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清漣專欄:台海三方博弈──非戰爭軍事行動、豪豬戰略與API

何清漣 2022年08月11日 07:00:00
中國以圍台為主要形態的的三天無傷亡軍演,在中國、臺灣與美國引起的反應是不相同的。(圖片摘自shutterstock)

中國以圍台為主要形態的的三天無傷亡軍演,在中國、臺灣與美國引起的反應是不相同的。(圖片摘自shutterstock)

中國以圍台為主要形態的的三天無傷亡軍演,在中國、臺灣與美國引起的反應是不相同的。於臺灣而言,是極大地堅定了臺灣人對美國保護臺灣的信心;於大陸粉紅而言,認為中共具有極強的攻台能力,只是引而不發;但美方的評論完全是另一個角度:這次實彈軍演暗示未來對台戰略:中國將來極可能以某種不構成直接衝突的程度來運用武力,比如用「圍而不打,疲敵之師」的方式,對臺灣施行極限施壓。這種 「灰色地帶」的戰爭,美國應該以什麼方式參與?要做的準備有哪些?

 

這場軍演預示著臺灣未來的命運:中美兩種對台方案在未來的互動與相互影響。

 

中國《非戰爭軍事行動》主要針對臺灣

 

裴洛西訪台,與臺灣的歡欣鼓舞完全不同的是美國主流媒體的尖銳批評,包括被視為民主黨喉舌的紐約時報、CNN,友軍彭博社與其他各種媒體。可參見《訪問臺灣:西方媒體出現的反對意見和觀點》,主要觀點是不應該刺激北京,引發臺灣危機。這話有一半道理,但是如果裴洛西不訪台,中共是不是就放過臺灣了?當然不會,只是步子會緩和一些,比如在習近平二十大連任這件頭號大事之前,可能不會有如此大規模演習。這樣說的理由是基於以下事實:中國國防部宣佈,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的《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試行)》,自2022年6月15日起施行。《綱要》共6章59條,對基本原則、組織指揮、行動類型、行動保障、政治工作等進行了系統規範,為部隊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提供法規依據。

 

因為內容不詳,人們只能從術語的創始國那裡尋找解釋。「非戰爭軍事行動」這一術語,20世紀90年代在美軍的作戰綱要等軍事檔最先出現,隨後被北約、俄羅斯及日本等採用,「非戰爭軍事行動」通常包括軍事威懾、國際維和、反恐怖活動、反走私、緝毒、戒嚴、防暴平暴、搶險救災、支援國家社會經濟建設等——雖然中國未公佈詳細內容,但軍事分析人士都知道是針對臺灣的。

 

新華社發佈解放軍空軍於東部戰區進行演訓。(美聯社)

 

這次軍演倒也算是中國大規模對台「非戰爭軍事行動」的預演。《華爾街日報》於8月6日刊登《中國實彈軍演暗示未來對台戰略:逼迫而非入侵》一文,認為這次為期四天的演習於8月4日中午在六個區域啟動,這些區域實際上包圍了臺灣,相當於一次暫時性的封鎖。因此,這次演習是一次釋放信號的演習。一些軍事分析人士稱:中國今後更有可能以某種不構成直接衝突的程度來運用武力,這種方式被一些專家稱為「灰色地帶」戰爭。

 

1940年代後期國共內戰期,間林彪所部東北野戰軍的「長春圍城」(1948年5月-10月)這段歷史,就知道這個所謂「灰色地帶」戰爭就是「圍而不打」,斷絕城中糧食及各種生活物質供應,最後迫使敵人屈服。因此,《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的作者提到美國必須保證臺灣的能源、藥品及淡水等物質供應。

 

美軍方為臺灣量身定做的「豪豬戰略」

 

「豪豬戰略」公開見之於媒體,是前北約司令、美國海軍上將詹姆斯·斯塔夫裡迪斯(James Stavridis)2021年7月4日參加紐約WABC 770 AM-N.Y. 的「貓圓桌會議」(The Cats Roundtable)透露的。由於中國近年來一直在擴軍尤其是加強海軍建設,針對臺灣的意圖非常明顯。美國軍方擬定了一個「豪豬戰略」,在未來五年內,由美國負責提供武器與相應的軍事裝備,讓臺灣積累大量的防空、反坦克和反艦武器彈藥,包括無人駕駛飛行器(UAV)和移動海防巡航導彈(CDCM)等低成本彈藥,一套龐大的無人情報、監視和偵察(ISR)和打擊系統,它們有能力摧毀中國昂貴的海軍艦艇和海軍裝備,能夠打擊大陸沿海目標的反擊能力。所有這些,將不斷增加中國贏得戰爭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斯塔夫裡迪斯說:「這被稱為豪豬理論,也就是說,如果臺灣變得多刺且難以消化,中國就不太可能想吞併它。」

 

其目標可以這樣概括:臺灣成了「豪豬」之後,在戰爭的沙盤推演中,中國測算到攻打臺灣,宛如面對一隻渾身是刺的豪豬,無從下口,也難以消化,最後就會放棄。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對這一戰略心領神會,總結為「美國應該充當裝甲兵,而不是保護人」。

 

這個計畫看起來不錯,但臺灣在五年內是否有足夠的資金購買美國那異常昂貴的軍事裝備,以及中共是否一定會等到五年後攻台,是該計畫的漏洞。

 

統合威懾需要亞太國家的參與

 

豪豬戰略,僅有美國與臺灣的參與是遠遠不夠的,好在亞太地區的澳大利亞、日本都意識到臺灣與自身是唇齒相依的關係,願意參與統合威懾行列。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開發了「亞洲實力指數」(Asia Power Index, API),當考慮 API 的「聯盟力量乘數」 (alliance force multiplier)時,戰略計算將發生顯著變化。聯盟力量乘數這個子指標是聯合的聯合軍事能力與一個國家的自主軍事能力的比率,其中聯合軍事能力主要是指盟友(主要盟友當然設定為美國)。美國的行動可能與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丁所說的「綜合威懾」(Integrated Deterrence)概念相一致。據推測,綜合威懾意味著在不放棄直接回應解放盟國領土(在這種情況下為臺灣)的可能性的情況下,美國可以以適當的方式與中國或俄羅斯會面。該戰略還將軍事要素與經濟戰結合起來(俄烏戰爭後的對俄全面經濟制裁就是綜合威懾)。此外,亞太地區其他美國盟友也將參與。

 

「豪豬戰略」以五年為期,是參考了其他計畫的時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宣稱將於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目標,因此臺灣定於2027年按照「豪豬戰略」完成計畫,日本2026年完成新型超高音速反艦導彈的戰略部署計畫,在此之前會完成擴張軍備需要的修憲。與此同時,美英與澳大利亞的AUKUS協議,核潛艇雖然遲至2040年才能交付,但澳大利亞的新核潛艇基地據說2023年完成,未來的核潛艇將停靠在這個新潛艇基地,此前美英的核潛艇艦隊也將對該基地進行定期訪問——所有這些,自是台、日、澳提高處主軍事能力的重要舉措,目的當然是為了對付中國日益明顯的軍事威脅。

 

綜合威懾的的核心是美國

 

在盟友們加強軍備的這段時期,如同前海軍上將斯塔夫裡迪斯所說,美國軍隊仍然「非常強大和非常有能力」,有能力支援與保護盟友,也就是說,在各國自主軍事能力完成之前,美國將是亞太地區安全的保護者,一如這次中國軍演時期,美國裡根號及艦隊,一直駐守在軍演的海域附近,以示威懾。

 

但美國的內政與外交本身就具有極大的變數,盟國不得不察。

 

美國導引飛彈巡洋艦「皇家港號」月前穿越台海。(取自美國海軍)

 

拜登政府的弊政叢生,兩年不到擠爆美國邊境州的非法移民被偷運到紐約等各地,連民主黨重鎮紐約都宣稱受不了;物價飛漲,7月通脹率高達9.1%,持續刷新40年未有之紀錄;國債接近30.64萬億美元(National Debt Clock,2022年8月9日資料),相當於2021年GDP總量23萬億的1.4倍左右。政府開支龐大且無節制,只有羅掘稅收,拜登政府最近宣佈,新雇87000稅務員監督每個納稅人,凡600元以上銀行出入,均有聯邦稅務局監視。2022年的國會中期選舉,民主黨因內政弊端叢生,所有預測都認為會丟失兩院至少一院(民調的預想前提當然是不作弊)。

 

二、國際環境對美國來說空前惡化。且不說美國宣佈對外推行LGBTQI+(第四代)女權遭遇大多數國家的軟抵制,樹敵之多就違背了美國傳統的外交政策。美國歷來認為國際社會有兩大(中國、俄羅斯)兩小(伊朗、北韓)敵人,原則是決不讓這些敵人結盟,增加對付難度。但今年烏克蘭這場代理人戰爭,最後的結果是讓這兩大兩小敵人正式結盟,緊跟美國的歐盟也有一半國家離心離德,因能源與天然氣問題消極反對制裁俄羅斯。

 

裴洛西臺灣之行沒事先向盟友打招呼,引起澳大利亞、日本與東盟的不滿,布林肯不得不安撫這些亞太盟友,與澳日三國外長發表聲明,表示贊成東盟關於一個中國政策、維持台海現狀。

 

因此,臺灣對於自身的命運,從現實來看,從最壞處著眼準備(軍備),往最好處努力是自己能夠把握的,但美國國運如何,連美國人自身都有88%的人認為美國正走在錯誤的道路上。

 

※作者為中國湖南邵陽人、作家、中國經濟社會學者。現今流亡美國,曾任職於湖南財經學院、暨南大學和《深圳法制報》報社。長期從事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問題研究。著有《中國:潰而不崩》、《中國的陷阱》、《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大揭密》等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