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指出,林智堅和余正煌論文超過40%重疊、15處文字高度重疊,甚至連中文摘要也相似。(楊約翰攝)
針對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碩文論文爭議,台大認定林抄襲余正煌論文「情節嚴重」,核定撤銷其碩士學位。擔任審定會召集人的台大社科院長蘇宏達在記者會中,念完整本審定報告書,指出兩人論文不只經系統比對超過40%重疊,委員們逐章、逐段審閱,更發現有15處文字高度重疊,連論文最重要的中文摘要,林智堅全數7行文字與余正煌前7行幾乎一樣,且林無法提出證據證明其文稿早於余正煌完成,最終被判定抄襲。
台大今天上午臨時舉行記者會,對外說明論文抄襲案審定結果,包含台大主秘王根樹、台大教務長丁詩同和社科院長蘇宏達均出席,台大校長管中閔也在報告開始前,現身發表簡短聲明,捍衛台大的學術倫理和校譽。
蘇宏達指出,台大在7月6日到7日間,接獲論文抄襲相關檢舉,包含林智堅抄襲余正煌、余正煌抄襲林智堅,以及兩人相互抄襲的三方檢舉,教務處8日完成形式要件審查,發函社科院處理。依照相關規定,社科院在10天內須組成審定委員會,委員5到7人,於7月17日組成後正式展開調查,時限2個月,須在9月6日前完成並送到教務處核定。
針對過程中發信給校內同仁,將該案稱為「醜聞」,遭林智堅陣營抨擊「未審先判」,還請律師發函要求迴避。蘇宏達強調,他只是發信給同仁說明後續流程,「在學術界一般只要被認定開始調查,就會用『醜聞』指稱。」
對於委員會調查方式,蘇宏達說明,委員會是依據3條法律和3項抄襲參考認定標準進行審定,包含教育部《學位授予法》第17條、〈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第3點,以及校內「台大碩、博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並參考湯德宗教授的國家型計畫,針對學術倫理不同學科訂定的參考值,以及2020年國際上出版關於學術抄襲分類的重要著作,以及哈佛大學對於抄襲認定的6大型態作為審定標準。
審定過程,委員均簽署保密和迴避聲明書,且針對各自專業領域提出報告,例如熟悉統計圖表的老師進行該方面比對,文獻有文獻專門的老師處理,懂選舉研究的老師,則針對研究架構提出專案報告。最後逐段以無記名方式投票,進行嚴謹的審定。
蘇宏達指出,委員會有使用電腦軟體進行抄襲比對,以林智堅為主比對余正煌論文,相似度達41%,與余正煌論文為主比對林智堅論文,相似度達45%,該數值僅是參考值。後續委員進行逐章、逐節及逐段比對,並請關係人到場說明,一共邀請林智堅3次、陳明通3次、余正煌2次,但僅余正煌來校說明過1次。
蘇宏達進一步說明,兩人論文用一樣的民調資料,同樣研究2014年新竹市長選舉,運用雷同的研究架構,也用相同的統計模型、分析方法。余正煌論文研究選舉候選人林智堅的得票基礎,林智堅題目則稱要研究選舉中的第三者,也就是蔡仁堅的槓桿效應,但委員會實際閱讀林生論文,發現林文幾乎沒有分析或處理所謂的槓桿效應,而是研究蔡仁堅的得票基礎,「導致兩人論文結構相同,一開始就產生高度重疊,容易形成抄襲。」
委員會經逐章、逐節和逐段比對兩論文,發現研究對象、分析架構、論文結構、圖表圖示、中文摘要、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結論之前言和第一節,都有高度文字相似性,構成抄襲。
蘇宏達點出,碩士論文的中文摘要是研究核心發現,「然而林智堅中文摘要全部7行,與余正煌論文摘要10行中的前7行,幾乎一模一樣。」另外,碩士論文結論章是整篇研究的總結報告,但兩人第四章結論的前言跟第一節,也高度相似,之後再針對高度重疊的15處進行比對,發現有8處相似度或重疊已逾越合理範圍,委員會討論後認定兩生論文構成抄襲,且情節重大。
蘇宏達進一步說明,兩人在分析工具章節中,都寫到「二元勝算對數回歸分析」(binary logit regression analysis),但此英文名稱是錯的,「余生錯,林生也錯,且錯的一模一樣。」到了另一章節,同樣的模型,余生把英文名稱寫對,中文寫錯,林生也是同樣狀況;甚至圖表中有一項統計的錯誤,因對照組不存在自然數,沒有係數不代表可以寫0,但余生寫上0,林生也跟著寫0,「這種同對同錯的情況,非常普遍,讓委員認定抄襲存在。」
至於確認抄襲事實存在,之後要釐清是誰抄誰,蘇宏達說明,抄襲定義指援用他人資料未註明出處,或註明出處不當,委員會認定,發表在後者,援用發表在前者,違反上述規定即構成抄襲。余正煌論文在2016年7月19日完成,林智堅論文在2017年1月13日完成,余生早6個月完成論文。
他點出,林智堅還在論文當中,將余正煌論文列為參考文獻,代表林生撰寫論文時,已經取得余生的論文,且加以閱讀。委員會沒理由相信林生沒看過余生的中文摘要和結論等章節,也沒理由相信兩人文字同高度重疊是獨立寫作的巧合。委員會經過不同版本的比對,得到結論都是涉及抄襲的部分,余生完成時間早於林生,林生無法提出反證,因此被認定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