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華文化五常德論壇登場 百位校長齊聚研討儒學精髓

楊文琳 2022年09月30日 16:19:00
第三屆中華文化五常德論壇登場。(楊文琳攝)

第三屆中華文化五常德論壇登場。(楊文琳攝)

台灣最大的關聖帝君信仰中心,玄門山所屬的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會,30日於台中寶成演藝廳舉辦第三屆中華文化五常德論壇,現場聚集了百位以上的教育界先進,一同研討中華文化五常德仁義禮智信的現代化應用,以及儒家精神在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中落實的方式。


活動出席的學界專家包含玄門山教尊陳桂興、林政逸教授、錢得龍校長、龔昶元教授在內達上百位。希望透過論壇討論、演說、辨明地方是將五常德性的概念,整理出概念並讓其可以自然融入在現代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中。研討會內容注重發揚三綱五常,中國儒家倫理架構,起源先王之學,經「思孟學派」「五行」闡發,歷經漢朝,並盛行於宋、明、清三代。三綱之觀念原存於法家,在《韓非子·忠孝》中,首次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亂。」後漢章帝召開白虎觀會議,定「三綱」之說。「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這種觀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即通過上定名份來教化天下,以維護社會的倫理綱常、政治制度。同時本次論壇定調為實踐策略學術論壇暨專書出版研究計畫,而論壇中的優秀討論內容將被整理成冊,推廣到更多民眾的家中。


五常源於儒家的孟子提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分別為「仁」、「義」、「禮」、「智」的源頭,並列「四端」。西漢董仲舒加入「信」,與四端合稱五常。東漢馬融將「三綱」同「五常」相提並論之,合稱為「三綱五常」。所以三綱五常同時既有儒家的觀念,也有法家觀念。主辦單位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會強調以五常德仁、義、禮、智、信為綱本,以符合現代的生活方式並賦予創新的內涵。五常德中「仁」,指的追求法喜的身體;「義」,是創造通達的人際關係;「禮」,是經營和諧的圓滿家庭;「智」,是建立利益眾生的事業;「信」,是實踐精勤的人生理想。五常德已是華語生活圈中二千年來的文化與生活之繫,也是華夏文明古哲聖賢以「倫常」做為指引著人的內在心性行為綱常的生活方式。活動特別邀請台中市政府教育局擔任指導單位、台中市國民小學校長教育推展協會協辦、委託國立台中教育大學來辦理,邀集宗教界、學術界、社會賢達人士等單位團體參與,期能透過學術討論、演講、展覽、作品發表,讓社會安定、幸福、祥和。

關鍵字: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