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拜登的美中戰爭「紅線」畫在中國侵台

李濠仲 2022年10月14日 07:00:00
拜登對中國既不走「解體蘇聯」路線,也不挑戰(威脅)中國體制和共產政權,但「紅線」已落在「中國不侵略台灣」。(資料照片/美聯社)

拜登對中國既不走「解體蘇聯」路線,也不挑戰(威脅)中國體制和共產政權,但「紅線」已落在「中國不侵略台灣」。(資料照片/美聯社)

「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阻止中國稱霸亞洲」是美國戰略智庫「The Marathon Initiative」負責人柯比登在《時代雜誌》評論文章提到的一句話。文章刊出隔天,拜登公布了2022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國和俄羅斯定位為「最迫切的戰略挑戰」,柯比前一刻的分析,或已為拜登「最迫切戰略挑戰」給出詮釋。

 

2017年,當川普把中國稱為「戰略競爭對手」時,關於美中關係走向,多數解讀無非是趨於惡化,五年過去,雙方關係變好、變壞,拜登的答案很明顯。他在國家安全戰略所說的「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在地緣政治競爭升溫之際與盟友共同因應挑戰」,以及「建立能反映出美國價值與利益的國際秩序」,回頭對照柯比的論述,幾乎無一項不是針對中國而來。

 

讓我們倒過來看。首先,為什麼需要建立能「反映出美國價值與利益」的國際秩序?照柯比所言,可以看到中國過去十餘年來,不斷藉由經濟影響力對諸多國家採行了「軟帝國」控制(尤其對亞洲國家),也就是透過經濟、外交等手段,迫使部分亞洲國家必須遵循北京的偏好(尤其政治面),因而,若中國如願稱霸亞洲,全球貿易和商業流動必然愈發流向中國,屆時更唯有順從中國價值、中國規則,乃至於中國的外交路線,才能有所收穫,一旦不從,就會被排除准入中國市場,且不待未來,眼前澳洲就是一例,外溢亞洲,過去豈止美洲的加拿大、東歐的立陶宛曾深受其害(辱華獵巫正是如此)。

 

中式價值觀和利益,自然和美式價值利益相互牴觸,彼此追求的國際秩序也不相同,拜登之所以強調「美國盼望形塑一個『自由、開放、繁榮、安全』的世界,不會任由未來掌握在那些與此一願景不同的國家手中」,道理就在這。

 

其次,「反映美國價值與利益」落實到行動上,勢將聚焦在亞洲。根據柯比的說法,中國要取代美國,不只是增加其國際影響力,還必須同步削弱美國才有可能,削弱美國,以地緣政治而言,關鍵就在亞洲。依「誰控制亞洲,誰就控制下個世紀」思維,中國若占據亞洲主導地位,便等於掌控了全球一半以上經濟產能,取得這般權力,中國影響世界的規模恐是無與倫比。因此,拜登「在地緣政治競爭升溫之際與盟友共同因應挑戰」的意思,就是要避免亞洲落入中國之手。

 

最後,鞏固美國價值和利益,繼之避免中國統治亞洲,關鍵就在「維持台海和平穩定」。自川普時期到拜登執政,美國政界對中態度容有差異,關於「中國終將以軍事力量取得在亞洲的優勢」,以及「台灣位居北京實現統領亞洲目標的中心位置」,則幾乎已達各界共識。中國近年的軍事演習、重整集結軍隊,除了是為解決台灣問題,更在於向全球展現實力,尤其積極準備要與美國攤牌。於是,拜登在國家安全戰略中說「將確保美國有能力『阻擋任何對台灣訴諸武力或脅迫的行動』」,就是對上述中國威脅的回應。

 

但若以國安戰略的內容再一次重申「美國仍將依循『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下的『一個中國』政策指引,包含反對片面改變現狀、不支持台獨」,可以理解,美國並非真已是所謂「鷹派主戰當道」,和中國至少維持既有「表面(體面的)和平」,應該才是當下美國政界傾向的內在意識,也就是柯比在他撰寫《為什麼保護台灣對美國來說很重要》一文提到的「美國寄望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阻止中國稱霸亞洲」,雖然他不否認這是高難度動作。至於拜登何以要緊接著強調「將協助台灣具有自我防衛能力,並確保美國有能力『阻擋任何對台灣訴諸武力或脅迫的行動』」?如此正是符合「想要和平,就要為戰爭做準備」的基本常識,畢竟中國對台武力威脅確實已形同箭在弦上。

 

再進一步看,在中國崛起對美國形成從未有過的壓力下,美國的「紅線」也已浮現,就是他們不以「解體蘇聯」設想中國,也不挑戰(威脅)中國體制和共產政權,但事態發展取決於中國是否侵略台灣。2022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公布後,拜登現在等於是把「球」再傳到習近平手上。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