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高達70公里的天弓三增程型防空飛彈,已進入最後的作戰測評階段,依計劃期程在達標並通過作戰測評,就可以排入生產線進行量產。圖為天弓三型飛彈發射及發射架。(合成畫面/取自中科院網站、陳愷巨攝)
中科院18日晚間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飛彈試射,從民眾拍攝到2枚飛彈升空後,1枚發射後隨即落海中,顯示試射失敗,據指出,這次是進行天弓三增程型防空飛彈的作戰測評,2枚飛彈分別升空是攔截彈道飛彈的標準接戰程序,第1枚發射升空後數秒便落海,初步研判是飛彈第一段加力器點火升空後,第二段的固態燃料並未即時點火,所以當加力器燃料燒完,又沒有後續動力,飛彈重量超過推力時,就會像民眾拍攝影片,飛彈帶著推進火光,以拋物線逐漸往下掉入海中。
據指出,射高達70公里的天弓三增程型防空飛彈,已進入最後的作戰測評階段,依計劃期程在達標並通過作戰測評,就可以排入生產線進行量產,也就是海空特別預算中的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系統,將有弓三基本型與增程型兩款的防空飛彈,就是為讓弓三增程型在年底前就排入生產線量產,中科院上半年是密集的在進行弓三增程型的測評。
至於這次弓三增程型作戰測評失利,據了解,第二段固態燃料並未順利點火,在弓三飛彈研發中曾有多次記錄,這項缺失比較容易改正,只要在下半年度再進行作戰測評,若順利通過各項驗測,量產期程可望在2023年初啟動生產。
代號「強弓專案」研發天弓三型增程型飛彈計畫已於2019年結案後,仍進行精進計畫在不斷的測試,據指出,2020年進行新的「弓三增程2型飛彈」研發,其射高要在100公里以上,因此飛彈的構型設計與原來弓三飛彈不同,弓三增程2構型是參考美國潘興二型彈道飛彈,其兩段式構型除了可以作為高高空的攔截防空飛彈外,另外依功能進行調整,可衍生出低軌道衛星的火箭,以及地對地彈道飛彈等運用,因此弓三增程2型飛彈的研發也啟動進行中。
據指出,中科院為避免射擊公告中讓外界知曉是在測試何款飛彈,在兩年前在射擊公告的「最大彈道高度」的欄目中,只要射高超過10公里,都填「無限高」;事實上,只要是天弓系列的防空飛彈,其測試的彈道高度都在10公里以上,也都是填寫「無限高」,但是測試弓三增程2型飛彈與其相關火箭載具時,就無法從射擊公告的「最大彈道高度」欄目去辨識出是要測試何種飛彈。
據了解,中科院在2023年進行弓三增程型防空飛彈量產後,其弓三增程2型飛彈的研發重點,除了射高100公里的防空飛彈,另外就是配合雲峰高空高速巡弋飛彈,第一段固態燃料推力段,因雲峰高空高速巡弋飛彈目前仍進行各段分別的研發工作,預定在2023年進入整合測試,會依據的測評結果後,再決定量產的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