日本政府對於長程打擊武器的態度較為保守,但在宣布將以12式反艦飛彈為基礎,發展射程更長的反艦與攻陸飛彈後,也傳出將投入研發兩款高超音速飛彈。從防衛裝備廳所公布的資料來看,這包括高超音速巡弋飛彈與超高速滑翔飛彈。前者最為關鍵的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Scramjet),日前已試射成功。後者則是由火箭或飛彈為載具,以高超音速滑翔載具(HGV)為彈頭的組合,無疑暗示日本將開始發展大型地對地飛彈這種攻擊性武器,一舉突破了過去的限制。再加上美國在退出中程彈道飛彈條約後,不斷傳出正在西太平洋地區尋找盟國,以部署中程彈道飛彈。安倍在生前又曾拋出「核共享」政策,引發諸多討論,都說明日本有可能在未來晉升為擁有戰略攻擊與嚇阻能力的國家。
在對外的軍備採購與合作計畫上,目前最受矚目的是日本與英國已決定要互相支援新型戰機的發展。英國正在研發下一代的暴風雨(Tempest)戰機,日本則打算在F-2支援戰機退役後,以新型的F-3戰機取代。英國在最新的向量引擎技術上較成熟,而電子業發達的日本,在戰機的航電系統上較為領先,雙方的合作能大幅降低研發成本,這對曾飽受F-2支援戰機驚人造價所苦的日本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突破。這樣的合作其實也是另一種武器技術輸出,更重要的是強化了與英國的軍事同盟。這是日本在過去重重限制下所無法辦到的事,雖然在目前的逐步鬆綁下,已經能與外國展開初步合作,未來若能成功修憲,日本與別國進行類似計畫,或更進一步聯合研發武器,以建立軍事同盟的做法,會更常態化,對於日本的國防自主將有重大助益。
航空自衛隊在獲得美製的F-35A與自製的F-3戰機後,將汰除舊型戰機,讓空中戰力大增。在此同時,海上自衛隊也急起直追發展航空母艦戰力,出雲級的出雲號與加賀號兩艘直升機護衛艦目前已分別接受改裝,變成輕型航空母艦,並在日本採購的F-35B形成戰力前,先在艦上起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B。由於海上自衛隊擁有四個護衛艦隊,現在有兩個護衛艦隊只配備噸位較小、無法改裝成輕型航空母艦的日向級直升機護衛艦,因此日本有可能會在下一階段,接續發展噸位更大的航空母艦來取代日向級,畢竟中國現在的規劃也是四艘航空母艦。日本的下一代航空母艦除了噸位會更大外,整體的設計也應該會更為接近真正的航空母艦。這將讓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遠洋作戰能力更上一層樓,成為美國海軍以外在西太平洋最強大的海上力量。
陸上自衛隊近年來最大的變革,是編成了等同於海軍陸戰隊的水陸機動團,所採購的AAV-7A1兩棲突擊載具與MV-22B傾斜旋翼直升機也已陸續服役。之前只是先成立基幹部隊,接下來將進一步擴大編實三個水陸機動聯隊,讓總兵力達到三千人左右,並陸續組成情報、偵察、運輸與後勤等支援單位。由於陸上自衛隊也正將部隊重心,從北方移往西南方的衝突熱點,未來陸上自衛隊的水陸機動團與其他單位,可能會逐步強化在西南諸島的部署,如之前在與那國島新增的電戰部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未來日本如果確定「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政策,這些距離中國非常近的部隊,將成為第一線兵力。由於中國在這個區域的活動,也在快速增加中。因此無論接下來修憲的程度如何,自衛隊與解放軍的對峙,都可能會越來越激烈,讓衝突風險升高。
二戰結束以後,日本已在美國的扶植下成為一個富裕的國家,自衛隊擁有世界上屬一屬二的精良裝備,但在許多關鍵部份,如指揮、後勤、遠距攻擊武器與自主性上,都付之闕如。部份原因在於美國將自衛隊定位成輔助部隊,在戰時與美軍並肩作戰下,這些缺少的部份都可以由美軍補足。但隨著印太情勢的轉變,美國需要日本的協助,以因應中國的威脅,日本自己在俄羅斯與中國的壓力下,也早已開始建軍,補強自衛隊不足的部份。如現任的岸田文雄內閣,不只已宣誓將啟動修憲,也表明下年度的國防預算將大幅增加,未來希望達到GDP的2%,等於成長一倍。如果只是想繼續維持現有的自衛隊,不需要這麼大規模的擴張,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修憲後的自衛隊將有徹底的變革。這無疑將衝擊目前印太地區的平衡,未來的情況實在難以預料。
台灣與日本有許多的相似之處,國軍與自衛隊一樣,在許多關鍵的部份都嚴重的不足。原因在於台灣的外交困境,讓國軍難以正常籌獲軍備,加上中國的重重打壓與封鎖,國防預算又遠不如富裕的日本,情況是更為嚴重。缺少潛艦、空中加油機、長程攻陸飛彈、無人機、通訊與偵察衛星,部隊的組織與訓練也與國際嚴重脫節。這幾年台灣努力想要補足這些不足的部份,展開潛艦國造,積極發展長程巡弋飛彈與無人機,租用與自行發射影像衛星,進行兵役制度的改革,重新檢討部隊的組織架構。但七年之病,難求三年之艾,許多關鍵的裝備都不是馬上買就馬上有,部隊的觀念與文化,也需要時間來慢慢導正。這都需要政府一棒接一棒來進行,並投入充足的資源,努力爭取社會大眾的支持。日本的發展有許多值得借鑑之處,台灣不妨虛心學習。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