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推崇自由獨立思想的大學校園,落得必須「聽黨的話」,到頭來恐怕是形同中國自廢武功。(美聯社)
美國數據研究機構Statista七月公布統計,2020到2021學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有31.7萬人,比Covid大流行前的2019年少了5萬多人,前不久《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也提到,2022年上半年,美國發給中國公民的學生簽證和大流行前相較,已大幅下降了50%,今年一到七月的中國學生簽證數甚至被印度超越。
Covid之前,國際學生每年為美國經濟貢獻了440億美元,其中35%來自中國學生,排名第二的印度學生僅占18%,因此若中國留學生人數繼續下滑,對許多十分仰賴國際學生挹注(學費)的美國學校來說(主要是大學),自然會造成校方經營上的壓力。至於為什麼中國學生減少,原因不外乎疫情久久不退,以及美國近年反亞洲的種族主義事件不斷,加上美中關係惡化,無不直接、間接降低了中國留學生前往美國的意願。
但儘管如此,直到今天美國校園裡的外國學生最大來源仍是中國,畢竟美國在自然科學、應用科學和社會科學等現代化知識領域,依舊處於先驅地位,短期內對中國學生還是具備相當誘因。
但反向觀察,自1997年起,美國學界一度大肆鼓勵美國學生留學中國,當時中國正緩步崛起,加上「一抹東方神秘感」,確實吸引了美國學生選擇前進中國,「中文是未來的語言,中國文化是未來的文化」更曾在美國學界成為一種主流宣傳。不過,30餘年過去,根據Statista的統計,美國歷來前往中國留學的學生,始終維持在1萬多人的水準,並自2013年起人數不增反減,2018到2019學年尚有1萬1639人,之後Covid一記重擊,中國各地封城下,2019到2020學年的美國在中留學生便僅剩2481人。對照中美兩強各自留學生,即使人口有異,比例上還是很懸殊。
匹茲堡大學教授Michael Meyer是積極推動美國學生前往中國的學者之一,他對美國學生不喜歡去中國讀書所提出的解釋是,可能因為東方的神秘感不再,或者美國學生的經濟狀況不容許他們飛到遠東學習(需要學貸)。但其實這些說法並不太有說服力,另方面,我們卻可從2012年習近平上台,美國留中學生人數開始下降,嗅出其間的因果關係。
眾所周知的是,習近平對中國高等教育「著力很深」。因而,2014年有了所謂《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教育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強調黨對大學的控制,並發起從大學中清除受西方啟發的自由主義思想。繼之,2015年中國教育部再指示,面對新形勢,必須加強對西方原創教材使用的管理,且「不允許在課堂上傳播西方價值觀的教材」,同時禁止教師在課堂上「發牢騷、發洩情緒」(尤指對政府的批評),以確保習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思想」。
到了2016年,習近平已近乎完全掌控大學校園,幾年來下來,中國再沒有出現任何批評習近平教育政策的文章。2017年,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講話上,又進一步標示了教育是中共的生死存亡問題,與國家安全同等重要,許多不贊成由黨意領導大學教育的聲音都被壓制下來,接著就進入知識分子徹底沉默的世界。再到2019年,中國名校之一的上海復旦大學,更率先從其治校章程中刪除了對「學術獨立和思想自由」保證的一節。自此,中國已全然否定自己成為全球知識交流開放體系一部分的可能。
所謂對中國新鮮感降低,外國畢業生在中國不容易找到工作(中國公司多聘用當地人),美國大學生經濟不夠寬裕等等,其實都不足以解釋為什麼美國學生留學中國的人數會一直這麼少,更何況今天的中國比起Michael Meye鼓吹中國熱的當時,已不可同日而語,美國年輕人對飛越太平洋去念書這件事依舊興趣缺缺,這當然和中國的大學校風有關,當大學已成為中共軍民融合政策的一環,對一個生長於自由多元社會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校園誘因還有多少?
中國學生前仆後繼前往美國,同一時間等於替美國社會注入了龐大的人才庫,過去以來彼此間的知識激盪,正向作用甚而遠勝過許多美國大學所著眼的中國留學生經濟效益。以中國今天自豪的人才濟濟,國力居然還不能一舉超越美國,「在中國的美國大學生人數」或許透露了一些端倪,本該推崇自由獨立思想的大學校園,落得必須「聽黨的話」,到頭來恐怕已形同中國自廢武功。
※作者為《上報》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