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寫了一本《台灣的勝算》,深入剖析其所主張的以小制大不對稱作戰戰略,以其曾經身為軍令最高首長的身份,在台灣的政軍界引起相當多的迴響。(合成圖片)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寫了一本《台灣的勝算》,深入剖析其所主張的以小制大不對稱作戰戰略,以其曾經身為軍令最高首長的身份,在台灣的政軍界引起相當多的迴響與不同看法。其中一項質疑李喜明的角度是把他定位為「馬英九時代不次拔擢的軍人」,與馬英九的軍事戰略主張「心意相通」,「既爬不出深藍的醬缸,也可能掉入了中共的紅色認知陷阱」,是「昨日的將軍」想指導「明日的戰爭」。
《台灣的勝算》這本書厚達500頁,幾乎涵蓋了台灣國防事務的所有層面,李喜明所提出的不對稱作戰概念,的確顛覆過往傳統建軍作戰的思維及作法,其所引發的爭議自然不在話下。不過,他是不是掉入了「深藍的醬缸」、「紅色陷阱認知」,或可摘錄書中的若干片段接受公評。
「台灣有兩種聲音,第一種聲音是所謂的『和平主義』者,他們認為政治可以分歧,但兩岸人民不應當有敵意,任何理由都不值得作為戰爭發生的原因……對國防的投資就是對和平的危害,主張台灣應該積極與中國對話協商,和平處理兩岸關係、避免戰爭。另一種聲音是所謂的『愛台主義』者……不但全盤否定中國,也拒絕與中國對話,積極塑造抗中保台的氛圍,不顧台灣身居弱勢的危險,不分中國或中共,鎮日嗆聲以對。」「這兩種聲音對台灣的安全來說都是可怕的潛在威脅,『和平主義者』在鼓勵對方動手,『愛台主義者』在慫恿對方動手。」
「建立國防武力的首要目的,不是為了在戰爭中求得勝利,而是為了避免戰爭。如何避免戰爭?最可靠的方法不是曲意求和,而是建立具有可信度的嚇阻能力……小個子只有擺出不顧一切的狠勁,大個子才會有所顧忌。要是小個子一副害怕畏縮的樣子,無異鼓勵大個子儘快動手。」「我們必須牢記,軟弱招來戰爭,堅定才能避免戰爭。」
李喜明不但曾經受過馬英九的「不次拔擢」,其實他軍旅生涯的顛峰是在2017到2019年擔任參謀總長的那兩年,當時的總統正是蔡英文。他後來說道:「蔡總統是我所看過最尊敬軍人、最重視軍人的總統。」提到兩位都曾重用過的總統,李喜明說,馬英九常說「上兵伐謀」,只要兩岸好好談,國防預算就不用投資那麼多,「但從我一個軍人來講,伐謀應有基本條件,如果沒有力量,很難。以為伐謀可不必投資國防,我不覺得會成功。」至於蔡英文,「她立場鮮明,選邊站隊,加強武備,但沒有溝通,這也不是好方法。」他認為,如果兩個總統的理念能結合,將馬蔡二邊戰略合而為一是最完美的。
其實,不對稱作戰的對立面未必有一個「對稱」的作戰模式,更未必是反對傳統建軍的大軍艦、大潛艦、大載台,或否定源頭打擊的目標,而只是國防資源配置與當下要如何運用的問題。但是當李喜明的戰略構想被貼上「藍營的醬缸」、「紅色認知戰」的標籤,這種台灣內部難得的軍事戰略討論就完全失焦了。類似的公共議題討論模式在台灣不知凡幾,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他在回應政治人物簽署「不投降承諾書」時,說出「你不覺得這很白癡?」的案例,
作秀是政客的常態,類似這種要求首長或參選人簽署承諾書,對特定事件表態的作法在台灣並不罕見。有時是藍的找綠的簽,有時是綠的找藍簽。被要求簽署者可以順水推舟,對外強化自己對特定的看法;但當然也可以拒絕配合作秀,選擇緘默回應。蔣萬安不想簽,外界應該尊重;不過,他說「簽這個很白癡」,那就是羞辱與他不同看法的選民,其實大可不必。
台灣的政黨競爭太激烈,讓不同陣營的支持者習慣在內部找敵人,只為了取悅所屬陣營的支持者。所以,一位前參謀總長出書談自己的戰略構想,外界不討論他這樣的構想對台灣好不好,卻先區分這位退休總長是藍的?綠的?甚至是不是紅的?一份簡單的「不投降承諾書」,政治人物不願配合作秀,大可一笑置之,但卻見我們的首都市長滿臉鄙夷地說出「我管妳去死」的粗話,另一位正要競選首都市長的參選人用「很白癡」嘲諷這承諾書背後的支持者,台灣的政治如何可能不撕裂?
你可以不同意李喜明的戰略構想,但不會因為他的戰略構想跟你不同,他就變成你的敵人。你也可以不同意蘇貞昌說的:「共產黨打過來,我拿掃把也要跟他拼」的賈勇之說,甚而拒絕配合作秀簽署「不投降承諾書」,但絕沒必要嘲諷這些人「很白癡」。「看似不理性的防衛意志,需要的是絕對理性的思維。」這句話是李喜明在《台灣的勝算》裡說的,目的在於「創造性地利用戰爭的不確定性,使敵人無法預測發動戰爭的後果,從而達到避戰的目的。」只是,台灣的藍綠撕裂太嚴重,常常忘記彼此都在同一條船上。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