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國際學生工作簽證 化解少子化海嘯危機

林佳欣 2022年08月18日 07:00:00
少子化需從源頭著手,台灣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移民吸引政策,才有可能減緩少子化的衝擊。(美聯社)

少子化需從源頭著手,台灣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移民吸引政策,才有可能減緩少子化的衝擊。(美聯社)

111學年大學分發入學放榜之後,少子化海嘯正式衝擊到大學院校,不但有大量私立大學的科系招生掛蛋,連部份國立大學的科系亦難倖免於難!此一話題目前僅在學界發酵,尚未受到各界的重視,尤其是政府部門,然而少子化衝擊的,不會僅止於大學院校,四年後這波少子化的學生投入社會就業後,人口銳減的衝擊會更甚於今日。政府若不加強力道來處理這個問題,恐怕接下來連帶的產業人力、經濟銷費力的崩盤,將帶來災害性的後果。

 

雖然少子化辦公室早於2017年就設立,其多數政策都僅止於「催生」,若是早在20年前,催生可以是解決少子化的方案,然而,台灣目前的狀況來自於適齡父母人數的不斷下降,從1997年出生人數33萬多人來看,即便他們全部結婚並生一個小孩,也頂多可以有16.5萬新生兒,其中又有許多人不婚不生的,數字一定更低。而接下來幾年的新生兒人數更少,也就是等他們成為適齡生育父母時,人數一直減少,此時催生,就不是一個好的方案。個人認為,少子化需從源頭著手,亦即台灣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移民吸引政策,才有可能減緩少子化的衝擊。

 

借鏡澳洲的例子,他們也是曾經經歷過少子化的危機,然而大量移民引進之後,一方面解決了產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近年來,澳洲已是少數人口持續增長的現代化國家。台灣不像澳洲是西方先進國家,在移民的磁吸力或許稍弱,並不表示沒有可為之處。我們的移民政策就需要更廣泛的跨部會合作才能達成。

 

首先,教育部應當全面開放各大學國際學位生的名額限制,至少先讓私立大學可以自由招生。馬來西亞與印尼有著為數不少的華裔中文使用人口,台灣各大學過去也於馬來西亞積極招生,然而印尼的華人學生對於台灣並不熟悉,當地約有1200萬華裔人口,會是接下來台灣吸引國際學生的方向。

 

僅止於吸引國際學生,並無法解少子化的問題,接著應該要做的,就是給予這些來台灣就讀大學的國際生,無條件的四年工作簽證。目前這些學生都需要找到雇主之後,才能取得工作簽證,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大變數,如果他們來台灣就讀大學四年後,就可自動取得簽證,不但有助於學校招生,亦有助於勞動人力的投入。再來,當他們四年工作簽證到期前,只要當時有正職工作,即可取得永居權。他們取得身份之後,就有可能生兒育女,適齡父母人數就可以增加,進而減緩少子化壓力。

       

過去台灣並沒有清楚的移民政策,對於東南亞國家的移民也不友善,是時候改變這個錯誤了!積極而開放的移民政策,不但符合新南向政策的方針,亦有機會減緩少子化帶來的衝擊,政府應該朝此方向努力。

 

※ 作者為世新大學廣電系副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