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觀月圖,溥心畬作(時報出版提供)
殭屍的本意是指死屍,《史記 ‧ 淮南衡山列傳》:「殭屍千里,流血頃畝。」《水經注》亦云:「殭屍倚窟,枯骨尚全,唯無膚髮而已,當是數百年遺骸矣。」這裡說到的殭屍和後來的意思完全不同。殭屍在明、清的文人筆記中才大量出現,是一種死後不腐、能 動能躥的妖怪,如同凶神惡煞般地存在,遇到殭屍的人多數難以自保。
電影中的殭屍形象多是清代官員的裝扮,朝珠補服,面部已然朽壞難辨,種種駭人怪狀,令人毛骨悚然。這種殭屍夜間出遊,雙腿併攏在一起,向前跳躍著行進,據說殭屍的膝蓋不會彎曲,所以只能蹦跳移動 — 這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殭屍形象。
然而,電影只是誇張演繹。那些自古流傳的殭屍故事有所不同,殭屍的出沒,關乎時序風俗,亦可映照出世道人心。
殭屍是晚出的妖怪,若追溯其本源,《山海經》中即有刑天、王亥、 猰貐、奢比、貳負等古屍。例如《山 海經 ‧ 海外西經》所記的刑天:「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 操干戚以舞。」這是死後不腐,仍保有活力者。肢體雖已殘缺,卻比原先更為凶猛,刑天算是殭屍的始祖之一。
西漢時,劉向父子編輯整理《山海經》,當時是漢宣帝在位時期,某地有個石室塌陷,人們發現裡面有個戴著刑具且被反捆的人,便將其運到長安。宣帝知道後,問遍群臣,無人知曉。這時劉向說:「此貳負之臣也。」漢宣帝問他如何知道,劉向回答是從《山海經》裡看到,因此一見便知。漢宣帝大驚,找來《山海經》一看,果然吻合,於是朝野上下人人都爭讀《山海經》。
劉向所說的「貳負之臣」,是一個古老的故事。貳負之臣名叫危,危是貳負神的臣子。要說危的故事,首先要說貳負神,它是一個人面蛇身的天神。有一次,危和貳負殺死另一個人面蛇身的天神窫窳,黃帝知道後,便命人把危綁在疏屬山上,給他的右腳上枷,反綁雙手,拴在山頭的大樹下,後來死而不僵,一直到漢代才被人們發現。貳負之臣算是著名的古屍,後來,「貳負之臣」也成為叛徒的代名詞。
《永樂大典.屍字部》認為「古人立屍之意甚高,祭祀而立屍」。《山海經》裡那些不死的古屍,或是上古祭祀儀式的一部分,追憶祖先,威嚇仇敵,懲罰叛逆,屍的效果極為直接。上古神話最終消散在歷史的塵埃中,只剩下一些殘片,這些死而不僵的古屍,偶爾顯現出真容,經過重新組合,又生發出新的形象,為後世的殭屍故事提供隱祕的資源。
除了上述古屍,《山海經》的女魃也與殭屍有關聯。《山海經 ‧ 大荒北經》載:「有 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這個青衣女子是黃帝的女兒,禿頭無髮,常穿青色的衣裳, 所居之處大旱。在蚩尤與黃帝的大戰當中,黃帝命應龍蓄水,蚩尤請來風伯雨師,降下狂風暴雨。這時黃帝搬出女兒女魃,止住暴雨,蚩尤大敗,被黃帝所殺。
儘管女魃在作戰中立功,但由於她所在的地方滴雨不至,災禍連年,黃帝便下令把她安置在赤水之北。但女魃是個不安分的傢伙,常四處逃竄活動,只要她出行,所過之處便大旱,人們又稱她為旱魃,認為天旱不雨是旱魃作祟。
《神異經》也提到旱魃的危害:「南方有人長二、三尺,其目在頂上,行走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詩經 ‧ 大雅 ‧ 雲漢》寫到旱魃帶來的災難:「旱既 大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這是古人歷經乾旱留下的沉痛經驗,對天災無從解釋,便有旱魃作祟之說。
將旱魃與殭屍聯繫在一起,是認為殭屍能吸水,該說法見於宋代的志怪筆記《夷堅志》。名叫劉子昂的人娶妾,有個道士看見他臉上有妖氣,便斷定他娶的妾不是人,而是妖怪。劉子昂不信,道士就來到劉府,讓人挑了十幾擔水,倒在院子裡。院裡都是水,唯有一個角落「水至即乾」,在此處挖掘,發現「巨屍偃然於地」,該屍「僵而不損」。劉子昂定睛細看,不是別人,正是新娶的妾。
乾旱是因為缺水,而殭屍的吸水功能,使之與旱魃聯繫起來。百姓認為旱魃借了殭屍的身子,袁枚《子不語》則認為殭屍年深日久就會變成魃,所謂「天應旱,則山川之氣凝結而成」。殭屍的出現帶來大旱,只要找到殭屍,將其毀壞,就能扭轉旱情。
謝肇淛《五雜俎》載:「燕齊之地,四、五月間常苦不雨,土人謂有魃鬼在地中,必掘出,鞭而焚之,方雨。」這種風氣在河北和山東最為猖獗,找到魃鬼要用皮鞭抽打,然後焚燒,這已然成為一種求雨的儀式。在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時代,氣候的旱澇變化最能牽動人心,乃至改易風俗。
然而,並非所有殭屍都是旱魃,如何尋找旱魃也是技術。于慎行《穀山筆麈》載: 「北方風俗,每遇大旱,以火照新葬墳,如有光焰,往掘,死人有白毛遍體,即是旱魃, 椎之輒雨,以此成俗,官不能禁也。」
據于慎行所說,當時村野所謂之旱魃,乃指新死之屍骸而遍體生白毛者;而辨別新葬之屍是否為旱魃的方法,就是深夜用火去照墳頭,如果墳上有火苗出現,墳裡埋的就是旱魃,這為尋找旱魃提供了理論基礎。現在來看,這則記載應看作是當時的民俗志,從中可以窺見當時的風氣。
後來,這種風俗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難以收拾。張岱《石匱書》載:「濟南之俗,天 旱則惡少年相聚,發塚暴屍,名曰『打魃』。」打魃是一種陋俗,每逢大旱,鄉間惡少便糾集同夥開掘墳墓,以「打魃」為幌子,實則為了盜墓,發不義之財,由此引發的糾紛與 訴訟不斷。
一九八四年生於青島,作家,海洋文化研究者。
大海對他有著強烈又神祕的誘惑力,他帶著身上的冒險與探索因子,二○○八年底開始奔走於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致力於漁夫口述史、海洋民間故事的採集整理,兼及海洋題材的跨文體寫作實踐。
著有《逐妖書:殭屍、海怪、虎外婆……怪奇玄幻的百妖物語》、《漁具列傳》、《海怪簡史》、《島嶼之書》等。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