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如果有意投入2024年總統大選,早在去年就應該參選本屆國民黨主席。(攝影:陳愷巨)
從1996年開始,台灣已經選了7次的總統。在一次又一次的民主實踐裡,台灣人獲得最寶貴經驗是,不要輕易地相信任何政治人物,即使他貴為總統,就以為他可以天縱英明、扭轉乾坤,帶領人民,改變國家,以為他可以一如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紅海般。
例如陳水扁,作為蓄積台灣黨外民主運動數十年功力的關鍵傳人,連民主運動裡的傳奇人物林義雄都為他破格選總統開路;沒想到陳水扁8年執政末期的失德敗政,卻帶來昔日民主運動支持者無止盡的悔恨與羞辱。例如馬英九,他當年氣宇軒昂,帶領國民黨少康中興是何等風光;不過,「馬上好」的選舉承諾從未發生,卻不斷地在自己有限的治理能力與視野裡內耗,迄今國民黨還泥足深陷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方向。
扁馬執政告訴台灣人,政治人物是不可信的,與其相信政客,還不如相信自己手中的選票;與其相信一個「會讓好事發生」的救世主,還不如相信高舉信念與價值的團隊。用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的話來形容,這七次總統大選,就是台灣人追逐實踐「台灣認同」的過程。它其實也是台灣人從追逐、嚮往政治明星的帶領,走向固化的政黨認同,是一種對政治人物「除魅」的過程。
侯友宜日前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再被問到是否參選總統,他表示:「勇於承擔責任、熱於接受挑戰、全力以赴、不計成敗。」作為一個尋求連任的市長,卻說出「勇於承擔(參選總統)」的話,這種「吃碗內,看碗外」的程度,放眼過往台灣政壇,侯友宜其實是破記錄了。這番話代表侯友宜對自己新北市選情的信心,也顯示他根本把對手林佳龍「看衰小」,卻更將他的投機性格表露無遺。
侯友宜敢於此刻表態選總統,原因有三:第一、他評估自己的選情仍有餘裕,經得起那些厭惡「坐這山,望那山」的質疑。第二、泛藍內部現在一團亂,黨主席自身難保,韓國瑜還在睡覺,戰鬥藍也無暇他顧,根本沒人管得到侯友宜說什麼。第三、只要「勇於承擔」這句話能撐過這場選舉,他就與四年前的韓國瑜不同,自可當成得到新北市民的「授權」(選總統),將「食之無味」的新北市長棄於身後。
但侯友宜這個算盤打得太響。第一、此時的侯友宜,既沒有1999年陳水扁蓄積的社會聲望,也缺乏2006年馬英九在國民黨內那種捨我其誰的民意氛圍。第二、既缺聲望,也乏民意,屆時就不會有勸進侯友宜一定要投入總統大選的社會驅動力;同理,掌握國民黨黨機器者就可輕易地以技術問題,卡住一位甫連任縣市長的人想立刻再投入總統大選的資格。這些年來曾被侯友宜切割的泛藍權力山頭,豈有讓他好過之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台灣選民歷經過去近30年選總統的過程,再加上4年前「韓流」的洗禮,已經越來越難相信任何一個政治人物可以隻手改變政治;既然無法寄望侯友宜帶來改變,當然也沒有為他破格開路的必要。
侯友宜如果有意投入2024年總統大選,早在去年就應該參選本屆國民黨主席,他當時應該標舉自己的理念與價值,說清楚自己對九二共識的態度為何?國民黨存在於台灣社會的可行路線在哪裡?真刀真槍地與黨內的反動保守派鬥爭奮戰,用行動向選民證明他可以改變國民黨。但他不此之圖,只想取巧地繞過這些在國民黨內幾近無解的難題;未來終將證明,選總統無法一步登天,侯友宜的總統夢終究只是南柯一夢。
※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