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殭屍原來有分成各種顏色和等級 最高等級的還會飛天吐火

盛文強 2022年08月31日 07:00:00
日前在全台掀起熱潮的台南美術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最大亮點就是「中國殭屍」。(取自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官方網站)

日前在全台掀起熱潮的台南美術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最大亮點就是「中國殭屍」。(取自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官方網站)

死而不腐者化為妖 

 

古人認為殭屍不但能導致大旱,還能遊蕩在棺外,害人性命。《西遊記》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孫悟空打死的白骨精,化作一堆骷髏,行者告訴唐僧:「它是個潛靈作怪的殭屍,在此迷人敗本,被我打殺,就現了本相。」在這裡,白骨和殭屍的概念似乎不分彼此,一具白骨成精,也可稱作「屍魔」。

 

清人的筆記之中,殭屍就是骨肉俱全的了。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把殭屍分為兩大類:「其一新死未斂者,忽躍起搏人;其一久葬不腐者,變形如魑魅,夜或出遊,逢人即攫。」

 

按照紀曉嵐的分類,新死的屍體偶然感受陽氣,發凶成怪,也即詐屍。《聊齋志異》 有一篇〈屍變〉,說的是山東陽信縣有一旅店,有客人前來投宿。客店的老闆新死了兒媳, 停屍在客棧中,尚未安葬。

 

有一客未睡,忽見女屍揭衾而起,朝著幾個客官吹氣,被吹到的人後來都死了,醒著的那位客官拔腿狂奔,殭屍追出來,客官爬上樹,殭屍抱著樹,卻上不去,一直到天亮,殭屍抱著樹不動了。過往的行人發現殭屍,見它的指頭已經插進樹幹裡,「數人力拔,乃得下」。可見殭屍指力之猛,如果被抓到,只有死路一條。 

 

死後許久的殭屍會在夜裡出來作怪,還是《聊齋志異》裡的故事,有一篇〈噴水〉寫到噴水的殭屍。萊陽有個官員宋玉叔,他的母親和兩個丫鬟睡在家宅的正屋,夜裡聽到院裡有「噗噗」的聲音,宋母讓丫鬟起來察看。

 

丫鬟捅破窗戶紙往外看,不由得吃了一驚, 「見一老嫗,短身駝背,白髮如帚」,在院裡繞圈走著,邊走邊噴水。宋母也來看,老嫗忽然靠近窗戶,朝著窗戶噴水,主僕三人皆倒地不起。

 

到天亮時,宋玉叔才發現,悲痛欲絕,只有一個丫鬟尚有氣息;救醒後,丫鬟講述昨晚的遭遇。宋玉叔命人在院裡掘地三 尺,發現一具殭屍,又命人敲打它,「骨肉皆爛,皮內盡清水」。 

 

這類殭屍的出現,或與儒家的孝道有關。《論語》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 禮。」《中庸》也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死後不下葬,就會被認為不合禮法。

 

東晉衣冠南渡後,中原士人見南方多有死後長期不葬的風俗,對此頗有非議。南朝任昉《述異記》提到「不葬之咎,屍化為妖」,這是出於道德意義上的拷問。 明、清以後的殭屍故事,也有類似的語境。 

 

 

 

顏色和等級 

 

歷代志怪筆記中提到殭屍最多的當屬袁枚的《子不語》,有大量冷僻的殭屍知識;也不知他究竟經歷了什麼,居然對殭屍種種細節瞭若指掌。在袁枚的不倦書寫之下,殭屍成為中國民間堪與狐狸精並列的兩大最著名妖怪,《聊齋志異》的狐仙與《子不語》的殭屍交相輝映。

 

做為妖怪的殭屍,外貌猙獰可怖。按照袁枚的說法,殭屍身上有毛,是所謂的「毛殭」,這應是黴變之狀,殭屍的毛像貓、狗一樣,毛茸茸的,儼然是身體的一部分。

 

子不語》的〈掘塚奇報〉提到杭州有盜墓賊朱某,平生以發掘古墓為生,所見的殭屍各式各樣,有紫殭、白殭、綠殭、黑殭之類,簡直五彩斑斕。根據毛色的不同,殭屍又分為不同等級,其中,新死不久的殭屍身上無毛,自然是危害最小的一種。

 

紫殭即是死後不久的殭屍,身體呈紫色;而白殭就死得久一些了,外形是「遍身白毛,如反穿銀鼠套者,面上皆滿」,白毛遍布全身,只露出兩隻眼;綠殭則是「頸以下綠毛覆體,茸茸如蓑衣」;黑殭則見於陝西,又名「黑凶」,能入家宅中作亂。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顏色不同的殭屍,應是黴變長毛,偶然被人看到,心驚膽戰之餘,便附會出殭屍的故事。 

 

花色各異的殭屍只能算是初級,有些殭屍資歷老,品位高。《子不語》的〈飛殭〉提到一種會飛的殭屍,「能飛行空中,食人小兒」,請道士來捉怪,道士說飛殭「最怕鈴鐺聲」,最後用鈴聲將其降服。

 

飛殭已經是高級形態,隨著時間的推移,飛殭會變成飛天夜叉,「非雷擊不死,惟鳥槍可斃之」。殭屍還有很多變體,《子不語》有一篇〈犼〉,說到殭屍的幾種變化:「屍初變為旱魃,再變為犼,犼有神通,口吐煙火,能與龍鬥,故佛騎以鎮壓之。」

 

殭屍變為旱魃,旱魃中的上上之品又變成一種叫做「格」的妖怪,最為凶悍,「似人而長頭,頂有一目,能吃龍」,連風伯雨師見了都害怕,只要有陰雲聚攏、即將降雨之時,這妖怪「仰首吹噓,雲即散而日愈烈」。

 

殭屍的這些變體都是朝著窮凶極惡的道路狂奔而去,愈變愈惡,最後變成異常凶悍的妖魔。像這樣的大凶之怪,在前代未曾出現過,在袁枚的故事中,殭屍已獲得新的生命。 

 

 

 

殭屍的膝蓋

 

殭屍是已死之身,筋脈已然不通,失去生命體徵,故謂之殭,有僵硬、僵直之意,其膝蓋不能彎折,兩腿只能蹦跳著前行。袁枚《子不語》說到桐城錢某夜裡醉酒回家,「見樹林內有人跳躍而來,披髮跣足,面如粉牆」,這個殭屍「跳躍而來」,也是因為膝蓋不能彎折,難以像正常人一樣走路。

 

清末的《點石齋畫報》中有「殭屍出嫁」的石印版畫, 說的是寧波某戶人家娶親,用花轎將新娘迎娶回來,交拜之時,新娘「兩足如僵,不能跪拜」,眾人細看,原來新娘早已「氣息全無」,迎娶回來的新娘是一具殭屍。

 

雖然能跳能躥,但畢竟是已死之身,除了不能走、不能跪,殭屍還不能攀爬,也不能轉彎,所有和屈膝有關的動作都做不了,所以遇到殭屍最好的辦法就是拐彎跑,或者爬到樹上躲避。 

 

說到殭屍的膝蓋,還有一段趣事。清朝時,來華的洋人形貌古怪,被稱為「番鬼」。 大清的官員曾一度認為洋人的膝蓋也像殭屍一樣動轉不靈,傳聞變成一種知識,乃至成為認知方式。

 

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年)英國馬戛爾尼(The Earl Macartney)使團來華, 希望與大清通商,覲見時,這些洋人不願跪拜。大臣們認為這些洋人不是不願向中國皇帝下跪,而是因為膝蓋不會彎曲,與當時流傳的殭屍故事如出一轍,更加坐實之前的猜測。

 

鴉片戰爭前,兩廣總督鄧廷楨給道光帝奏摺中特別提道:「夷兵除槍炮外,擊刺俱非所嫻,而其腿足裹纏,結束緊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

 

一年後,就是鴉片戰爭爆發期間,浙江定海被英軍攻陷,林則徐急忙上書給道光皇帝,提出克敵制勝的祕鑰。他在奏摺中寫道:「一至岸上,則該夷無他技能,且其渾身裹纏,腰腿僵硬,一僕不能復起,不獨一兵可手刃數夷,即鄉井平民,亦盡足以制其死 命。」

 

看來,對付這些英國人的方法簡單極了,只要用長竹竿一撥,英夷就會倒地,再也爬不起來。如果真有這麼簡單,恐怕就不會有後來的割地賠款。 

 

十九世紀中葉的《倫敦新聞畫報》有一幅畫像,是中國人筆下的英國佬形象,不難發現,完全是怪物的造型,這個怪物出現在浙江處州府,「逢人便食」,煞是凶惡。它生著鳥嘴,渾身毛髮,嘴裡噴水,更為顯著的特點是 — 沒有膝蓋,腿完全是直的,有人認為這是反映英國人紮裹腿的形象,即林則徐所說的「渾身裹纏」。 

 

透過這幅畫像,可以看到國人一度把英國人視為殭屍狀的怪物,這也算是歷代殭屍故事的延續,巨大的慣性顯得不合時宜。膝蓋的問題雖小,卻也裹挾著尷尬而又沉痛的歷史記憶。

 

 

*本文摘自《逐妖書:殭屍、海怪、虎外婆……怪奇玄幻的百妖物語》,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盛文強

 

一九八四年生於青島,作家,海洋文化研究者。

 

大海對他有著強烈又神祕的誘惑力,他帶著身上的冒險與探索因子,二○○八年底開始奔走於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致力於漁夫口述史、海洋民間故事的採集整理,兼及海洋題材的跨文體寫作實踐。

 

著有《逐妖書:殭屍、海怪、虎外婆……怪奇玄幻的百妖物語》、《漁具列傳》、《海怪簡史》、《島嶼之書》等。

 

關鍵字: 殭屍 鬼怪 書摘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