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次台海危機」──習近平對國內外反應的測試

湯名暉 2022年08月06日 07:00:00
此次台海危機,隱含習近平第三屆任期之前對軍隊的政治忠誠考核。 (圖片取自美國和平研究所)

此次台海危機,隱含習近平第三屆任期之前對軍隊的政治忠誠考核。 (圖片取自美國和平研究所)

今年時逢美台中三方的政治年度,美國期中選舉、台灣縣市長選舉,以及攸關習近平破例跨三屆的中共二十大,美國眾議院議長斐洛西(Nancy Patricia Pelosi)一系列的印太之旅更掀起三方的雙層賽局(two-level games)的波瀾。裴洛西的訪台行程終使戰略三角體系變動,在美台的結婚型(Marriage)關係幾乎觸動修習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在沉鬱多時且缺乏良性互動的壓力催化之下,第四次台海危機終於引爆。

 

測試烏俄戰爭分散美國多少注意力

 

有別於96年台海危機的全球地緣政治衝突幾乎聚焦台海,位於歐亞大陸斷層帶彼岸的烏俄戰爭使得國際情勢格外嚴峻。誠如學者吳玉山所論,當美國採取雙反戰略(dual rivalries)反中也反俄之際,位於碰撞點的台灣和烏克蘭都需要注意美國的力量是否被另一端所分散,或是一端的情勢惡化造成地緣政治的天秤失衡,是中國在這次軍演必然關注之處。

 

美國在今年上半年決定加派十萬軍隊,並且調派軍備赴歐後,已影響台灣整軍經武的準備,M109A6軍購案遭拒,以及美國對台灣建軍的意見已是警訊。由於美國的整體軍事能量也尚在調整階段,韓國的軍火甚至成為東歐國家的替代方案,韓國的K2坦克爆出波蘭的千輛大單,台灣能否穩定持續地獲得既有設備或新裝備的穩定商源,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台灣還得需要思考美國的力量能支撐歐亞地緣兩端多久,本次台海危機僅見雷根號航母戰鬥群前來,也未能如前次台海危機部署雙航母於台海周邊之舉,雖然美國的軍事能力也有提升,但中國也非原地踏步。若台海發生事端,美國需要多少時間和資源,是否能能與盟邦平衡歐亞大陸兩側,會不會如同歷史上的羅馬帝國先後於中東和多瑙河流域敗退,需要從歷史和地緣的縱深來慎重思考。

 

測試印太國家態度

 

印太盟邦方面,由於一向支持印太戰略的安倍晉三離世,本次台海危機也成為中國測是日本朝野態度的機會,透過五枚進犯日本專屬經濟海域(EEZ)的導彈測試日本對東海和釣魚台區域的態度,並且採集日本回應的相關行動數據,作為往後評估日本從台灣東北介入時的兵棋推演參考。

 

韓國總統尹錫悅表態不見斐洛西,雖是美中韓管控議題熱度的一種可能,但也讓台灣與韓國潛在的軍事合作再蒙陰影。同為美制軍隊的師兄弟,台韓之間的訓練、情報與科技等軍事交流已久,此次反中著稱的尹錫悅之舉頗有置身事外的意涵,值得台灣密切關注中韓關係是否出現轉折。

 

相較於1996年,現今中國的整體權力更為強大,即使眾議院議長來台並非開前例,但是中國的容忍度隨權力增長而成反比。即使經濟成長不如預期,「一帶一路」的進程也遭挫折,但是近10年來在東南亞各地累積的基礎建設資源仍足以在東盟(ASEAN)形成一定的制衡能力。整體而言,中國的行動自由較以往越高,對台政策的容忍度就會更低,加上東盟各國的的潛在支持增加,更使中國有自信將演習場域較前次擴大至台灣周圍的五個方位。

 

演訓更是中國內部政治的忠誠測試

 

96年台海危機之際,江澤民在符合中共規範內的權力身分,習近平挑戰三連創舉,需要號令三軍證明自身的權力穩固,一場能放能收的軍演是最好的試煉場域。解放軍軍事改革後五大戰區從未有如此大規模的三海聯合作業,雙航母的編隊也已有時日,新型的殲20等各式軍機和水下無人載具的整體能量也需要有實證之機。

 

面對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軍事組織如何協調,是否能「聽黨指揮」,並且展現跨軍種和新科技之間的配合,卻又能服從命令不擅自滋生事端,實際上是考驗軍隊是否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隱含習近平第三屆之前對軍隊的政治忠誠考核之舉。

 

對台灣「天然獨世代」的大數據研究

 

96年台海危機之時,整體台灣的的本土意識尚在初始時期,既未經歷教改,也尚有懷抱大中國主義者在政壇活躍,而今台灣的本土意識經過教改到太陽花運動,天然獨世代已經成為政治與社會運動的主力,甚至也成為台灣經濟生活的骨幹,軍事演習的或許是中國可能探知民意的時機。

 

有鑑於近年來中國對台政策失焦,且無法正確理解台灣民意,透過本次的演習來獲取台灣的民意數據不失為良機。台灣豐富多元的網路社群和輿論環境更容易科學性的進行大數據分析,透過各種動態的民意模型進行模擬和驗證,過段時日若中國再釋放惠台政策或友台訊息,便能進行更全面的實證研究。

  

有別於96年台海危機的聚焦於台灣本身如何牽動美中關係,此次的台海危機更圍繞晶片和中國人權議題為襯,主題不只限於台灣本身,更是牽動美國的價值與自由主義秩序能否堅持。也因此蔡英文總統以澤倫斯基式的演說表述民主價值和地區穩定,而非僅以台灣是否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作為主題,實為回應美國整體大戰略的主軸思維,將台灣與美國的價值體系深切綁定。

 

綜觀美台中三方賽局的回應動作,中國若於二十大之前進行有系統的論證,將成為習近平第三屆任期對台政策的重要依據,我國相關單位若能換位思考,建立相對應的數據和賽局模型,有助於尋找兩岸新的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為台灣尋求生存與安全所需的指標。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