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軍同溫層太厚 國軍變革路還很長

葉裴晏 2022年08月14日 07:00:00
國軍最大問題不在於裝備與訓練紮實與否,而是訓練的項目與方式是否正確。(攝影:蔣銀珊)

國軍最大問題不在於裝備與訓練紮實與否,而是訓練的項目與方式是否正確。(攝影:蔣銀珊)

台灣軍事國防的問題時長期、深層且久遠的,這與台灣的軍隊並非源自本土而是中國有著極大的關聯性,以下均以國軍代稱,同時分成多個軍種個別解析,也將根據軍隊內部、軍隊與政府、軍隊與人民三方面各自存在的問題做論述。

 

陸軍問題一:困於名為大陸軍思想的桎梏

 

台灣的軍隊目前最大規模的軍種仍是陸軍,但陸軍的建軍思維仍停留在1960年代前,全國充斥著「反攻大陸」的時空背景下,軍中仍是以「主力戰車」、「大部隊移動」、「密接接地」、「大口徑火力壓制」等思維為主,未能完全擺脫黃埔傳統建軍時向俄羅斯學習的思想,對新式武器與戰法有著強烈的抗拒。

 

陸軍問題二:凡事樂觀過頭

 

國軍至今的思想仍停留在老舊的推演模式,認為演習的最後一天得以將敵方在海灘包圍殲滅,且演習時間極短,未曾思考一旦敵方成功上岸且擊潰防線後,陷入城鎮持久戰甚至是山地游擊戰時的方法,舉凡民眾對防空避難所的熟悉度、地方用以維護避難所周遭治安的民眾自發性武裝組織、地區醫療物資的掌握與配送、與原住民部落的連結及山區的備用物資儲備點等等,導致國軍出現諸如戰甲車於海岸線齊射,火炮陣地在未有海空掩護及偽裝的狀況下,列於海岸線射擊等過時且可說是愚蠢的狀況發生。

 

陸軍問題三:訓練陳舊且太多無用教條

 

目前國內的陸軍訓練及日常勤務仍著重於不外乎刺槍術、除草掃地等,但許多國家都以開始教導其他戰場技能,諸如工兵鏟禦敵格鬥、在叢林如何自行製作工具野外求生、俄國搡搏與巴西柔術格鬥,大量實彈射擊訓練等等,國軍卻仍舊處於極度陳舊的訓練體系,諸如「五發裝子彈」、「氣刀體一致」、「步槍防空」等等不合時宜的訓練,而高層長官還對此沾沾自喜,將其奉為檢閱時的高標準項目。

 

陸軍問題四:自欺欺人且愛畫大餅的心戰教育

 

現在戰爭講究科技戰與資訊戰,雖不可否認心戰教育的重要性,但國軍的心戰教育卻也是一團糟,長官在台上口沫橫飛的說著虛幻的言詞、喊著可笑且過時的口號、掛著毫無說服力的標語、卻連自己的核心思想都未能確立,對基層官兵來說,忠於國家、民族、血統等都太過遙遠,他們要的是平靜的生活、真正有用的訓練、縱使戰死也能讓家人安心生活的保障,他們要的不過是為了身邊的日常生活而戰,當人民看到領著高額退休俸的高階將領,在軍中時對官兵頤指氣使,整天將可笑的迂腐陳詞掛在嘴邊,要求大家服從命令並忠黨愛國,現在卻集體前往中國聆聽敵方宣傳,回國後卻未受懲罰,反倒成了民意代表,人民有何想法,國軍官兵又會有何想法,這時的人們不僅懷疑起國軍的忠誠度,也會用歧視的眼光看待國軍,而軍方高層卻未曾想過自己的心戰教育是否出錯,如此看來,國軍必會給人不戰自潰的印象。

 

海軍問題一:建造方向舉棋不定

 

我國海軍在2000年前後開始發現中國海軍走向現代化與國產化之後,雖然也開始出現升級與改變建軍方向的計畫,但海軍並非一般軍種,單一軍艦在海上擔負的責任可能是陸地上的一個連或一個旅,且其造價昂貴、建造週期長,而我國參謀總長與海軍司令往往任期不長,導致海軍對於「該建造什麼艦隻」與「需要哪些艦隻」容易朝令夕改,從著重單艘水面艦作戰能力,轉向前幾年的小型艦隻狼群戰術,後又轉向目前的潛艦水下打擊,但對於是大噸位可單獨作戰的重型潛艦、輔助水面艦隊的中型潛艇,亦或是以狼群行動,數量致勝的小型潛艇,卻又尚未定論,一旦領導層更動或是政黨輪替,計畫是否又會夭折尚未可知,而其中已投入的金錢與人力物資等是否又會浪費,而有了壓縮其他軍種經費卻又毫無成果的狀況,進而為人詬病。

 

海軍問題二:後勤船隻嚴重老化與不足

 

我國海軍的艦隻雖無神盾艦,但其規模龐大,實力在世界各國也算前段,但我國的海軍後勤能力卻極差,雖然有磐石艦、武夷艦等新式補給艦,又加上最新下水的玉山艦,但海軍之後勤並非只有為前線輸送物資與醫療彈藥援助,還有許多如戰前行動的布雷艦、測定海底地形與各項數據的科學考察艦、進行各項武器設備測試的大型實驗艦、反潛偵蒐等多功能的艦載直升機、協助特戰隊或艦上人員登上其他船艦或的陸地的橡皮艇、避難時的救生艇,以及前文所述的潛艦作戰最需要的潛艦救難與水下作業船隻,而這些都是我國海軍目前極度缺乏的。

 

海軍問題三:內部欺瞞過多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海軍一向是最團結的軍種,畢竟出了海,在遠離家鄉且一望無際的汪洋之中,船艦就是家,船員就是家人,但也因為如此,海軍內部即使開放,但各艘軍艦與司令部三方彼此之間往往會成為小團體,如不久前敦睦艦隊所引發的群聚感染,因為無人願意承擔責任,而導致相互推諉、疫調困難的情況發生,因為海軍不比其他軍種,雖然艦長與其他指揮官無法面面俱到,可一旦出問題,往往要連帶受罰且整條指揮鏈被撤換,因此這親密的關係反而成了相互串通、徇私包庇的主因。

 

空軍問題一:戰機規格不一

 

目前我國主力的戰機僅有三種,但戰隼戰機來自美國、幻象戰機來自法國、經國號則是國產,但內部眾多後勤無法統一,雖然某些彈藥與燃油可以通用,但諸如電戰設備、引擎零件、機身材料卻不一定能通用,如果碰上特殊設備或武裝更麻煩,例如法國多次拒絕我國購買幻象專用的新式雲母飛彈,一旦我國的庫存消耗殆盡或是過期,是否會嚴重影響戰力還未可知。

 

空軍問題二:專精項目難替代,出現戰力空窗期

 

我國三大主力戰機中,經國號擔任的是緊急攔截的空對空式空優作戰,戰隼因通用性高與掛載量較大,擔任對地攻擊與電子干擾等多工任務,幻象則是我國爬升率最高且唯一的高高空用三角翼戰機,但面對幻象逐漸老化、戰隼需輪番改裝的情況下,我國卻無取代這兩款戰機的替代機,這段時間的空窗期勢必會讓防空部門承擔更多的壓力,而且一旦外島或出海的艦隊有事,在部分戰力離開本土的情況下,空防漏洞勢必更大。

 

空軍問題三:空載運量不足

 

以國軍與我國體量地緣來說,目前的空軍運量的確足夠,但我國的情況與一般國家不同,我國有距離敵國極近的領土(金馬),一旦敵方實施海空封鎖,卻又如先前塔利班政權對美國採取的措施相同,允許規定時間內撤離想離開的民眾,在沒有海上運輸的情況下(需考慮港口有可能被摧毀、禁用、布雷等阻止大部隊與重武裝出入的情況發生),國軍即使徵用民機,是否有第一時間反應的能力?蓋徵用民機需要時間,而唯有軍用運輸機能實施有效空投物資或特戰隊和撤離民眾與當地部隊的行動。

 

三軍通病一:年資大於能力

 

這項問題不僅在台灣,也不僅限於軍隊,但軍隊卻是這項問題最嚴重的組織,許多有能力的年輕人不一定會受到提拔,而年紀較大者即使尸位素餐、碌碌無為,年資到了仍能優先取得升遷權,這也是為何台灣幾乎不曾聽到「某某地區最年輕少將」、「有史以來最年輕上校」等等的原因。

 

三軍通病二:同溫層過厚

 

軍隊相對於其他產業是較封閉的環境,但也因此讓軍隊內的同溫層過厚,不願意也難以與其他國防相關人士(如學者)做交流,更嚴重的問題是,待在相同的環境,聽著逢迎拍馬的言語與享受著阿諛奉承的舉止,使得高級將領安於現狀,忘了居安思危,看不見自己的錯誤與決策的盲點,失去了軍人的骨氣,成為了腐朽且手握軍權的保守官僚,久了便造成建軍方向錯誤、世代交替斷層、奸佞能上位、賢才被罷黜,軍隊的大多數弊病也由此而生,同時也因此排斥改變,諸如美國海軍會讓士兵遠航時下海戲水,俄羅斯海軍會讓士兵在北極海抓螃蟹來吃,但國軍就連釣魚或跳舞都會被認為是有損形象,為此高層非但不保護基層,反倒是為了愚蠢的挽回形象而懲戒官兵,如此沒有擔當的將官,又怎麼能奢求軍隊聽令效命。

 

三軍通病三:黃埔派系守舊獨大

 

不知是否有人想過,為何許多留學海外的軍官寧可賠償軍隊高額違約金,都不願意繼續待在軍中,主因仍是來自黃埔勢力的坐大,現代軍事普遍認為普魯士帝國是現代軍事制度的始祖,而其公認的三大遺產為:軍事學院、兵棋推演、總參謀部,而我國的問題便來自軍校,內部環境封閉守舊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卻完美地繼承了黃埔的弊病,如用人唯親、擅長內鬥、玩弄權術、巴結上位,導致整個中央指揮體系從上到下都只會靠關係、拉黨結派、打壓異己、為了權力而鬥爭,進而使有能力的人才不願留下,留下者不是迫同流合污便是被打壓如孫立人將軍,因此國軍至今仍給人封閉守舊的印象,社會上也對軍人多有貶低與高要求,不像其他軍事大國出現的諸如將軍歌流行化、軍人穿軍服購買餐點、軍人在營區休息時間一同遊樂等等。

 

三軍通病四:協調性不佳

 

如前文所述,我國官兵的訓練思維仍趨於保守,也連帶影響了協調作戰的能力,如美軍的班長或排長等基層軍官士官,在第一線交火的時候,能夠準確以坐標方式呼叫支援,並在極短時間內判斷是要高空轟炸、火炮壓制、對地攻擊、戰甲掩護、艦載飛彈轟炸等等,而這是目前國軍官兵尚十分缺乏的三軍聯合作戰能力。

 

軍民問題一:雙方不互信

 

如前文所述,軍隊高層前往敵國聽訓的行為與多次欺上瞞下的事件,外加守舊的黃埔派獨大,使得民眾對軍隊失去向心力與信任,進而使民間出現如「好男不當兵」、「人生可以黑白,不能迷彩」等反對當兵的言論,因為軍隊內的機械式教條教育,會抹殺人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想法,也導致許多軍人退伍後與社會格格不入,進而使部隊除了「優渥薪水」這一條件以外,幾乎無任何可招募的誘因。

 

軍民問題二:民防薄弱

 

台灣是小體量的國家,幾乎不存在縱深或廣大的無人區,且城市密集又地形複雜,因此單靠軍隊防守作戰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如烏克蘭、瑞典、瑞士、以色列等國一樣,仰賴民眾自發性的抵抗與協助,但台灣民眾普遍對軍事不感興趣,亦不知道若開戰後該到何處避難、領取物資、協助軍隊,更別說是協助維護治安、防守城鎮、敵後游擊等,主因仍是因為國軍長期存在反攻大陸思想,認為自己是進攻方而非防守方,直到近20年來才開始逐漸改變,卻又未在此方面增強力道,導致收效甚微,一旦正規軍潰敗或被牽制在某處,後果不堪設想。

 

軍民問題三:後備教召迂腐

 

現在的後備教召,採取的是「次數少,時間長」的模式,但如果真的要讓一個人對一項工具或技能熟悉,應該是「次數多、時間短」為佳,就如同一名狙擊手的培訓,並非一次射擊完1000顆子彈,而是一次10顆子彈,分為100次進行訓練,且不可讓這些後備軍人覺得是來度假的,應該排除大量體能訓練,轉而加強其對武器的保養與使用方法熟悉度,因為真的上戰場,他們不需長時間長距離行軍,而是定點定區的支援與保護當地民眾還有後方安全,為此需要的便是戰傷急救、武器保養、秩序維護、輕型與單兵武器的操作等等訓練才是重點。

 

軍民問題四:未善用民力

 

軍方與執政者前期是怕叛亂,後來則是怕治安問題,台灣一直未開放民眾擁槍,但這並非藉口,台灣幾乎沒有任何輕武器實彈射擊靶場,就算有也只是訓練奧運項目用的,台灣應由軍隊設置附設靶場的軍事教育場,如同各縣市的大型運動中心,統一管控槍械彈藥,供民眾能自發性的練習射擊與輕武器的保養維護,也能教導民眾戰傷處理、車輛保養、防災防救的知識、定期開設一些課程供民眾學習,同時也能促進孩童與家庭的國防教育,而非只是營區開放等老方法。

軍政問題一:改革不一致

 

如前文所述,軍隊是相對封閉的單位,但不代表不能改變,可是在台灣已經邁向民主化超過二十年的現在,還會有一些上司以決定威權壓迫下屬的手段,如日前前空軍司令要求下屬擔任私人看護照顧自己妻子的事情發生,這明顯體現出軍隊以上欺下、改革不全的問題,不僅讓民眾對軍隊戰力體制堪憂,原本欲加入軍隊的新人也會望之卻步,更甚者甚至影響全體國軍士官兵的心態,也為一些欺善怕惡的人設立了極壞的榜樣。

 

軍政問題二:為折衷而兩頭皆失

 

不可否認,目前的國軍已經比多年前改變了許多,但許多的改革與轉換,常因為可各方派系的平衡而未能及時改變,諸如前幾任參謀總長均是海空軍出身,對於體制的改變明顯有進展,但目前的參謀總長為較為保守的陸軍擔任,以致出現日前社會上所議論的「延長刺槍術訓練時數」的風波,再再體現了軍隊改革不確實,令民眾感覺做事做半套的不良觀感,也會讓人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這批軍隊到底是要改變還是保守。

 

軍政問題三:自主能力不足

 

國軍尚有一點即是武備的自主生產能力不足,雖然我國在輕武器與自制防空飛彈等方面的研製有一定成果,但諸如海軍的垂直發射系統與神盾雷達、空軍的各式飛彈與戰機引擎、陸軍的自走火炮與戰甲車,以及我國主體戰略強調的不對稱作戰所需的單兵防空與反戰車武器等等(紅隼雖能對付一般戰甲車,但對付主力戰車仍稍顯不足),對此只能希望未來國軍能如同法國與瑞典一般,達到完全的國防自主與軍備自產,如此才能讓我國的軍隊在戰時不至於有彈藥斷供的危機,同時還能減輕後勤整備的壓力與降低複雜度,使生產線能達到如美國雪曼(Sherman)戰車般的標準化、通用化、成本降低化。

 

但整體來說,國軍最大的問題不在於裝備與訓練紮實與否,而是訓練的項目與方式是否正確,以及民眾乃至整個社會對軍隊的看法與既定印象,外加最大的體制思想問題,為此國軍的變革尚有漫漫長路要走,而這不只是國軍的事情,畢竟國防問題是屬於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責任,願國軍保家衛國的同時,我們能在後面成為其堅實的後盾,共同改革,讓國家與我們這個世代的未來,邁向下一個更加美好的時代。(本文為國立金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曾建元民國110年度第2學期開設之《金門戰史與兩岸關係》課程報告。)

 

※作者為國立金門大學觀光管理學系學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