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封73天倒退73年

吴鹏 2022年09月11日 00:02:00
上海封城整整兩個月的災難,如今已經無人提及,彷彿,從未發生。(美聯社)

上海封城整整兩個月的災難,如今已經無人提及,彷彿,從未發生。(美聯社)

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

 

我們的人真的是善於遺忘的,上海封城整整兩個月的災難,如今已經無人提及,彷彿,從未發生。但,一切該來的,卻已經來了。

 

作為一個上海封城的親歷者,我得說:這73天,(4月1日浦西靜默至6月14日行程碼去星號),其實就是1949建政以來的73年。不過從某種角度說:一個做過記者的人,能有這段經歷,也算是幸福的。

 

如果這個人是你,和我一樣,回到公元2022年的3月31日下午五點,上海浦西隔江而治的封城前夜,接下來你也會看到這樣的一部活劇:一樣是謊言的開局,暴力的中場,兒戲的收場,在這場如夢幻般的遊戲中,你最終幡然醒悟,偶,身份化身為紅碼、黃碼,是便於社會控制;偶,原來把飢餓變成籌碼,就會使人不得不從。

 

以至於當初高喊的科學共存退身為清零的婢女,原本以為用來維護民生安全的大數據成為限制你從徐匯區抵達閔行區的無形鐐銬,貫穿始終的,是謊言和恐懼,是政府信用的一次次崩塌,在這幕荒誕劇中,最大的災禍從來不是疫情本身,而是次生災害,更是對人心的傷害,把最普通的人逼瘋,讓善良的人放棄底線的情節,在舞台中央仍未落幕的活劇中,比比皆是。

 

這73天,彷彿73年,1949年中國建政以來剛好也是73年,可以說歷史上發生的的每一件事,都在這兩個月的魔都,重蹈覆轍。

 

一樣的荒誕、魔幻

 

清零等於大躍進,楊浦區造了假;靜默等於大飢荒,京東自殺式的救援,被擋在小區門外;權鬥等於小文革,解封等於靜默──社會面清零──風險區,彷彿舞台上正反兩派的拉鋸戰;連後來發生的計劃經濟的復辟,失業青年的上山下鄉,到現如今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都彷彿50、60、70年代的歷史情節壓著韻腳般的一一在當代社會輪番上演。這只有親歷者才有諸般深刻的感受,不僅倒吸一口冷氣,卻原來,我族堆疊和消解歷史進程的思路,竟是如此驚人的相似。

 

我們應該警醒的是什麼?唐山的暴力、楊浦區的謊言和徐州鐵鍊女的恐懼何以成為了我們社會的常態?為什麼在槍口可以抬高一釐米的時候,普通人卻沈迷於自己身穿大白可以隨便抓人的權利感?讓一個年輕人喊出了「我們是最後一代」?為什麼計劃經濟的夢魘會週期性的降臨?為什麼某些人忠心耿耿的個人崇拜最後換來了自身最悲慘的命運?被圍獵,被凌辱,被撕碎,陷入無盡的黑暗,永無止境的折磨?如果一種社會制度要靠不斷的清洗異己,不停的運動整風,不休的權利和路線鬥爭才能維持,將來這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鄭州已經推出房票了,小麥可以用來首付了。分析人士指出:這是市場經濟的終結徵兆,我們是怎麼一步步地走到今天的?有人對即將到來的還一無所知。有些人天真的以為:市場經濟消失了大不了就回到改革開放之前的票證配給時代,但事實上:我們的生活可能會比1949-1978更糟糕。數碼化的個人票證不可轉讓,不可交易,即便你需要購買的只是最基本的生活物資,也要憑碼供應。積分、信用、防疫等級都可以對交易行為進行軍管。凡是在上海經歷過明明看到生活物資就在眼前,偏偏就是不讓你買到的人們,會理解我說的。

 

我想說的是:一旦生活資料票證化,並且數據化票證和個人信用、甚至紅碼掛鉤,就意味著對人身的徹底控制。我們就成為了魷魚遊戲的一分子,而這一切已經在悄悄的發生,河南村鎮銀行給儲戶賦紅碼事件已經驗證了這一點。

 

更加荒謬的是:當我寫下這番話時,上海的朋友們依然在經歷著這一切,6月1號的解封僅僅是中場休息,是拿72小時核酸常態化,公共餐廳場所不得堂食這些基本生存權利的代價換來的短暫自由,你們辛苦了,但是希望能和我一樣,當認真的反思這一切歷史發生的的緣由。

 

飢荒,沒有一次發生在糧食不足的地方;謠言,起於智者;

 

當政府等於社會,人間瞬間成為地獄…

 

上海73天,海上73年。

 

※作者為前深度調查記者,曾任職于中國廣州南方報業《21世紀經濟報導》等,現為獨立媒體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