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國民黨內始終無法擺脫「韓粉魔戒」

張宇韶 2022年09月06日 00:02:00
韓粉路線在單一選區的選戰中永遠無法擴張支持度,這個困境恐怕連張善政也無法察覺。(攝影:沈粲家)

韓粉路線在單一選區的選戰中永遠無法擴張支持度,這個困境恐怕連張善政也無法察覺。(攝影:沈粲家)

張善政當下深陷農委會研究報告抄襲風波,在輿情質疑與選情壓力下,其陣營終於推出政策主張,然而仔細觀察後就發現和農委會報告一樣,口號喊得漂亮,內容卻是拼湊出來的大雜燴。無獨有偶,正巧又出現另一個新聞,即是羅智強考慮要選總統;兩件事情看似毫無瓜葛,卻真實反應出國民黨政治人物的困境。

 

長期以來國民黨的政治人物缺乏政策思辯,這個現象在韓國瑜崛起後更為明顯。不少藍營人士對民進黨的執政與改革存有強烈的相對剝奪感,這種心理素質不僅為韓國瑜崛起創造條件,更帶來了2018年大選的外溢效果。

 

不論韓之後的爭議為何,不少人藍營政客寧可相信這是打敗民進黨唯一的選戰模式,即便從2020年以來的三場選戰結果,韓式風格的邊際效果已經大幅遞減,韓粉的同溫層雖厚且內聚力猶強,但明顯已經和台灣主流民意漸行漸遠,特別是中間選民與青年世代。

 

國民黨仍延續所謂的「韓國瑜路線」,姑且不論社會觀感為何,但至少在黨內造成政治論述與政策規劃「韓國瑜化」的惡果。良幣驅逐劣幣本是市場競爭或選舉文化的基本準則,韓國瑜化使得國民黨在公共議題的論述品質完全空洞化、弱智化且庸俗化,這使得他們昔日引以為傲的「官僚菁英政治模式」一夕之間摧毀殆盡,因為培養政治人才是條漫長的過程,但是滿口胡言或濫開政治支票卻是唾手可得。

 

諷刺的是,張善政與羅智強正是彼時韓流崛起的政治暴發戶,對他們而言豈能輕易脫下這個權力魔戒呢?直白說,羅智強先前把公投議題當作是成就自己聲量的工具,這位前革實院長在韓流崛起中嚐到政治大甜頭,因此「往深藍靠、向韓粉蹭」,遂成為許多人刻意學習的模板,試圖在未來議員或立委初選脫穎而出的人,自然樂此不疲或躍躍欲試,張善政不過是眾多東施效顰者其中一位;只是他把自己包裝得高大上,用科技人的模樣出現在選戰當中。

 

更糟的是,有些國民黨中生代菁英,本應替這個黨扛下路線修正或論述新陳代謝,然而如羅智強或陳以信之流,非但沒有展現自己在法律或國際關係的「專業」,反而發出與客觀知識全然違背的言行,除了是模仿馬英九的東施效顰效應外,企圖廉價的接受韓粉政治資本才是主要原因,無形之間又為所謂韓國瑜化的趨勢加了柴火。

 

在前述背景下,張善政即便提出了部分政策主張,卻都是以口號為主,要不是不具備解決力的空洞內容,再不然就是鄭文燦已經推動的既有政策。

 

舉例來說,張善政近日推出的政策裡面都有類似的斧鑿。「科技+」主張增加「新科技服務業」聚落,讓「國際級企業落地桃園」,但回頭一看,現在桃園已經有了亞洲矽谷創新園區,航空城計畫也已經有規劃引進不少科技產業,只待完成。此外,市府已經規劃8000萬政府經費,並且實質補助著名企業協助數位轉型,何須張善政主張的所謂「數位轉型」?

 

而張善政「最擅長」的農業領域,他順勢推出「科技新農」,然而鄭文燦在幾年前就有推出「青年農民輔導計畫」,將智慧農場與電商銷售農產品等相互結合。面對這些既有政策,張善政陣營是不是先把功課做好後再發言呢?

 

國民黨在台灣還有市場,除藍營死忠基本盤外,就是持「不能讓民進黨太好過」這種觀念的人,這些支持者大抵含括了韓國瑜與戰鬥藍的粉絲群,掌握這些群體也就意味在黨內競爭中可多一份籌碼,這是羅智強竄起的不二法門,雖然他宣稱要直取總統大位,但坐困同溫層也是他最大的侷限,在議員選舉或許無往不利,但是在單一選區的選戰中永遠無法擴張支持度,這個困境恐怕連張善政也無法察覺。

 

※作者為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理事長

 

關鍵字: 張善政 羅智強 韓粉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